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我冰冷的傲,是一种温柔慈悲《蚤满华袍 张爱玲后半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我冰冷的傲,是一种温柔慈悲《蚤满华袍 张爱玲后半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贝子
2015-06-19 14:53:58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为一个曾经为张爱玲树碑作传的研究者,对这个传奇女人的生平算是略知一二。回想当年写作期间,码字辛苦,可抽丝剥茧,拆解其人生,也知笔下这个上海滩名角活得更辛苦——以热闹开场,以寂寞收尾,人生的一头一尾,都在顶峰,可中间阶段,竟落至颠沛流离的低谷——这样的回旋激荡,如三千尺直下的飞瀑,够刺激,又是平凡人能轻易承负和倾吐?

  尤其是时近中年,越发能体会张爱玲笔下形容的“袍下蚤”的滋味,觉得当时文字和理解何其浅薄。世事的堆积,令人生烦忧,竟越攒越多:事业待突破,学业待了结,境界待提升……各种杂事,如水草缠蔓在一起,既不能彻底解决,又不能索性绝弃,大有几分“越痒越搔越痒”的连环套,越发觉得爱玲的眼光和笔力,尖刻犀利,人生的各种真相和底色,像偷情的男女被一把掀开被窝,强烈的惊愕和无措,真是连一块遮羞布也无从找寻。而用此典为书名,想必伊北是有些年岁的,足够了解张爱玲的,也足够了解斑驳人生,既矫情,也无奈。

  关于张爱玲的各种人生传记已是庸粗繁杂,可以爱玲的后半生为切入口,有几分像倒车,要从后视镜窥探一切的感觉。逆向的光,不用太看真切,朦胧处,自有事物的大致轮廓,细节不怀好意地潜藏着,不被人轻易发觉才叫好。也像倒看一本书或一部电影,先知道结局,便知道开端起始的各种缘由,恍然大悟间,方才知晓,既有今日何必当初,一切皆有因有果,不能重头来过,便是孽债——这是种新鲜的路径,是趣味,是颠覆,也是种按图索骥的追踪之旅——这个至死都排众落单的孤寂女人,何以成就如此模样?她旷世的寂寞,是全世界遗弃了她,还是她隔绝了全世界,以致自我放逐?

  出走、爱缺、往来、祓禊、推翻、张看、梦魇、精怪、迫近、用度、描画……各个专题,把张爱玲的生平大卸十一块,说的是她的身世飘零、残缺爱情、与世隔绝的姿态、疏离于亲的家风、行旅、情趣中的小资小调、写作风格……单个来看,虽显破碎单薄,但也折射出一个奇巧女人的乖张,每一个反而强烈地映射出其性格中与众不同的特质。

  特别是与过往线性的从幼时说到老年的流水作业不同,这样专题型的小研讨,更加添了观望的厚度,人生断片,重重叠叠,影影绰绰,才有轻重缓急的错落情趣。比如,将张爱玲的性格与其母亲、父亲的种种作派相比较,便可知,无论如何挣扎,后人自当要在某种程度上沿袭前辈的人生;再比如,其晚年的创作风格折转往复,特别将其是在美的写作与上海的巅峰之时相对照,尤有前世今生式的纵横荒凉之感。伊北便像编织者,经纬交错着,把她的作品、经历、只言片语,编织成一张巨大的网,俘获人心。

  尽管无人见过在美公寓孤独离世的爱玲,不妨展开合理的想象:蜷缩而去的老妇人,仍保留傲然风骨。像她年轻时那张传世许久的照片,高傲地昂着头,斜着眼,睥睨人世。在爱玲一大堆被人引用到泛滥的名句中,我独爱“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句,因感这世上有许多人与人之间的误读和曲解,皆因众人彼此心高气傲,各自为政,套用张爱玲的箴言,这世上千千万万种人生形态中,“没有哪一样不是千疮百孔的”,透过满是窟窿眼儿的人生之袍,我们如果熟读爱玲之文,深谙其内心,便可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更懂得:她冰冷的傲,其实是种温柔慈悲。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