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功妈妈”,蒜头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而是实实在在的“熊孩子”。在母子相处过程中有苦恼、有纠葛、有对抗,蒜头妈妈以独特的教育方式,成为孩子的朋友,引导蒜头成长,结果,“蒜头身上的很多品质远远超过同龄人”。

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功妈妈”,蒜头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而是实实在在的“熊孩子”。在母子相处的过程中有苦恼、有纠葛、有对抗,蒜头妈妈以独特的教育方式,成为孩子的朋友,引导蒜头快乐成长,结果,“蒜头身上的很多品质远远超过同龄人”。
暖心教育读本《蒜头的世界》是袁敏的最新纪实小说,作者以自己教养孩子的亲身感悟,提出“快乐教养”理念和方法论,其轻松幽默的文笔,以及“另类”的教育方法,使得图书一经推出就获得很多家长学生的喜爱。
作家乔叶评价说:“教育的快乐,并不是我们单纯意义上理解的快乐,而是一种丰富的快乐,在处理完那些焦虑、抓狂后富足的快乐。这份快乐,让我们这些妈妈们认识到,和孩子的沟通、交流是极其重要的。而有时候,我们的教育方式太简单粗暴了,那对孩子是有害的。”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说:“没有一本书,可以成为育儿‘教科书’,因为教育是个性化的,没有可复制性。……那些希望从家庭教育类的书籍中,找出一劳永逸的育儿攻略,那是偷懒的妈妈。啦啦的积极,就在于她很用心、用感情地密切观察孩子的细微动向,暗中修正,把家庭教育化为无形。”
袁敏是作家、编辑、出版人。她创作了多部文学作品,在纪实文学《重返1976》中她以对历史的深沉叙述和深度哲思,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她编辑出版了1-7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韩寒《三重门》等图书,以对中国教育现状的犀利切入,掀起了反思传统应试教育的浪潮。
百道网日前已发布过《蒜头的世界》书摘,这次让我们听袁敏讲讲她和蒜头的故事。
百道网:这本书是根据你的育儿经历写成的,请讲一讲这本书的成书经过。
袁敏:女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喜欢讲自己的孩子,我发现很多妈妈面对孩子很焦虑,面临的问题也大致相同。我也经常很烦恼地和朋友讲我的儿子,但总有朋友说“你儿子太有意思了,为什么不把他的故事写出来呢”!
我从来没有把朋友们的话当真,心想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精英父母培养出多少出类拔萃的孩子,他们写下的故事和感悟或许才会对大多数家长有可供借鉴的意义。我儿子非常普通,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一直不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也不是一个考试成绩优秀的好学生。他常常犯错,被老师训斥,作为家长我也常常被学校叫去接受老师严厉的批评。把这些事写出来有意义吗,会不会误导家长?
有一天一个长期研究儿童教育心理学的朋友对我说,出类拔萃的孩子只是少数,大部分孩子和你儿子一样,他们很普通,有的很淘气甚至调皮捣蛋,其实这才是孩子的天性和本质。很多家长总要拿自己的孩子和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优秀孩子作比较,往往弄得自己唉声叹气,孩子垂头丧气。而且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和自己的孩子对话,面对孩子的种种出格行为,要么小心翼翼、欲言又止,要么剑拔弩张、一谈就崩。她认为我儿子很优秀,我这个妈妈也很另类,虽然我儿子让我很烦恼,但也带给我很多快乐,这里面有正面的积极意义。
朋友的话给了我启发,我想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和孩子的爸爸没有缺席,也没有站在孩子的对立面,而是守护在他身边,和他共同面对许多未知的事情。我认真考虑了朋友的话,觉得她说的不无道理。假如我和儿子之间发生的那些故事能给像我们一样的家长和孩子们一些启迪,找到一些引起思考和共鸣的地方,我会很开心。
于是我就动笔写了这本书,因为都是真实故事,写作的过程中,情节像潮水一样涌来,很快就写好了,我把它定义为纪事小说。
百道网:当你和孩子发生纠葛的时候怎么办?
袁敏:当你和孩子产生纠葛的时候,一定要拉开距离,给自己和孩子一个缓冲,否则容易两败俱伤。
这本书里有一篇《寻找100棵大树》。当时我儿子在晚自习逃学,到学校广播站去上电脑,学生处长把我叫去,霹雳啪啦一顿训话,让我把儿子领回去不用上学了。
学校离我家很远,我儿子住校。我坐车赶过去把他接回来,心里一肚子火气,我说妈妈工作那么忙,压力那么大,你还要给我增添好多事情。他只说了一句:妈妈我已经很受侮辱了,你来之前老师已经训了我很长时间,你如果再不问青红皂白这么说我,我只有去死。
看他的表情,真会做出让人受不了的事。当时两个人的弦都绷紧着,赌气的狠话已经抽到喉咙口了!我赶紧走到自己的房间,在床上放平身子,躺了一个小时。
等慢慢平息下来后,我给在大山里的朋友打了一个电话,说明我儿子的情况。朋友让我把儿子带到他那里,保证一个星期还我一个活蹦乱跳的儿子。他本来是一个公务员,后来自己下海买了一片森林,一片水库,一片茶园,开了茶馆,像闲云野鹤一样做起了农夫。
我走出房间,看到儿子眼睛充血的样子还站在原地不动。我说别站着了,赶紧准备钓鱼杆、相机,妈妈带你到大山里玩。他一下傻了一样看着我。我就真带他到了大山里。
朋友给他准备了两麻袋礼物,一麻袋癞蛤蟆,一麻袋泥鳅,第一件事是去水库放生。两个人在放生的时候,水打着他的脸,我觉得他心中的郁闷全部随着水花消散了。然后朋友带他到茶园里和茶工一起采茶,茶工教他怎么炒茶,炒茶姿势。之后去了朋友开的茶馆,叫第一滴水。茶馆的馆主在中央七台专门讲过茶道,他是一个居士。儿子和他面对面谈茶论道两个多小时,动都不动,他在课堂上绝对坐不住。两个人谈茶论道,品尝各种茶的味道。茶喝完后儿子让我回去上班。一星期之后我去接他,他像换了个人一样,容光焕发,检讨也写好了。他已经认识到现在还没法面对社会,要想上学就要遵守游戏规则。
百道网:很多家长的苦恼来自孩子的想法和他们对孩子的期望不符,你是怎么处理的?
