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重寻“黄金时代”:旧上海的这些人,那些事《上海故境:1842—1952上海发现之旅》北京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重寻“黄金时代”:旧上海的这些人,那些事《上海故境:1842—1952上海发现之旅》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08-20 10:39:14  来源: 北京大学出版社 
 

  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上海故境:1842—1952上海发现之旅

  作者:彭颖 定价:45元

  ISBN:978-7-30-123776-2

  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技的发展也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上海社会及上海人的娱乐认知方式。具体来说,煤气及电灯的出现,极大的拓展了上海城市娱乐夜生活的时间,一个“大上海,不夜城”从此声名鹊起;洋文化的导入,带来西方现代娱乐生活理念,被宫廷舞台禁锢了几百年的中国戏曲以海派京剧率先走向市场为标志,挣脱了贵族消费的束缚;随后出现的无线电、西式留声机,扩展了影音娱乐的传播途径,使曲目得以长久保存并廉价复制出售,走进平民百姓千家万户;而电影院、西式剧场的大量修建,使“倡优并存、勾栏瓦肆”的“杂文化”开始向“西式剧场”的“雅文化”转变。

  自上海开埠到租界历史结束,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过程中,影音文化成为海派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支。而我们要讲的,是活着的上海,关于人的故事。

  20世纪初的三十年中,上海曾经历过一段至今让人回味的“黄金年代”。彼时的上海文化繁荣,经济发达,大批名媛、戏子齐聚。后来,他们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明星,共同创造了旧上海的文化繁荣,更是那个“黄金时代”最好的缩影。

  无论哪个时代,明星艺人都是社会的焦点,是媒体与大众的谈资,艺人之间总被人拿来做比较,这样的比较可以是同时代的,也可以是跨时代的。世人总喜欢拿张国荣与梅兰芳做比较,看到张曼玉便联想起阮玲玉,而王菲与周璇之间又仿佛有一种相似的气质……不难发现,这里的比较对象都是当年上海滩名噪一时的明星。梅兰芳、孟小东、周旋、阮玲玉、胡蝶,甚至是张爱玲,这些熟悉又迷离的名字,是旧上海的另一代名词。从昆曲到沪剧,从音乐、电影再到文学艺术,究竟上海这一特殊地理位置对“黄金时代”的文化繁荣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艺人之间的文化传承在上海又是如何进行?如今,我们希望通过寻找旧上海名媛与影音史料的踪迹,来记载这一段令人回味的历史。

  在《上海故境》一书的开篇似乎就已经定下了基调。我们所追寻和眷念的是时间空间中并行存在的两个“上海”:一个在现世生活中蓬勃发展注入新概念,编织在地图上丁卯毕现;另一个在文化与记忆中渐行渐远,一个匍匐在时光中温柔婉转……整整一个半世纪以来,上海和生活在它之上的人们都不约而同得趋向同一种情感模式,那就是寻找地理概念之外、时空范围之外的另一个“上海”,中国人情感上不愿舍弃的“黄金年代”。

  伍迪艾伦在《午夜巴黎》的结尾中点明“你要寻找的黄金年代到底在哪里呢?”每个人对灵魂深处黄金年代的向往与国籍无关,与时光空间也无关,就在当下,在能与你产生共鸣的城市日常生活中。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08-19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