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向云环境迁移》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向云环境迁移》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4-08-13 17:06:10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向云环境迁移》,[奥地利] 托比尔斯·哈沃斯 著; 中治研(北京)国际信息技术研究院 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定价: 6 8 . 0 0元

    大数据浪潮汹涌来席,然而,所谓大数据改变你的生活仅仅是概念的偷换。本书告诉你,没有云环境,就没有大数据!从淘宝网购到QQ聊天,从电话订餐到手机刷屏,从预约业务到持卡消费,生活与人际的数字化、网络化、商业化的尝试早已开始。

    由于互联网已成功占据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作为一个网络的个人使用者,我们已经习惯在网络上享用多样化的免费服务。从搜索引擎到在线词典,从编辑照片的程序,或者编列族谱,乃至于和不论远近的朋友通过Facebook等社交网络保持联系等,不一而足。这些提供给个人使用的互联网服务,都来自云。

    一般而言,这些服务的收入来源都是广告,提供的网络服务并无合同义务,且仅有非常少量的信息安全服务。假如这样的服务暂时性或永久性地无法使用,存储在那里的私人数据将会流失,用户权益也会遭受损失。然而,仍有大量这种类型的消费者服务在全世界快速成长;同样的,他们的个人用户量也在持续增长。

    不论我们是否相信这个预测,在未来的数年里,数据量将成倍增长。存储在私人领域的数据量大增。这得拜移动设备所赐,虽然非常占用内存,但照片和影像仍然能被快速地记录或重制。除此之外,数字电视为我们提供了在任何时间观看节目的可能,而不必按固定时间守在电视机前才能收看节目。云模式的5大特征包括以下几种。

    (1)按需自助服务:消费者不需要和服务商之间有人为的互动,就可以自动化地按需获得服务器主机时间或存储空间等资源。

    (2)广泛的网络接入:使用者可利用多样化的平台设备(如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工作站等),通过标准程序,取用网络上的IT运算资源。

    (3)资源池:汇集服务商的运算资源,以多租户模式,服务于多个客户,并根据客户需求,自动分配或重新分配不同的实体及虚拟资源。此外,还具有地点独立的概念,一般来说,用户无法控制或了解资源的所在位置,但在较高的抽象层(如国家、州或数据中心)可以指定资源所在地。所谓资源,则包含存储、处理器、内存以及网络带宽等。

    (4)快速弹性:功能可以弹性地,有时甚至自动按内外需求量,提供并部署到客户端。对消费者而言,这些配置显得毫无限制,任何时间、任何数量都能提供。

    (5)可衡量的服务:云计算通过计量功能自动控制和优化资源使用,如存储、处理器、带宽以及活跃用户数等。资源利用状况能够被监视、控制和报告,透明地向服务商和消费者提供所使用服务的情况。

    云用户可订购 IT基础设施,如空间、空调、网络、服务器,加上操作系统和相应的运行监控功能等资源。在订购的IT基础设施中,用户可自由构建其应用环境。 IT应用在近年经历了巨大的改变,在未来势必还会有更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相继探索各式各样云计算技术的机会,并面对其所带来的风险。例如,云计算用在BYOD及社交网络这两种最新的、最热门的IT应用,特别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是因为它们引起了新的安全问题。

    BYOD为何会如此热门,BYOD又与云计算有何关联?因为人口结构改变,现今企业缺乏合格技术专家,让企业必须更加重视员工的需要,以期更能掌握目标市场。新员工期待企业了解其个人需要,而老员工则期望雇主提供与时俱进,符合时代潮流的工作环境。

    现在,消费性电子产品已成为职场环境中受欢迎又不可或缺的一环。2010年IDC研究指出,大约有95%的员工都使用消费性电子产品。而这些员工希望将这些设备融入公司业务的处理中。如此整合性的需求因网页服务而得以逐渐实现。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提供经由企业设备、消费性电子设备,或各式大众电子产品,来使用的存储功能。云服务让消费性电子产品可在同一个工作地点被使用。从云用户的数量也证实,自从Android系统的消费性电子产品于2008年上市以来,公共云计算服务也开始成长。虽然这趋势不一定直接由新生代电子设备所产生,然而从统计数据来看,可以肯定与这些新生代产品密切相关。

    从分析不同云计算的研究可发现,现今的公共云及私有云服务虽然受欢迎的程度不一,但以未来的发展来看,两种服务势必会汇集在一起。未来,混合云将取代公共云及私有云服务,成为实际存在的云模式。

    本文摘自《向云环境迁移》



  来源: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揭开“云”的神秘面纱《向云环境迁移》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4.08.06 14:34:14)
  • O2O新尝试扩大出版影响力《老梁故事汇系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4.07.29 14:12:01)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 (2014.05.07 13:52:13)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美丽新世界》完美也很可怕 (2014.03.24 11:28:20)
  • 让生命创造“骑迹”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生命的骑迹》书评 (2014.03.06 8:47:09)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航天发射科学与技术》《中间弹道学》两项目 获201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2014.03.06 8:41:49)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图书《基因的故事》喜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4.02.19 8:27:21)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图书《基因的故事》喜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4.01.15 9:51:32)
  • 《莫言批判》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3.12.27 9:35:39)
  • 《金属工艺学(第3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3.12.05 9:35:55)
  • 更多...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