袁敏:我觉得孩子阶段性的兴趣,父母没必要紧张,有些阶段性的兴趣很快会转移,也有些会变成永久性的兴趣。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事,就放手让他做,不要太当回事情。但不能强硬地扼杀他的想法,要站在他的角度帮他分析问题。
我儿子很小就表现出比一般孩子更强的经商兴趣,一直想做自己挣钱的小老板。他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带韩寒去杭州签名售书,他从韩寒那里知道了一种像大便一样的恶作剧玩具,这种玩具当时很便宜,他自己打车去买了一大包。
后来有一天在酒店里,我听他给玩具店经理打电话问玩具店的加盟费,他说自己是学生没有经济来源,要求减价,对方不答应。他又问进货几折,说他要出运费、要店面租金、要聘营业员等等,有模有样的和对方砍价。
我脑袋“嗡”的一下就大了,他才小学四年级,这怎么办。我告诉了他舅舅,他舅舅忽悠他写了一个计划书,改好交给了校长。
计划书里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两门功课八十分以上的孩子可以当今年的营业员,学校占60%的股份,学生占40%的股份,他当总经理月薪500元。后来校长把我们找去批评我们,弄得我们很尴尬。
还有一件事,当时电动四驱车是很高档的玩具,他们班一个孩子带到学校去了,大家都想玩。我儿子批发了一些在班上卖。结果被学生家长告到学校。高中时候,他在网上看到一个台球馆出售,价格很低,他自己偷偷筹钱想买下来。
类似的事很多,我们对他的人生规划肯定不是当一个小老板,但我们从来没有居高临下地用家长的思维代替他的,都是心平气和地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他觉得你和他是平等的,可以像朋友一样商量,他就容易听进去。如果是家长制式的灌输或者教育,他就会抵触。
他高中时候很坚决地要退学去专门训练打台球。我们当时很焦虑,我给他写了很长的信分析利弊,让他写一份计划书,让我们看到可行性。最后他又继续上学了。
百道网:你觉得现在的家长在教育方式上有哪些误区?你希望通过这本书告诉父母什么?
袁敏:从我的体会和我与周围妈妈们的接触看,现在的妈妈们太注重课堂教育,学校教育是一种集体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并不是不好,只是和孩子的个体生命不是很匹配,孩子的个体生命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点,学校老师不可能针对每一个个体采取教育方式。这时候家长们的位置非常重要,因为课堂以外,孩子大量时间是在家里度过,很多家长意识不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好不容易双休日两天,结果不是给他们报兴趣班、辅导班,就是去学校上课。
孩子和家长之间缺少实际的沟通,父母忙工作,孩子忙各种补习班,久而久之孩子就对父母关上心灵的窗户,他们不愿意和父母说真话,因为父母不懂他,不了解他,和父母说什么他们都不知道。家长也很焦虑,在他们眼里孩子难管、逆反、不听话,这都是因为家长不了解孩子,说的话没有针对性,孩子自然抵触。
再就是很多家长把自己实现不了的理想加在孩子身上,不管孩子喜不喜欢,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生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硬让孩子做他们不喜欢的事就会产生抵触。
我觉得对于孩子来说快乐是最重要的,只有快乐了才能做好事情,没有什么比孩子快乐更重要。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个体生命,了解他的兴趣,并熟悉孩子感兴趣的领域,这样才能给孩子点拨和帮助。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当父母和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一定要冷却,缓一缓,等火气压下去,头脑清晰了才能理智处理问题,如果在火头上处理,往往是两败俱伤。
百道网:你以后的写作计划会和这本书有关联吗?
袁敏: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话题,也是一个大领域。我以前做过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获奖作品选,做过一批少年写作精英的书,《蒜头的世界》是我第一次尝试给小朋友和家长写书,它和我对中国教育领域的关注是一脉相承的,我希望把自己的感悟和大家分享。而且《蒜头的世界》出版以后,读者非常欢迎,出乎我的意料。既然这样,我还会继续写下去。蒜头系列预计有三本,我正在写《蒜头探秘亚马逊》,也是我的亲身经历。现在孩子的教育基本都是在课堂上完成,我希望孩子们走出校门,走进没有围墙的学校,走到大自然中,学到很多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百道网:这本书是怎么在华东师大社出版的?
袁敏:这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社长王焰有渊源。她的目光很敏锐,思维很犀利,常常发现一些不被人发现的点。她有一个比我儿子小的女儿,也有一些苦恼,我们同样作为母亲,有共同的理念和对孩子教育的共识,所以知道我在写书后她就预约好了在他们出版社出版。
(本文编辑 诺亚)
来源:百道网 2015年12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