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享受古籍带来的精彩——《古书之媒——感知拍卖二十年摭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享受古籍带来的精彩——《古书之媒——感知拍卖二十年摭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贾登荣
2016-03-03 09:23:08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订购

  《古书之媒》一书是民间收藏家韦力先生和嘉德拍卖行古籍拍卖负责人拓晓堂的对话录, 2014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谈话的内容主要是梳理从1994年开始的中国古籍拍卖的历史过程。作者韦力在序言中说,古书进入拍场在中国还不到20年的时间,却彻底打破了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书籍流通格局,它给爱书的人带来了太多的便利。本书透过古籍拍卖的经历,让人感受到中国古籍的辉煌灿烂,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书之媒》共有“忠义录、考工记、艺文志、百艳图、英雄谱、先贤赞、清暇录”7章。前两章“忠义录、考工记”的内容,大致介绍了中国古籍拍卖的兴起过程,以及拍卖品征集、价格确定、拍卖师选择、拍卖佣金、拍卖场地、购买者保证金的来由等拍卖常识,属于“专业”范畴。当然,最能吸引读者眼球的,恐怕当数“艺文志、百艳图、英雄谱、先贤赞、清暇录”这5章的内容。作者不但对近20年来出现在拍卖市场里的一些精品古籍的来龙去脉、主要特点进行了介绍、点评,让人大开眼界、增长学问;同时,又把视角延伸到整个收藏界、文化界,讲述发生在古籍征集、拍卖、收藏中的种种轶闻趣事,读之让人兴趣盎然,受益匪浅!

     从这5章中的对话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典籍之丰富。在“艺文志”中讲“明清奏折”这部分,我们知道了仅仅在国家图书馆馆藏的“明清奏折大约存世二三百万件”,而且不包括散落于民间的奏折;在“敦煌写经”中了解到,尽管外国人掠走了大量的敦煌经卷,但国内仅整理出来的馆藏敦煌的经卷数量也有“八千多卷”;从“名人手札”中明白,这些历代名人们手书的文字,更是汗牛充栋,不可胜数……

     本书还向人们普及了许多古籍的知识。通过“甲骨封泥”这篇对话,我们明白了,这其貌不扬的“甲骨封泥”居然可以“和埃及、两河流域的东西相媲美……这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东西,它所占的位置真的不是一般书法作品相比的。”读了此书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红楼梦》的版本有3个,分别是:程甲本、程乙本和上海藏本。而这些号称是“真正正本”的日本仓石本,原来是程甲本和程乙本拼成的!类似介绍古籍知识的内容,在书中比比皆是。

     本书还讲述了许多古籍在征集、拍卖、收藏过程中的轶闻趣事,可读性极强。在“出师颂”中,作者讲述了这件典籍从最初以3000元出售,到最后以2000万元高价拍卖,最后又回归到它的“出生地”——故宫的经过。在“大姑”这篇对话中,不但展示了藏宝人大姑丰富的藏品,而且通过对大姑言谈举止的描绘,让人看到在传统文化熏陶下大姑的雍容典雅、端庄大方,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古籍的无穷魅力!

     在作者看来,拍卖如同“媒人”,让许多“藏在深闺无人识”的古籍露出真容,获得人们的追捧。如今,这本《古书之媒》也会成为“媒人”,让读者从中享受中国古籍的精彩!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