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给教师选教辅书的自主权 - 教材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教材论坛
给教师选教辅书的自主权
(广东)叶敬之
2003-02-20 10:20:36  来源:  
 
 
 每学年第二学期开学不久,学校就会收到新华书店寄来的征订单,上面开列了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多种教学辅导材料。几年前第一次接到征订单,心里确实很感动:“人家新华书店的服务就是到位!”一番考虑之后,确定了所订书目和数量,寄给新华书店。不料,下学期开学一看,不禁大失所望:所订材料竟大都不能使用!

 在所征订的教辅资料里,有的过期,明明已经用了新课本,而教辅资料却仍然是根据旧课本编的;有的太简单,供高三学生使用的总复习资料,所使用的例子竟然只及初中水平,比如举主语残缺的例子:“通过学习,使我提高了认识。”有的错误太多,甚至把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说成是“七律”;有的太偏太怪,让中学生记忆小说《愚蠢颂》的作者——大学中文系毕业的老师们,有几位知道《愚蠢颂》的作者?

 我至今还记得这样一本复习资料,是某省教育厅教研室编的,专供高三师生使用,从后面的版权页上看,那本书已经印刷了十多次了,未作任何修改——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第五册第一单元早就由四课减为三课了,可那本教辅资料一直是四课!而且题目类型陈旧,从时代背景、写作特色到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一项不落,每一篇课文作业量都很大,作业的页码远远超过课文的页码!可是连续多年一直在新华书店的订单上。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教高三的4年里,我虽然所订材料少说也有十多种,但没有用过一种,最后都是再到书店去购买——可是只能购买自己的,学生的是不能再买了,他们的书本费已经用完了。或许有人会说,订单上的书不好,你就不订嘛。是啊,我还真的不想订,我想到书店去挑选,看中了哪一种就买回来。可是,学校和局里不让啊!他们说:“都是国家出版社出版的,都是著名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编的,怎的就不能用了?”听起来很爱国,其实据说是防止教师去新华书店买了拿回扣;另外恐怕也担心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为什么一线教师年年反映,明明知道不能使用的东西,却年年都要我们去订呢?没有利益的驱动,谁会这么干?有一次,我曾经把为高三学生订的教辅书每一种拿上一本到校长那儿去,给他计算了价格,约50多元,却都不能用;我说让我到书店去买,最多20元就足够了,还是合格品。校长却对此不置可否。

 目前教辅材料征订方法,弊病很多。首先是损害了学生利益。学生花了钱,买了书,却不能用。其次,印书要用纸张,印订单也要纸张,浪费了资源。第三,助长了腐败风气。我不知道其中的奥秘,但我不明白的是,质量那么差的东西为什么能够出版?出版了又为什么能够销售出去?为什么竟会年年上了新华书店的征订单?为什么有关领导年年强行要求下属单位订购?其中能没有腐败?

 我多么希望教辅材料征订能透明操作!以每个县为单位,每年召开一次教辅材料订货会,各个出版社把你的拳头产品拿出来,每位老师参加订货会,挑选自己喜欢的教辅材料,当场相中,当场下订单。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利益,让学生的钱用到地方,还节约纸张,有利环保,对腐败现象也是一种制约。最让人高兴的是,那些滥竽充数的教辅材料将原形毕露,失去市场;编写教辅材料的人、出版教辅材料的单位,将会严肃对待教辅材料,把好编写和出版关,最终提高教辅材料的质量,繁荣教辅材料出版事业,利己利人,利国利民。


  

来源:中华读书报2003.2.19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