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梁上泉的诗意人生——《梁上泉评传》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梁上泉的诗意人生——《梁上泉评传》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姗姗
2016-05-30 14:33:38  来源: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梁上泉评传郭久麟/著(订购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年12月出版

  定价:68.00元(平装) 88.00元(精装)

   著名诗人梁上泉先生从小深受民歌民谣的影响,又受古典诗学的熏陶,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之后的边疆生活更是开阔了他的视野。梁老创作了《小白杨》等众多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六十余年来不断有新作推出,被称为“诗痴”。今天,我们特向大家推荐著名传记文学作家郭久麟的《梁上泉评传》。

    一棵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微风吹 吹得绿叶沙沙响/小白杨小白杨/它长我也长/同我一起守边防/小白杨小白杨/也穿绿军装/同我一起守边防……——《小白杨》

    这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梁上泉广为人知的作品,发表之后深受读者喜爱,影响很大,并谱曲传唱,成为当代歌词的经典。《小白杨》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梁上泉诗歌的风格,单纯、朴素、自然、清新,充满泥土味和民歌味,也是梁上泉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在诗坛上独树一帜的原因所在。

    郭久麟是著名传记文学作家和理论家,出版多部传记文学作品以及传记理论著作。大学毕业后,郭老师在故乡重庆执教,认识了梁上泉先生,在重庆文学界数十年的交流,彼此之间甚是熟悉和了解。他决心撰写一部《梁上泉评传》,初稿完成后,梁先生反复审读,郭老师根据梁老的建议四易其稿,才有了现在的这部厚重的《梁上泉评传》。

    梁上泉先生出生在川东北的达县,也就是今天的四川达州,是真正的大巴山的儿子。他的祖辈都是纯朴的农民,故乡的山村和乡亲对他影响很大,从小他就养成了勤劳、善良、耿直的性格。他不管成就多大,路走多远,都始终不忘初心,在梁老的诗歌和人生道路上,我们都能够看到他那种脚踏实地的精神和赤子情怀。

    梁老在大巴山的民谣中哺育长大,到了求学时代,又汲取了古典诗歌文化营养。因此,在民谣和古诗的双重指引下,梁老终于走上了创作之路。再加上他的认真好学,这条写作之路也越走越宽。而后十几年的军旅生涯和边疆磨炼,其生活视野得到了大大的拓展,最终成就了梁老诗歌创作的多姿多彩。1983年,梁老在内蒙古看到一棵小白杨,灵感涌动,创作出了意象独特鲜明、意境高远的歌词《小白杨》,不仅在当时广为传唱,也是至今为止难得的军旅歌词精品。

    在六十余年诗歌创作生涯中,梁老先后出版诗文集四十余部。他始终面向土地,深入生活,歌唱生活。他的诗,既发扬了民歌的精粹和优美,又承担起对古典诗学理想的传承,几十年来不断创新和探索,梁老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中留下了自己响亮的名字。

    这部《梁上泉评传》分上下两篇,共二十章,五十多万字。传记运用第二人称的写作手法,让读者如面故人,如沐春风。把传和评结合在一起,上篇为“创作生涯”,总结梁上泉的创作道路及艺术成就,重点是评。下篇“诗意人生”,写梁上泉的人生经历和心灵历程,重点写人生,即传。这种双线写作结构是传记写作的创新,解决了作家传记写作中的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把作家的艺术创作与他的人生道路很好地结合起来。传评结合的双线结构既充分论述了梁上泉文学艺术上的成果,又生动地展示了梁老的诗意人生,既全面细致地梳理和评价了梁老的全部著作及其艺术成就,肯定了他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又生动、详尽地描写了梁老极其丰富的情感世界,既见解独特有真知,又文笔流畅富有诗意。

    传记按梁老创作历程和创作门类,对其每一部诗集、诗剧及其叙事诗、儿童诗、歌词、传统诗词乃至书法艺术都分章分节地详细加以论述和评价,条理清晰。且把论述梁上泉人品的“诗痴梁上泉”一章放在评传前,评传后又用“攀登诗歌艺术的高峰”一章全面分析和总结梁老的诗歌艺术,头尾呼应,形成一个完整评传结构。总而言之,《梁上泉评传》是一部十分精彩的评传,它使诗人梁老的形象进一步立体起来。

    我愿意将阅读本书的一点感悟奉献给大家:

    一双草鞋/穿越茂密的丛林/依旧轻快如初/一双手/收捡起你遗落的石子/依旧洁白美好//我行走的那些岁月/虽然布满老茧/却从来没有忧伤//因为我的背篓里/有阿妈的温暖/还有故乡泉水的叮咚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