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大家的财税学》书摘——政府力量对商业发展是双刃剑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大家的财税学》书摘——政府力量对商业发展是双刃剑
2016-03-21 10:16:45  来源: 百道网 
 

【书摘】为什么说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我国在税收问题上有什么明显的欠缺?纳税人应当拥有哪些基本权利?国家应该怎样征税,税收怎样影响中国人的生活?为什么减税应当成为国策?对这些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作者都做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和研究。

《大家的财税学》(订购) 
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李炜光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经济学家陈志武说,“李炜光教授是我最尊重的财政学者之一。”李炜光是天津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市场经济中的财政政策》《中国财政史述论稿》《魏晋南北朝财政史》《税收的逻辑》《李炜光说财税》《漫话我们的经济生活》等。其《大家的财税学》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以来,备受好评。陈志武教授评价说,“他的这本著作给我们展示,宪政问题在抽象层面主要表现在政府权力与民间权力的平衡上,但在具体层面上则表现在私人产权保护和财政税收上。中国知识界以前对宪政的关注,以抽象的政治权力为主,以为只要有权力制衡架构,即成。李教授的研究告诉我们,实际不然,一国的具体财政才是决定宪政是常态还昙花一现的基础。学习李教授的著作,是掌握宪政具体基础的第一步。” 自今日始,我们将陆续发布本书的书摘连载。

精彩书摘:

政府力量对商业发展是双刃剑

有学者认为,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是一种自发的演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不需要政府行为的。这是因为,在封建社会末期,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政府不可能去扶持市场经济的生长点,反而恰恰构成对新生市场因素和资本主义因素的威胁(廖进球:《论市场经济中的政府》,第41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想当然式的理论推理,历史证明不是这样的。

在市场经济成为支配性制度之前的漫长岁月中,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极为艰难,并且经历着两种不同的道路。一条是从汪洋大海般的自然经济中逐渐演化出行会等市场组织,借以保护和扩大商品交易的规模,我们可以从中外历史上找到许多几乎完全相同的例子;另一条道路是政府推动商业的发展。在和平时期,统治者出于自身财政目的,往往视商业为“财源”,推行一些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政策。这也可以从中外历史上找到许多例证。遗憾的是,无论沿着这两条道路中的哪一条道路演进,都走不到我们所说的支配性的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因为,商品交换活动的扩大需要有三个条件:一是安定的市场环境(中外历史都证明,一旦发生战乱,商品货币经济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二是商人的财产权得到承认和保护;三是保证商人之间的合同履约,违反者应得到处罚。这三个条件都属于公共产品,商人自己是无法提供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这里是“失效”的。商人自发的行会组织固然也可以在合同履约方面提供一些服务,但受行业、眼界、利益、地域等条件的制约,这种服务无法做到公正、公平和具有全国性,商人之间的道德自律和相互监督也无法确保合同的履行,这就需要有第三方出面,这第三方就是政府。

一方面,政府与生俱来的强制力,是交易双方认同并自愿接受的东西,缺少这种强制力,交易活动就无法顺利完成。所以,对于市场失效的领域,政府非干预不可,舍此市场经济就难以正常运转。从另一个方面看,完全依靠政府力量推动商业发展也是行不通的,因为政府的直接目的是财政需要。既然君主们为了财政需要而鼓励商业发展,那么,也可以为了财政需要在旦夕之间毁掉商业。最典型的莫过于中国明朝初期朱元璋对商人实行“三十税一”的轻税政策和明朝中期发生的“矿监税使”案。市场的发展虽然需要政府的某种介入,但不能完全依靠政府力量的推动,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活动领域,政府不应该插手其间去直接取代市场的作用,其活动范围只能局限在市场失效的领域。

因此,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公共财政和市场运行的双边互动,提供合格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支持和促进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也就成为人类社会需要政府存在的理由,甚至是唯一的理由。这是公共财政必须承担和完成的历史使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移动官网)

来源:百道网 2016年3月21日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