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从中国实际出发探讨乡村治理之道的佳作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从中国实际出发探讨乡村治理之道的佳作
——读《集体经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
徐勇
2003-04-21 09:36:34 来源:
从实际出发已成为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原则,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不容易。在中国,长期流传的是从书本到书本的注释性研究。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想象的逻辑而不是事实的逻辑。人们可以在理论上论证从实际出发如何如何重要,但在现实世界里这一原则往往被束之高阁。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强调实证性和应用性的社会科学的兴起,这一现象开始有所改变。项继权教授撰著的《集体经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南街、向高和方家泉村村治实证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一书则在这一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研究。
尽管我们现在谈个人多了,谈集体少了,但中国农村发展曾经经历了一个集体经济的时代,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集体经济是一种很典型的中国特色的经济形态。它既不同于西方的私有经济,也不同于原苏联的集体农庄经济(实则为国有经济)。它是在传统的个体农户和村庄社区基础上,按一定价值目标建构起来的经济形态。这一经济形态有其历史依据,也充满着浪漫主义理想色彩。不管历史怎样评价,它已在中国的大地上存在了半个世纪,并深刻地影响了几代人的生存和生活状况。正是在这一独特的经济形态下,形成了独特的乡村治理方式和道路。农村改革以来,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以分户经营为主、统分结合和双层经营、以集体统一经营为主等。这些组织形式都属于集体经济的范畴,但它们对农村基层治理方式和过程却有着不同影响。这便是中国农村发展的事实逻辑。《集体经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一书的重要特点和优点就是立足于中国这一实际,以集体经济及其变化为切入点,通过集体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三个村的深入的调查,探讨乡村治理的方式和道路,具有十分独特的学术价值。
该论著在扎实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理论观点。如在西方流行一种观点,认为民主建立在个人主义和私有制基础上,集体经济只能造成专制。该书却以大量的实证材料证明,集体经济的发展对乡村民主有着促进作用。同时也指出,集体经济的结构和组织形式与民主的生长发育有着较强的关联性。三个村的集体经济虽然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但都与农村改革前有着明显区别。即使南街村以高度统一的方式经营,但与人民公社体制也有根本性的不同。如该村已实现工业化和工厂化。在这一背景下,该村已不能实行建立在农业基础上的分户经营。同时,在该村,推动工业化的组织资源主要是公社时期保存下来的社区政治组织,社区的公共权力因此较为集中。但是,该村的工业化是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这说明该村的权力结构还会发生变化。作者为此提出,集体经济的发展和组织形式的创新,将会使中国乡村民主、乡村治理和乡村政治发展走出一条既不同于西方,又不同于改革前的道路。诸如此类的观点很多。它们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坚实的事实和观点依据,又对西方流行的理论观点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特别是这些理论观点出自于生动具体的政治社会实践,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它反映了中国学者正力图避免简单照搬西方理论阐释中国问题的治学方法。这对于从中国实践出发,将实践经验上升为自己的理论观点和理论体系具有重要启示性。
传统的治学方法大多是从理论到理论的综合演绎。该书则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维原则,在中国的东、中、西部地区选取了三个村进行深入扎实的实地调查,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由此使该书建立在有着翔实资料作支撑的基础上,提出的论点都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即无一观点无根据,无一论证无材料。这种深入实际作艰苦调查的方法显示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弥漫浮躁风气的学术界,这种治学态度显得尤为可贵。也正因为如此,该著作才具有难得的原始创新性,才有可能建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学说。
来源:中华读书报2003.4.9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内容
乡村集体化何以支持民主化的治理 (2003.04.21 9:46:20)
集体经济和乡村民主 (2003.04.21 9:42:29)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