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出版社理工分社土建事业部申报的《中国汉传佛教建筑史——佛寺的建造、分布与寺院格局、建筑类型及其变迁(上、中、下)》入选2015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自汉晋南北朝至唐代,中国是一个佛教文化为主的国家,佛教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历史变迁,现存佛寺大致是以明清时代的寺院格局为主要特征。目前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存历代佛教寺院中的单体建筑。因为现存多为历代反复修缮过的寺院,以致难以厘清历史上不同时期佛教寺院的建筑布局情况、空间组织特征,以及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哪些不同类型的佛教建筑,因此缺乏对中国佛教建筑历史的综合研究,对中国佛教建筑发展的历史,也多宥于既存的晚期建筑,其中无疑有很多误解。故对于中国佛教建筑很难有一个完整深入的了解,也无法对中国古代建筑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本书立足于历史文献的梳理及对现存佛教建筑的实地考察与测绘,以及对历代文献的研究解读和对以往研究的比较分析,视角集中在不同时代佛教寺院建筑的建造、分布,寺院内的建筑布局、空间特征,以及这种布局与空间随时代变化而发生的变迁,同时根据历史上重要的寺院及寺院内存有较详细数据、文献和考古资料的建筑实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复原探讨;以中国中土佛教发展的三个时期为时间线索,从佛教传入、寺院初创到佛经翻译及僧田制度历代统治者的参与与推动,展现了中国佛寺建造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这不仅对中国古代建筑史、世界建筑史是一个重要补充,对于东亚佛教建筑史,包括日本与朝鲜半岛佛教建筑史,也是一部填补空白性的学术著作。 本书著者为清华大学王贵祥教授,策划编辑周莉桦。 来源: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