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编辑】从2010年确立《最美的幼儿文学》选题到去年最终出版,5年中,我们从作品的选择到绘画的约稿,从封面的设计到纸张的选用,从配乐的选择到图书的包装,每个环节都经历了太多印象深刻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事情,我也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回答了那个曾不断自我反问的问题,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做书。现摘取若干编辑轶事和同行分享。

解决著作权问题
做过书的人都知道,解决著作权问题是非常重要,但却让人头疼的一件事情,原因是因当下的著作权人信息登记不完善。除了部分相对有名的著作权人外,多数的著作权人很难联系到,即使通过相关机构的协助,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很多做书的人都不太愿意去做涉及较多类似问题的图书。
《最美的幼儿文学》的图书出版,需要与40余位作品著作权人解决该问题。更让我感到困难的是,有些作品的著作权人身份还有待查证,还有一些作品的著作权人可能是非儿童文学领域的。但是,我很幸运,因为我通过自己的方式,最终解决了所有作品的著作权问题。虽然耗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但我却认为它是值得的,而且也让我在此过程中收获颇丰。解决的方式有很多种,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包括常见的网络搜索和专业的电子文献检索,后者的好处在于检索的年份跨度大,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都能查到。网络搜索就像大海捞针,不过也能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如我就是在网上看到了相关单位为已故作者举办追思会的新闻并重中看到了其子女的名字,最终顺藤摸瓜联系到已故作者的亲属。而电子文献检索是辅助我发现作者信息的最佳途径,最后帮助我解决了很多作品的著作权问题。如作品《山里的笑声》《春天在哪里》的作者都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发表过作品,而且曾署名过自己的工作单位。如作品《小树叶找妈妈》。许多年来,该作品并没有作品署名,但我在电子文献检索中发现了该作品的署名,并顺利联系到。
(订购)
《最美的幼儿文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中心 编;金波、圣野 等/文,蔡皋、朱成梁等/图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其次要充分利用传统书信的优势。当今社会,我们已经很少去通过传统的书信方式传达信息。但是,这种方式对于联系不相识或者信息不完整的作者却十分有作用。如作品《我家小池塘》。我按照查询到的作者工作单位,尝试给其寄去一封信,表明自己选用其作品的缘由,希望作者与我联系。很快,作者就与我取得了联系。如作品《月亮妈妈 星星娃娃》。我给作者单位也寄过去多封信件,但每一次最终都杳无音讯,可每次都显示已签收,所以我一直确信投递没有错误。在我不断地投递后,该作品的作者最终和我取得联系。如《雨,是云的娃娃》。从最初联系到最后的稿费支付,作者的亲属始终没有给留过联系方式,一直通过信件的方式联系。虽然信息传递方式传统,但更能让我表示出对作者的尊重,也更容易作者相信我的诚意。
最后要积极联系和作者可能熟悉的人。如联系冯幽君的亲属,就是通过沈阳的一位退休园长联系到的,而这位园长和我并不熟悉,也未曾见过面。更让我感动的是,这位园长也是辗转了多次后,才帮我们联系到家属。如联系陶金鸿。在资料整理中,我发现自己熟知的一位知名学者竟然是其老师,所以通过这种方式联系到了作者。类似的事情很多。正是有了众人的帮助,我们最终解决了作品的著作权问题。
通过解决作品著作权的过程,我深刻体会到一点,做书必须有一种执着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可以把书做好。同时,做书人也要学会利用各种资源。说到底,做书就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约画稿的注意事项
图画书的质量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文字和图画。图画好,会让图画书增色;图画不好,会让图画书效果变差。在做该选题前,我翻阅过类似的图画书,上乘佳作并不多。虽然这让我有信心做好此书,但也知道面临很多问题,如图的风格与内容的适应,图与文字的意境的关系等。相对于整本一个故事的图画书创作而言,该书的图画创作难度更大。更让我头疼的事情,是我希望一本书的每张图的作者要尽量不同,无形中也增加了约图的难度。整个约画稿的过程持续了一年,让我体会最深的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要提前表达清楚个人对图画的期望和想法,给画家较多的创作空间。这二者并不矛盾。后者不难理解。前者是要告诉画家,这个作品要表达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作家想要通过作品传递的思想和意境是什么。对于这些,画家有时候并不理解,需要我去提前告知。如《春雨》。最初的画稿是三张小图,每个小图对应一段文字,这种表现手法无太大问题,但没有表现出春雨落下的美感,和我期望的并不吻合。经过反复沟通,我们最终通过跨页的大图来表现意境,效果很好。再如《四个太阳》。作品要表现的内容很零碎,画过好几稿都不满意。最后,我建议通过画中画的形式表现内容,解决内容零碎的问题,而又将其构成整体,其最终效果也很好。
其次要巧妙发挥与美术编辑的相互作用。术业有专攻。在约画稿之前,我会和美术编辑对同一个作品进行讨论,交流各自对作品的理解。拿到线稿后,我和美术编辑又对其进行详细讨论。每个人从专业角度发表意见,然后反馈给画家。如《秋天的雨》《春雨》《小雪花》等诸多作品,每张图都是这样而来的。
通过约画稿过程中注意事项的梳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书真的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要和不同的人去不断的沟通。而这也不是简单的沟通,而是通过沟通去让别人接受自己对书的创作想法的支持和理解,达到彼此相同的出版理念,最终让图书的出版工作更加顺利。
《最美的幼儿文学》最终顺利出版,也得到广大读者的喜欢。其间所经历的、让人难忘的做书轶事太多,每个环节都在遇到问题并解决问题,每个环节的每个细节,都需要我去考虑怎样使其变的更好。通过这些年对此书的编辑,我获得了编辑职业生涯的成长,也更加体会到做书的辛苦,但更加体会到做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来源:百道网 2016年6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