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以图证史的精品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以图证史的精品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陈庆英
2003-03-27 09:17:42  来源:  
 
半年前从学长黄颢教授处购得《中国西藏文化大图集》一部,阅读之后,深感这是一部藏学研究工作者急需的、以图证史的精品之作,它的面世对西藏历史的研究工作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国西藏文化大图集》用约20万字勾勒了西藏历史文化的发展轨迹和各个时期的特点,加上1600多张精美的图片,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介绍西藏历史文化的图集,将西藏的自然风光、文物历史、社会经济、宗教信仰、风俗民情、传统科技、美术文学与娱乐融为一体。全书共50余位编委和作者,大多在西藏工作生活多年,他们为从各个视角反映西藏文化,完成了这部集图片资料和研究文字于一体的鸿篇巨制。

研究西藏的历史文化并将其介绍给世人,一直是我国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藏学研究者的重大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为了继承和发扬藏族优秀传统文化,投入了很大的力量,我国的藏学研究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各族各界关心西藏的人士对西藏历史文化及其在中华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在逐步加深,先后出版的各种著作达到上千种之多。然而,由于条件的限制,将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实物图片的形象展示很好结合起来的出版物还是非常缺乏。一些高水平的学术专著,只能配合少量的碑刻、壁画、摄影图片,还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而一些有关的图册,或者局限于某一个侧面,不够系统深入,或者文字说明不足,难以充分体现图片资料的价值。《中国西藏文化大图集》正是为了消除这方面的缺憾,以视觉形象为主要表达手段,并辅以相关文字说明,图文互鉴,充分展现西藏文化这一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奇葩的丰富与灿烂,使读者过目难忘,起到纯文字著作或小型图册无法表达的良好效果。

在照相术传入以前,见证西藏历史文化的除了藏文和汉文史籍的记载外,还有各种文物、建筑、碑刻、绘画、塑像、生活器物等,他们分布在西起阿里、东到昌都的辽阔的西藏大地上。有许多地方交通不便,难以到达,即使有条件到西藏旅游访古,有许多珍贵文物还是会与寻访者失之交臂。有了照相技术的一百多年中,有关西藏历史文化的照片本来就数量不多,汇编成册的十分罕见,要从保持者的手中寻得一张照片,也必是有心人多年追寻方能实现。总之,在西藏历史文化的研究中,梦寐以求而一图难见的经历,相信绝大多数的学者都曾经有过。更何况这样一部全面系统反映西藏历史和文化的大型图集,要完成它所需要克服的困难,可想而知。

至于大图集的不足之处,也可以举出几点。在各个单元的前面有一段简明扼要的文字介绍,反映了编著者对西藏历史文化总的把握和认识,对读者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对各个图片的介绍,则仅有一个简略的标题(诚然,将这些标题标得清楚准确,已经很不容易),使读者感到有些美中不足。作为图录,应该标出介绍的文物的质地、规格、收藏地点和单位,如果是壁画,除了标明是某寺院的壁画外,再标明是某个佛殿某一面墙上的壁画,则更便于读者有可能去按图索骥,实现一睹实物的心愿。有的珍贵文物的标题,如果能够将编著者认定的依据用简明的文字列出,对读者的帮助就会更大。这项工作当然是一项艰巨繁难的任务,因而也是在这部《中国西藏文化大图集》的基础上需要继续进行的重要的研究课题。

  《中国西藏文化大图集》
  曹自强、李书敏主编
  重庆出版社

  

来源:光明日报2003.3.27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