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曾经父子失和,如今撰写父亲传记——广西师大出版社《背影:我的父亲柏杨》作者郭本城郑州诠释父亲命运多舛的一生 - 编辑荐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编辑荐书
曾经父子失和,如今撰写父亲传记——广西师大出版社《背影:我的父亲柏杨》作者郭本城郑州诠释父亲命运多舛的一生
奚同发
2016-05-05 09:43:57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杨先生长子郭本城

  4月26日上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郑州市新华书店联合主办的《背影:我的父亲柏杨》首发式在郑州购书中心举行。此书被认为既是一部柏杨的家庭史,又是一部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迁史,从一个特殊的侧面,展示了20世纪中国的风云激荡,以及普通百姓的悲欢离合、命运沉浮。

     柏杨先生长子、本书作者郭本城表示,这次写作,是他与父亲柏杨的一次心灵对话。他深情回顾父亲的一生——早年继母凌虐、青年从军、艰难求学、远渡台湾、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冤狱、十年著史等重大事件,展现了柏杨先生辉煌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

     据郭先生介绍,父亲1920年出生在河南,本名郭定生。自幼失亲,饱尝没有家庭关怀之苦。在他的成长中,一直渴望读书,甚至为了读大学,两度篡改学籍,编造假的高中学历,并东窗事发。但坚持努力的他终于得以就学于四川三台县的东北大学。父亲是1949年来到台湾,时年30岁。1960年,开始用笔名柏杨,其源于台湾中横公路某小村庄的马来语发音“古柏杨”。父亲在台湾度过的60年中,写了2000多万字,出版了200多本书。即使是身系囹圄、在最恶劣的环境里,他还是坚持文学创作。他利用早餐吃剩的稀饭涂在报纸上,好几张粘在一起,形成一张坚硬的纸板,随后就靠坐在黑牢墙角,把纸板放在大腿上,借着微弱的灯光,眯着眼睛,坚毅地紧握着笔杆,持续他的“监狱文学”创作。
     1968年3月,柏杨因翻译《大力水手》漫画,涉嫌讽刺蒋介石当局,被捕入狱,判死刑。后因他上万言书为自己的冤屈申诉,被改判有期徒刑12年。直到1975年蒋介石去世,由蒋经国下令政治犯减刑三分之一时,他的刑期改为8年。但次年本该刑满出狱的他,却接着遭“软禁”绿岛近400天,最终迫于多国组织的“人权外交”,才被营救释放。

    至此,柏杨深陷牢狱9年26天。

    重新获得自由的柏杨十分珍惜时间,为了让传统文化得以尽可能传播,他着手将《资治通鉴》翻译为白话文,10年乃成。从此,即使小朋友也能看懂这部历史巨制。而他一直到2004年,冤案才得以平反。在最有能力为自己的冤屈“复仇”时,父亲选择了原谅,原谅过去所有的一切,并把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在为台湾的人权教育上。他认为,这是一个时代的苦难,不是哪一个人的,有些人比他受的苦更为深重。人应该对生活充满感恩。在生活中,碰到的人都是他的天使。原谅才是真正的勇敢。他终以“不为帝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的精神,为国人做出了知识分子不为权辱、独立人格之表率。

     在父亲离世5年后,郭先生提笔撰写这本书,主要是让父亲“爱好和平的精神”“诚信宽恕的思想”以及“坚忍卓绝的毅力”得以传承与发扬。因为现在的社会,人们太优渥、太自满,也太脆弱、太容易遗忘。“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更深一层地认识了父亲。看着父亲这一生走过的身影,我热泪盈眶。我疼惜他童年生活的孤苦无依,悲痛他十年冤狱的惨磨苦难,更钦佩他有容乃大的宽容精神和知恩图报的感悯襟怀。年龄随着沧桑经历而增长,我努力让时间倒流,追忆模糊往事的点点滴滴,以及父亲苦难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我感同身受,不禁让自己浸润在极度思念父亲的感伤之中。”

     因为父亲当年入狱,亲戚疏离,父母离异,家人不谈父亲,他们的生活完全发生了变化。多年后的郭先生才明白,父亲当年的所为是为了保护母亲。后来父亲在住的一个车库里见到他和弟弟,拉着他们的手说对不起他们时,郭先生望着这个陌生的人,还在尽力追寻那段失去的父子感情……而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他由当年对父亲的误解,开始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在敬佩父亲的同时,慢慢地感受到父亲的温度。

     对于记者所问,“作为他的孩子,如何才能在写父亲传记时达到客观准确”,郭先生表示,“让我的写作不是主观而完全客观,很难做到。尤其是写到1968年父亲遭到逮捕,被诬陷及惨遭刑辱的几段时,我不断擦拭难以克制的泪水。但我最终还是删掉了其中一些内容。父亲是一个大时代的悲剧,他都放下这一段过去,我们也不能过度地消费他的悲情。”

     6年来第三次回到家乡河南的郭先生提起父亲在内地的读者如此之多,十分感慨。他说,许多大陆友人,即使是年轻人,对“柏老”非常熟悉,让他很惊讶,也很感动。这是一个书香社会的传承,也是人文思想的进展,青年知识分子能带动风潮,也让逐渐老去的我们充满了希望。“我祈盼这本书,能唤起大家对先父的追忆,也让我们都能更认识先人奋斗的过程,学习那坚忍不拔的毅力。即使处在悬崖饥虎、巨涛恶海的生死关头,也要充满信心和希望勇敢地面对,为着人最后的尊严,克服所有的艰难而绝不逃避,自始至终都要有‘大是大非’的坚持,让濒临熄灭的生命和破碎的灵魂,得着恢复和成全,并能够原谅过去所有的施暴之人,化为大爱回馈社会和国家,以及回馈曾经施恩加惠之人。”

     采访结束后,记者从主办方获悉,本次新书在郑州的首发活动,促成了柏杨先生在海峡两岸的儿女又一次相逢。4月26日柏杨先生在新乡的大女儿郭素萍(小名冬冬)、在西安的二女儿崔渝生(小名毛毛)专程赴郑州,今天上午与郭本城一起到位于新郑市的福寿园祭拜柏杨先生。其实姐弟三人也只是在人届中年时,才知道彼此的存在,互相见面是最近10来年的事情。2008年柏杨先生去世后,部分骨灰撒在关押他数年的台湾绿岛附近的海面,部分骨灰由女儿崔渝生带回国内,于2010年落土于福寿园。柏杨先生的二女儿崔渝生得知本书在国内出版后,也动笔写了一篇回忆父亲的近万字文章,即将公开发表。

     据悉,郭本城先生这次大陆行,还将到北京、济南、上海、镇江、扬州、无锡、宁波、桂林、柳州、广州、深圳等地与读者见面,分享柏杨先生的传奇一生。

  本文原载于《河南工人日报社》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