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红叶深深深几许 ——读《红了又红的巫山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红叶深深深几许 ——读《红了又红的巫山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怡
2016-05-24 09:38:19  来源: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红了又红的巫山叶安春元/主编 2015年6月出版 定价:39元(订购

  编者按

  这是一本关于承诺的文集,是101名西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学子用16年的岁月践行诺言的真实记录。他们一直行走在支教的路上,足迹遍布青海循化,甘肃古浪,重庆巫山、石柱,广西平果。一路上他们走得很快,5840个日日夜夜不过光影一瞬;一路上他们走得很慢,山村孩子的笑脸张张浮现。只有那一句青春的誓言始终在学子中传扬,始终在校园里回响: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春天,这里山色清奇;夏天,这里江水如碧;深秋,这里层林尽染;冬季,这里云雾缭绕。这里有巍峨的高山,有奔腾的长河,还有山河孕育下耿直纯朴的人。这里是他们文字里温暖的回忆,有他们无悔的年少青春。这里是青海循化,是甘肃古浪,是广西平果,是重庆巫山、石柱,是西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16年来走过的地方,而他们,就是曾经在祖国西部大地上奉献青春的支教团志愿者们。

  从1999年开始,16年来,先后有101名西大学子加入研究生支教团这个队伍,一年又一年,用自己的青春让这个充满热烈与朝气的团队不断传承。江畔红了又红的巫山叶,年复一年见证着支教团队伍的成长,而这本由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安春元主编的《红了又红的巫山叶——西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十六年支教纪实》,亦凝聚着百余名西大学子的爱与成长,也承载着所有人的支教情怀。这本书不仅是西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十六年来的支教纪实,更是一段炽热的青春记忆。这书里,有故事,有梦,有笑亦有泪。

  从选择开始: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为什么选择支教?这个问题几乎困扰过所有志愿者,而书中一段反复出现的文字给了我们答案,“一个志愿者就是一把泥土,但我们存在的意义,不是被淹没,而是与无数把泥土聚集在一起,成就一座山峰,一条山脉,一片群峰。这样的山峰,可以改变风的走向,可以决定水的流速”。正是这“山峰的意义”,让所有志愿者在多年后依然坚定当年的抉择。

  威尔逊说“我们因梦想而伟大”,少年的青春气贯长虹,人生的意义便是追逐梦想的星辰大海。然而青春不只是气贯长虹的勇猛,青春还应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感情”,是涌流的生命的深泉,人生更深刻的意义还在于对世界的关爱与担当,它应该像一股深泉,沉静流长,滋养它所经过的生命。

  支教便是一种经过,从选择开始,所有志愿者都变成一汪深泉,一盏微灯,滋养那些发芽中的梦想,照亮前进的方向。

  在时光里播种:青春是一方爱的梦田

  想想我给他们带去了什么?”不止一个志愿者在书中提出过这个问题。像第一届志愿者彭文波所说的,是“为他们相对闭塞的世界打开了一扇窗”,亦或是“为他们的人生指明了一个方向”,告诉他们人生存在许多可能,还是只是成为他们成长中一个匆匆的过客?这个问题同样也困扰过我,跟这些支教志愿者一样,我同样也是西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

  这里真的没有我们不行吗?当然不是,但这里依然需要我们。或许这一年里我们只是为他们带来一个方向,告诉他们一个可能,但这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在平凡里延伸”。

  青春是一方爱的梦田,我们选择,出发,砥砺前行,我们用微薄的力量聚集在一起,用这一年的时间,既播种我们自己的青春,信仰与担当,也为那些孩子们播下对广阔世界的憧憬,对梦想的追寻,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62篇文字,点点滴滴都是志愿者们在这一年里用青春热血践行这句诺言的证明。

  从回忆里收获:青春是一路无悔前行

  “这一年对于我意味着什么?”就像一开始犹疑地做出抉择,以及路途中反复地找寻自己存在的意义,这一年对于自身的实现同样是书中志愿者在字里行间不停追寻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答案同样存在于志愿者笔下平凡的故事里。

  第一个感动我的故事是志愿者贺颖在她的文章《最初的感动》里描写的一个片段。在她一次生病后“孤独在宿舍养病”时,她的一群学生带着他们“平日里攒凑的分分角角换成的他们觉得最昂贵、最珍稀的礼物”突然造访,什么话也不说,一个挨一个把礼物塞给她后就跑走了。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片段却在贺颖的记忆里一直留存。岁月逝去,多年后再忆起,“一群湿漉漉的小毛头”、“朴实而羞涩的微笑”和那“一颗颗单纯而善良的心”,便是那一年时光最温柔的馈赠。

  第二个故事是志愿者彭文波在他的文章中回忆的,2010年,他支教结束10年后,当他搜索当年支教的学校信息时,偶然发现《重庆晚报》上一篇《为谢师恩,80青海学生寻重庆彭老师》的报道,才知道当年他所教过的孩子们在寻找他的消息,才知道2008年汶川地震后,这些孩子曾为得到他的消息在央视的滚动字幕上打广告。当时他不禁潸然泪下,难以遏制。他在文中说自己只是他们“生命中的过客”,然而对那群孩子来说,他却的的确确在他们的年少生命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经年之后,在遥远的地方,仍然有一群赤诚的心惦念着你,我想这便是意义,便是答案。

  巫山叶依旧红了又红,西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脚步从未停歇。待来年红叶尽染,青春的赤诚也将依旧一路高歌,一路前行。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