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努力探索网络空间的新问题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努力探索网络空间的新问题
——《21世纪网络人生指南》序言
2003-03-05 09:12:33 来源:
人总是在一定的时空中生存的,人又总是力图超越时空给予的种种限制,不断拓展生存的领域——这正是人的主体性的体现,也是人类社会进化发展之动力。
在网络诞生之前,人主要生存于现实的物理空间。网络的出现打破了千百年来所形成的已有的时空格局,创造出另类生存空间——虚拟的网络空间,或称之为赛博空间(cyberspace)。
网络空间具有数字化、虚拟性、开放性、自由性、变动性、资源丰富性以及时空压缩性 等新的特点。这些独特性质,使其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迅速扩张,导致了生产方式、生活 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情感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激起了无数人的极大的上网热情。群体也好, 个人也好,要么被“e"网打尽,要么自投罗网。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社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如同社会的工业化一样,一方 面带来了社会发展的福祉,通过高超的信息网络技术,人类像上帝那样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虚 拟的伊甸园。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系列消极的负面效应。《数字化犯罪》的作者尼尔·巴雷特指出:“开始作为学者和研究人员游乐园的因特网,经历了长期痛苦的成长过程,已成 为一个功能齐全、政治化的自由社会——计算机王国。它吸引了不同生活背景、来自不同行 业、不同年龄的公民,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坏人、盗窃分子、诈骗犯和故意破坏分子,它还是恐怖主义分子的避风港。”
在虚拟与现实之间,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随之产生了——网络犯罪、网络病毒、网络色 情、网络黑客、侵犯隐私权、信息垄断、网络综合症、网络安全、网络战争、网上知识产权 侵犯、网上邪教和伪科学、网上无政府主义、网上恐怖主义、信息性失业、数字鸿沟以及新 的社会两极分化……如此等等,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网络空间的秩序和网络社会的运行 。
为了维持网络空间的有序性,保障网上群体和个人的利益,必须加强对网络的深入研究,以便建构控制体系,采用技术、法律和道德等手段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这里,除了加强对网络的技术研究外,社会科学的研究亦应跟上网络扩张的速度。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理论工作者的使命在于以超前的意识研究新对象和探索新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的《
21世纪网络人生指南——网络空间的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
》 这本书,正是抓住了网络空间中的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选择多角度进行了探讨,并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和科学家诸多方面,力图探寻社会控制的途径和对策。
作者刁生富曾在中国人民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他勤奋好学,常有新思考和新创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特别在科技社会学方面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毕业后又坚持不懈,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收集了大量有关信息和网络方面的文献和案例,屡有成果问世。继2000年出版《信息时代的中国现代化》之后,最近又推出《21世纪网络人生指南》这部新作。这种探索精神,令人欣慰,值得鼓励。当然,网络社会学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作者只是作出了一个新的尝试。希望有更多的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以便在推进信息化、网络化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刘大椿2002年夏于中国人民大学宜园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