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王振羽专栏】林贤治先生最为着力的是对“革命过程”的梳理,他从匮乏的人群、革命者及其组织、知识分子与思想传播、暴力、民族国家世界气候、流产或新生等维度来条分缕析革命的种种,托克维尔、潘恩、罗伯斯庇尔、阿伦特当然还有列宁斯大林、甚至还有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等人的精彩论述如同珍珠一样闪烁其间,令人目不暇接。

《革命寻思录》 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作者:林贤治 著 出版时间:2015年07月
如今的语境,谈论革命这一复杂而又危险的话题,实在是出力而不讨好。革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更是一个人言人殊的话题。说到革命,我们会想到激情澎湃热血沸腾,会想到法国大革命,会想到十月革命,会想到自由引导人民的著名油画,当然还有血流成河、还有断头台,更有不伦不类沐猴而冠的所谓革命的作秀桥段扭捏作态。但还是有不甘平庸的思想者愿意就这一话题倾注自己的心力,发出自己的声音,为这样的已经喧嚣烦躁的时代提供自己的一种思虑,一种坦诚,甚或是一种杞忧。
先是行走于三湘与海南之间的韩少功先生以其雄文《革命后记》刊布于媒体出书于香江,而岭南的林贤治先生对这一问题的阅读与思考也许更为用力而深邃更为系统而宏阔更为精致而犀利。韩少功先生眼中的“革命”究竟是否算得上革命,如果在林贤治或者林贤治笔下的诸多经典作家看来,也都是要大打问号的。更为糟糕的是,韩少功对“文革”的那种暧昧与骑墙那种居高临下故作高深的自以为是,令人讶然也令人愤然。而林贤治先生又会是以怎样的姿态来寻思“革命”这一宏大主题的啊?
承蒙林贤治先生错爱,他从南国寄来刚刚出版的《革命寻思录》,言谈中语及此书稿多次辗转终于问世的艰辛遭际,令人不胜唏嘘。初读这本洋洋洒洒长达31万多字的读书札记,很是感慨林贤治先生阅读之广博、之精深,思考之缜密、之周全。他从“革命何为”入手,从词源学、本体论上细细梳理革命的不同定义,革命的各种阐述,许多名言警句振聋发聩,令人拍案叫绝;尔后他又从蓝图乌托邦、人民主体、权力的僭越、革命发生学等视角解读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所谓“千年契约”;林贤治先生最为着力的是对“革命过程”的梳理,他从匮乏的人群、革命者及其组织、知识分子与思想传播、暴力、民族国家世界气候、流产或新生等维度来条分缕析革命的种种,托克维尔、潘恩、罗伯斯庇尔、阿伦特当然还有列宁斯大林、甚至还有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等人的精彩论述如同珍珠一样闪烁其间,令人目不暇接。林贤治十分反感“告别革命”的大而化之言不及义,他在自己的读书札记最后坚定表明自己的鲜明立场:革命的戏剧仍在继续,在这样的收官之时,林贤治先生又就元革命与再革命、当代世界与革命展开思辨与探讨,响鼓重锤,其情殷殷。
记不清是去年初还是前年秋季了,偶然的机会有南国之行,在羊城栖身越秀酒店,对门就是越秀公园。公园的山顶上尚有据说是抗击英国人的遗迹,也有广州起义的遗存,都与血腥、暴力、反抗有关。而到了晚上八、九点钟,林贤治先生仆仆风尘赶来喝茶聊天,谈及文坛种种,也说到思想界的是是非非,林贤治先生向以不苟且不盲从而闻名海内外,他说鲁迅论萧红,但居然也说到巴金,说到他正在梳理思考关于巴金的传论。但说得更多的则是关于革命的话题,林贤治先生对海外学者当然还有大陆部分学人对革命的皮相之论很是不以为然,他承认革命会带来很多伤害会有违初衷会南辕北撤,但大家不要忽略革命是人民的一种权利,革命不是一种权力资本,革命只是一种价值,一种原则。当说到有一位革命领袖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小姐绣花,不能那么雅致,革命就是暴风骤雨,就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林先生也呵呵笑起来了。他说,革命不可能直线推演,对于旧政权,革命是一种断裂,对于新政权也同样是一种断裂,即便不是断裂至少也是一个转折。当说到“革命火山喷射出的壮丽熔岩,无物可以幸免,无人可以阻挡”的时候;当说到杰斐逊的“自由的常青树无时无刻不需要爱国者和暴君的鲜血来滋养”、“我喜欢不时地叛乱,它就像天气中的暴风雨”;当说到“那些正义无处容身的国家,不过是强盗们狂欢的乐园”;当说到“没有特权与不公,就没有激进主义”;当说到“暴力永远是替旧社会接生的助产士”…… 林先生会下意识地站起来,挥动着手臂,他的凌乱而毫不驯服的头发也会抖动起来。我告诉林先生,当年我在南京六朝松下读书的时候,曾经研读过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他愣了一下,反问了一句:是吗?
这注定是一本不太好读甚至会是充满争议不容忽略的书,这注定是浸透着作者多年呕心沥血不愿人云亦云的书。
来源:百道网 2015年10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