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礼鸡血玉》,姜革文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定价: 1 6 8 . 0 0元
本书以桂林鸡血玉成为国礼为开篇,分门别类地介绍了鸡血玉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融合,对这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玉种———桂林鸡血玉进行了文化发掘,从材质、品种所具有的文化韵味、哲学含义等进行品读,引导广大读者欣赏并爱上桂林鸡血石。 桂林鸡血玉产于桂林市龙胜县三门镇,是海底火山沉积变质产物,形成年代距今8亿至12亿年。品种丰富,以鸡血红为主色调,故称“桂林鸡血玉”。 据中国宝玉石检测中心鉴定,桂林鸡血玉为隐晶质结构及显微晶质结构,综合矿物成分以红碧玉石英为主,并含部分高价铁和低价铁。相对密度每立方厘米 2.7g至2.95g,摩氏硬度为6.5至7。玉质滋润而细腻,抛光性能良好,抛光后呈现玻璃光泽,具有很好的雕琢加工特性。 汉代以前的文献,多次提及“赤玉”。东汉以前的赤玉,乃是玛瑙。“玛瑙,石之次玉者也。”红色的玛瑙历史上不少,红色的玉种则没有。并且,无论从历史来看,还是从当下来看,赤玉都难觅踪影。 色美,是宝玉石的基础条件之一。钻石评价有4C标准:颜色(colour)、净度(clarity)、切工(cut)、克拉重量(carat)。颜色很差的钻石只能用于工业。色美的程度还决定宝玉石的档次。羊脂玉和碧玉属同类软玉,一白一碧,价差极大。 鸡血玉以红色为主色。红色是中国的国色,有着其他颜色没有的名字———“中国红”,在颜色上享有至尊之位。玉石界素来“红黄为贵”,红色排在首位。 有一些玉石,比如巴林、昌化的鸡血石,不用论述,我们也明白其红色的地位与价值。我们列举一些有色彩比较价值的玉石,来探讨红色在玉石中的地位。 和田玉:玉料乃天然矿物,未加工时玉质外多有一层石质包裹物,俗称“玉皮”。和田籽玉,并形成了以皮命名的品种,如秋梨皮子、虎皮子、枣皮红、洒金黄、黑皮子等,均出自皮色籽玉。“籽玉见红,价值连城”,是描述和田籽玉的一句俗语。玉皮红色,即已价值连城。如果玉质也是红色,价值该如何判断? 和田玉产地的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组织一批专家于2010年推出了系列和田玉的图书,其中《中国新疆和田玉·红玉》的前言写道: 收藏投资流行的一句行语:一红二黄三墨四羊脂。也就是投资和田玉,一为和田红玉,二为和田黄玉,三为和田墨玉,四为和田羊脂玉。因为上述四种和田玉目前都处于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 “一红二黄三墨四羊脂”还被显眼地放在封底,体现其“公理性质”。和田红玉,世所罕见。非玉石界资深人士,不悉此理,多以为羊脂玉即是和田玉极品,殊不知,和田红玉,高在羊脂玉之上几个等级。 翡翠:翡翠、翡翠,“翡”字居前,义指红色。翡翠强调颜色上要浓、阳、匀、正。浓,是颜色的浓度;匀,是颜色的分布;正,指没有杂色。浓、阳、匀、正,就色度而言,越“阳”越好!什么样的颜色是最“阳”的?当然是正红色!只有在没有正红色的情况下,才以翠绿者为最佳。 彩色钻石:一万颗钻石里只有一颗是彩色钻石,彩色钻石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浓缩的财富”。彩色钻石中,颜色的浓艳程度与稀有程度决定其地位与价值。颜色越稀有、越浓艳纯净,地位越崇,价值越高。令人吃惊的是,彩色钻石价值以稀有的红色系列最高,蓝色与绿色系列次之,黑色钻石的价值最低。 “红钻,也称血钻,是彩钻中极为贵重和罕见的极品。迄今为止,已为世人所知的血钻只有几颗而已,能够见到的只是美国史密森学院博物馆中保存的一颗,其余大多只有记载。世界上最为著名的是一颗名叫‘拉琪’的血钻,1989年,初现在法国巴黎的一次珠宝展销会上,重量为2.23克拉,当时标价高达4200万美元,是当时黄金价格的十万倍以上,比五色钻石贵2000倍!” 本文摘自《国礼鸡血玉》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