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人生。作为中国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学者型作家、“平民代言人”梁晓声在其最新著作《中国人的淡定从何处来》中,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目光直面中国当下,在激情与理智的交织中,告诉大家人生的淡定不仅是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更是人生幸福的智慧。
《中国人的淡定从何处来》是一本思想随笔集。该书不是单纯地质问我们:你为何如此不淡定?而是把梁晓声从生活中感悟到的经验用理性去审视、解读,从而提出应对现实问题的一种思路。全书共分为11章,分别为公共、商业、民间、公民、思想、人文、教育、青年、环境、女性、情感,每一篇都直抵中国现实中与大众息息相关的热点,用他从人生阅历中发展出来的知识浸透到精神层面,为生活在社会各阶层的人们,提供一种认知当下的方法,以便能够切实地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淡定二字,看似轻松,境界颇高。人生在世,难逃三个字:名、利、情。为其生,为其死,为其追求一辈子。修行或者修炼,最忌讳的就是执着。执着,就很难看淡,所以也就无法“淡”,更是不能“定”得下来。淡定,是内在心态修炼到一定程度所呈现出来的那种从容、优雅的感觉。《中国人的淡定从何处来》不仅是一部直面中国社会热点,关注百姓生存的良心之作,也是一部发现人生智慧、追寻淡定生活的指南书。在《当今中国青年阶层分析》中,虽然高额的房价使得许多青年在“啃老”之后,还沦落为房奴,但 “知识出身这一良好形象为心理的盾”,却让他们“抵挡住了贫富差距巨大的社会现实的猛烈击打,更在乎的是于当下是否活出了好滋味,好感觉”。高品质文化的守望让他们淡定地成为一群精神贵族。在《被两种力量拉扯长大的中国人》里,下岗的工人、种田的农民、买不起房的青年、为找工作发愁的学子、看不起病的家庭、没关系寸步难行的社会……让中国人郁闷地在网络中寻求发泄,但发泄完了,还得淡定地“复适应于现实的种种规则或潜规则”。《扫描中国女性》里,面对失业、住房紧张、大龄化、无技术、无学历等一系列现实困境,她们迷惘、彷徨,她们痛苦、失落,她们执着、追求……在看似混乱如棋局的城市里,却淡定地努力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淡定后面是问号而不是句号”。梁晓声说,“现在中国的问题很多,这些问题不能靠一个人想怎样活着的思想来解决,我想中国人如何活得更淡定取决于中国梦在什么时间实现到时间程度,当然我希望时间短一点,能使更多的人享受到成果,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可能活得淡定一些。”(中国经济时报)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