账号: 密码: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图书分类 -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自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版别索引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林留清怡用美食洞察文化《寻味中国》重庆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教材图书查询






综合查询 分类查询
查询新闻




最新可供书目

呼吸支持与重症肺炎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商标法原理与诉讼实务

郑州大学出版社


进口竞争对中国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中华源·河南故事:书法

河南大学出版社


足球训练基本理念与基本方法概论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主页 > 书评园地
林留清怡用美食洞察文化《寻味中国》重庆大学出版社
记者田超
2014-07-03 09:24:33  来源: 重庆大学出版社  
 

    昨天,华裔美食作家林留清怡的新书《寻味中国》分享会在京一个四合院举行。林留清怡表示,她在中国学习烹饪、研究美食的过程中,更多的收获是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周围人的人生经历。

  林留清怡虽然长着一副中国面孔,却在美国出生长大。她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来到中国后,阴差阳错地喜欢上了中国的烹饪,自己去烹饪学校学习。她说:“与世界上其他地方不同,中国人对美食充满了热情,汉语中三句话离不开食物和吃,比如说吃醋、吃苦,再比如用酸甜苦辣形容人生百味。”

  书中,作者以跨文化观察的方式,幽默生动地写下她的经历。她的文字中流露出浓浓的人情味。在品味研究书中美食的同时,林留清怡还从中国人的餐桌看尽中国社会的风貌百态和时代变迁,以及美食是如何慰藉人们心灵的。

  谈到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林留清怡表示,她更喜欢看同步书中的文字,“它更多的讲的是食材、原料,我有时也会去市场买些原料照着去做。”林留清怡透露,她最拿手的菜是“红烧肉”,而来中国最大的收获是通过美食了解了这里的人。(京华时报(北京)
 


  来源:重庆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专业分类
经济学  公共课与文化课  政治法律  教育学  文学艺术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计算机/网络  管理学  其他  外语  哲学
用途分类
大学本科教材 大学本科以上教材 大学教学参考书 考研用书 自学考试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 中职、中专类教材 中小学教材、教辅
电大用书 学术专著 考试辅导类图书 工具书 培训教材 其他
中图法分类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业科学
教材征订
公共课类 外语类 文科类 艺术体育类 理工类 医药卫生类 农林牧渔类 电大类 高职高专类
中职技术类 继续教育类 馆配类 其它
版别索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更多...
网上购书指南
一、我的账户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修改用户密码
修改个人资料
二、查询图书
快速查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三、订购图书
第一步点击“订购”按钮
第二步确定收货人信息
第三步提交订单
存书架
四、邮购方式
普通邮寄
特快专递
五、付款方式
支付宝
邮局汇款
六、我的订单
查询订单
修改或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