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是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老师。国家主席习近平自2014年以来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正确认识昨天、精准把握今天、努力开创明天提供了基本遵循。从历史着眼,落脚于现实,当代知名作家李国文用通俗的、简明扼要的、深入浅出的文笔对中国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比较全面的审视,在中国人血与火的往事中寻找出制度沉疴与人的教训。
一部中国人汲取个人历史经验教训的纪传体通史。它振聋发聩的内容、别具一格的形式、荡气回肠的故事、幽默诙谐的笔法,不但使人享受到了全新的阅读体验,形象的写法还使人对生活做理性的思考和审视。李国文是当代作家,凡中国当代文学所设的各类奖项,一路得来,如拾草芥。他的杂文随笔“神游千古,放眼时代,慷慨笑骂,笔耕学问”,被誉为“当代将学识、性情和见解统一得最好的散文家之一,颇有法国作家蒙田之风”。《中国人的教训》即是他通俗历史写作的标志性作品。《中国人的教训》以中国历代的“草根”、“帝王将相”、“文人骚客”等各类人物的生存状况、人生态度、命运遭际、成败得失为依托,突出了他们人生的一波三折、起落跌宕、苦心经营、艰难成功。比如“李斯同学”,从一个看粮库的“库管员”到“大秦相国”,堪称史上最励志草根的仕途传奇。但是,人的最可贵之处,就在于有一份自知之明。如果“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那是最糟糕的。李斯同学的下场,固然是因为贪权,但“对那些已经在权力场中厮混过来的人们来说,尝到甜头,得到好处,捞到实惠,分到利益,所谓‘食髓知味’”的人,又有几人真正做到“行止退进”呢?
叹于李斯,当思千古,当谋万代!从政者,当以李斯为镜。“大凡一文人,沉迷于权力纷争中,就会人格陷落,就会忘却根本,就会像李斯这样完全沉没于权力的渊薮中。”一如李国文所言,近代的知识分子是否也是如此这般,不敢妄说妄议。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人生不过百,若说享受,人世间的美味佳肴,声色犬马,是谁也享用不尽的。享受自己该享受、能享受的,就已经足够了。反之,等像李斯一样,再“幡然醒悟”又有何益呢?新常态之下,“老虎”“苍蝇”一一落网,“腐败分子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们追回来绳之以法”(习近平)。站在这一历史的节点上,我们选择了告别,也就选择了开始。“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一如习近平所言,“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迟早要完蛋”。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一个极其英明的政治家,也不可能不犯错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历史上的诸葛亮“几乎毫无瑕疵”。但李国文笔下的诸葛亮却集“软弱”和“嫉才”、“自负”和“滥权”于一身。关张是蜀主的把兄弟,诸葛亮稀里糊涂的迁就、听之任之,最终使关羽荆州大败。而对魏延,尽管正史从未言及魏延存有“反意”,在《三国演义》中还“拔刀相助”过襄阳的记载,但因诸葛亮视他脑后有反骨,而差点将他杀了。所以,“魏延之乱”纯系诸葛亮所致,这大概接近历史的真实。当然,作为一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千古典型,我们景仰他,但也应剖析他的人性,从中汲取教训。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辉煌的成就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科技,不是政客们巧舌如簧的演讲,而是大师们的杰作。对数千年中的思想文化、制度建构进行认真梳理与深入批判,以为当今的社会改革贡献一些历史教训、前车之鉴,这是李国文写史的主要宗旨。读史品人,以古知今,以史为鉴,从教训中寻找智慧。李国文的《中国人的教训》,内容深入浅出,结构波澜壮阔,情节催人泪下,语言幽默诙谐,阅读淋漓酣畅,是一部雅俗共赏极富睿智的畅销书。从李国文的笔下,我们读懂了屈原、李白、白居易、陶学士,读懂了齐桓公、刘项、武则天、李后主,读懂了中国人生活的甘苦、读懂了中国人薪火相传的方略、读懂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简言之,李国文的《中国人的教训》“是当代将学识、性情和见解统一得最好的作品之一”。
本文原载于《都市时报》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