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8日,北大博雅讲坛第60期活动在彼岸书店成功举办,北京大学教授、学者陈波受邀讲解“逻辑学和理性精神”。 本次讲演提到三个问题:逻辑学研究什么?怎么研究?有什么用处?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推理和论证的科学,它力求阐明什么是正确、安全、有效的推理和论证,什么是错误和无效的推理和论证,并教会我们对它们加以区分和鉴别的程序、方法和规则。

陈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代表著作有《逻辑哲学研究》、《悖论研究》等。近年著有《思维魔方:让哲学家和数学家纠结的悖论》,并修订出版了《逻辑学是什么》一书。在讲坛活动中,陈教授表示,逻辑学研究的是推理和论证,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和训练。
那什么是逻辑学呢?逻辑学涉及到思想之间的过渡、变化和迁移,过渡、变化和迁移要遵循一定的次序、结构、程序、方法和规则。过渡和迁移常常以推理和论证的形式出现,逻辑学就是一门关于推理和论证的科学,逻辑学是研究推理和论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逻辑学是对于理性精神的培养和训练。在遇到一个复杂问题时,逻辑学要求我们先精确确定问题之所在,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多个相对简单的问题。逐个找出解决这些简单问题的可以操作的程序、模式、方法和准则,给出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检验他们的真假对错等等。也可以这样说,从明确的问题出发,按程序操作,按规则办事,一步一步来,这就是逻辑学的要求,也是理性精神的要求。
逻辑学是研究推理和论证,它要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推理和论证是好的、正确的、安全的、有效的,什么样的推理、论证是不好的、不正确的、不安全的、无效的,教给我们区别好的或者坏的推理论证的标准、方法,并且帮助我们识别和反驳推理和论证。

陈教授还举了很多实例,与现场的读者朋友们共同分享了什么是逻辑学。最后,陈教授指出,逻辑学在整个科学体系里是基础学科,工具性学科,它的基础坍塌了,整个基础学科都会坍塌,它是非常关键的。对个人而言,学习逻辑,能够帮助你清楚的,有条理的思考、说话、写作甚至办事,话与话之间有逻辑关系,事与事之间也有逻辑关系。对社会来说,促使公共交流更加有效,促使社会管理更加有序,我们中国社会还处于一个理性化建构的过程中,从政治制度到社会氛围等等,都朝理性化的建构路上在走,但是还在路上。我们一起努力,使我们中国真正的从各个方面都更为理性化,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能够体面而有尊严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逻辑学是什么》
在许多人心目中,逻辑学实在是一门艰深的学问,那些符号、规则、命题看着就令人生畏难之心。不过,在这本《逻辑学是什么》里,原本晦涩、艰深的逻辑学变得好玩起来了。“上帝能够创造一块他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吗?”“白马非马”?“织女爱每一个爱牛郎的人?”“奥林匹克长跑冠军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书里尽是这些个好玩的问题,每一个都引得你好奇心大发,不进行一番头脑风暴誓不罢休。于是,在解题的兴奋和迷惑之中,不知不觉地,你跟随着作者,走进了逻辑学那个由纯理性的砖石搭建的庄严殿堂。
《逻辑学是什么》中有两根线索,一条是逻辑学的历史的时间线索,一条是逻辑学的基本内容的空间线索,沿着这两条线索,作者对逻辑学勾画了一个清晰的轮廓;而作者设计的那一个个妙趣横生的逻辑问题恰如这两根线索上连缀的珍珠、饱满、浑圆,彰显了逻辑学的神奇魅力。原来,逻辑书也可以这样写!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