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抗战家书》编辑手记 - 编辑荐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编辑荐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抗战家书》编辑手记
黄海飞
2016-05-18 14:20:11  来源: 出版商务网 
 

  编者按:《抗战家书》荣获2015年中国好书。责编黄海飞讲述了这本书从选题到成书背后的故事。

  《抗战家书》可以说是这五年来我投入心血和感情最多的一本书吧。一方面基于我本人从小对于历史的爱好,另一方面抗战和家书对应着民国史料,也是我研究生的方向。有天和作者张丁老师开玩笑说,这本书算是让我干回老本行了。

  书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都是有因缘的。去年的清明节前我坐火车去江西出差,在下铺闲聊遇到了乐安的老乡戴明兴先生,然后他告知我人大博物馆有个家书研究中心,很有意思,收藏了几万封家书,并且鼓励大家捐赠。当时我就要了张丁老师的联系方式,回来后暂时搁置了一段时间。又过了一阵子,湖州师范学院的罗辑老师和我聊天,不知怎么聊到同一话题,他也捐赠了几封家书并且展出了。第一次遇见是偶然,第二次遇见则是缘分。于是与张丁老师联系了数次,终于到研究中心拜访。在书架上发现早先做过一本《抗战家书》,立即联想到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抗战必定是个话题,于是决定要做此书。

  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家书本身的历史现场感。在整理、编辑加工这些书信时,阅读家书原文,参看历史照片,我一直要说,是一种最强烈最自然的扑面而来的历史感。你仿佛就置于七十年前的炮火硝烟中,置身于战乱之中目睹平民百姓的颠沛流离,恋人的千里相思,父母子女夫妻祖孙亲朋好友的生离死别。那真是一个壮烈的时代,战场上的官兵,无论将军还是士兵,提笔写下遗书,捐躯赴国难,很多人从此再没有回来。甚至有些信是随身携带的,都没来得及寄往家乡,写信人已经战死沙场,比如戴安澜将军。张自忠将军在遗书中说:“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不去想张自忠此前所遭受的舆论压力导致的此次自杀殉国的史实,每每读到这封遗书,心情总是不能平静的。张自忠殉国后,当时广泛传唱一首《襄河曲》:“五月的炮火连天响,鬼子三路向西闯。十万铁军上战场,血战襄河保家乡!看吧!大洪山边,张自忠将军为国成仁,唐白河头,战死了钟毅师长。辉煌!辉煌!这是最后胜利的曙光!” 很想听听这首曲子。书中抗战官兵家书无不如此,充满了这种慷慨赴死的悲壮豪情。

  那也真是一个乱世,就像上海平民姚稚鲁信中所写的那样:乱世做人,简直不是人。那一组信件给我印象特别深刻,改了两次标题,最后还是还原到当初这个篇名。姚稚鲁原是上海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上海沦陷后他只身往内地寻找出路,时运不济,最终客死他乡,可怜尸骨无存。从几封信里能看出姚的优柔寡断、纠结、消极,或许正是这些让他走到了绝路。他很无奈地将妻子儿女留在上海,让他们寄人篱下,自责不已,对妻子充满歉疚,对女儿满含温情。在背景故事里我们看到,因为姚的过世,女儿既没有享受到父爱,也没有享受到母爱,一家人历经坎坷艰辛。战乱之下,颠沛流离是常态,譬如流亡途中祖父绝笔也记载了逃难中祖父的离世,而那些将军士兵战死之后的家人该怎样的生活,书中并未提及太多,但可以想象,都是不易。无怪乎古语云: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

  在这其中,共产党革命者的信件很是不同,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应该是理想和信仰的缘故吧,尽管敌后的物质条件是极差的,斗争的环境是极其恶劣的,可是这些革命者的精神却是如此积极向上,令人不能不赞叹。他们的信件中更少一些儿女情长、家长里短,更多的是民族大义、国家危难、战斗精神、阶级感情。他们积极鼓励家人舍弃小家,奔赴战场,说抗日战争是我们伟大的母亲,说这真是一个大时代,说要铭记国仇家恨,要继承哥姐的斗争意志,继续革命。暂时搁置意识形态的讨论,乱世中这种逆势的昂扬,光芒万丈、真理在握或许也预示着不久后的历史。

  每一封家书背后都是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鲜为人知的历史与人生。不同于官方正统的历史,它记载的更多的是历史的细节,是人的带温度的历史。在家书里,史书中叱咤风云的将军展现出他们儿女情长、呢喃温婉的一面。比如左权,吉鸿昌、谢晋元、蔡炳炎。看完这些就能够理解曹操分香卖履的遗嘱了,虽然军人视死如归,对于家人的安排与后事却都井井有条、心细如尘。去细读这些家书,你也能发现不少历史的罅隙里有着更为丰富的信息。对照国共两党官兵的家书就很有意思。你能看到国军官兵传统素养的深厚,共产党官兵因为多来自底层,文字和文化素养就要略微逊色了,有些甚至错别字连篇。二者甚至所用的纪年都不同,国军是用民国纪年,而共产党则有不少是用公历的,自然因为后者并不承认前者,从历法上 就自立门户了。国军将领唐仁玙写给妻子唐春玉的一组信件也很有时代性的意味。唐仁玙是唐生智的同族侄子,他和唐春玉可谓亲梅竹马,两小无猜,背景故事里记载了他们的相识、相恋,最终成亲,信中能看出唐仁玙对春玉的真情实意,可是两人之间总被不在场的第三者所笼罩,她就是唐仁玙的小老婆,唐仁玙在信中一再规劝甚至有点请求春玉不要闹。唐家一门忠烈,三兄弟战死沙场,书中没有提及春玉后来如何,脚注里却透露小老婆此后改嫁了。信件背后三人的种种纠葛令人玄想,但终究也都掩埋于黄土之下,不为后人所知了。

  2015年是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我想每一个中国人是应该稍微了解下这段历史的,这本身就是最基本的要求。说的夸张点,一个不了解自己历史的民族或国家都是可悲的,是没有尊严,无法获得他民族的尊重的。如果不想读官方的抗战史,你可以读读民间的抗战史,家书里的抗战史。读读《抗战家书》,相信你会有所触动。

来源:出版商务网 2016年5月17日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