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读书的不可替代性——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我所理解的世界》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读书的不可替代性——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我所理解的世界》
2016-07-12 14:21:19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我所理解的世界》(订购)
  作者:闾丘露薇
  定价:39.8元
  书号:9787313146229
  出版日期:2016-04-01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离职之后,我去了一周美国,为八月份开学做准备。借着旅行,也给自己没有认真阅读找到了理由。就这样,两个星期被荒废了。

  继续阅读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听耶鲁大学的公开课。

  政治学的目的是什么?亚里士多德认为,是为了积累政治知识,但是积累政治知识的目的又是什么?是为了实现善政。他认为政治学是教授治国者(Statesman)的一门学科,而治国者作为一个国家的创建者,需要为一个国家建立宪政框架。而政治学的训练,就是让治国者有掌舵的能力。

  他强调实践性智慧(Practical wisdom)的重要性。对于这一点,柏林有更加详细的论述,他把科学家和政治家进行了比较,在他看来,一些擅长心理小说的作家,便是拥有这种实践性智慧、擅长谈判、懂得如何做决策的人。

  亚里士多德认为,作为一个治国者,或者是一个潜在的治国者,需要拥有这些能力:

  - 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

  - 如果暂时无法达至理想,那至少应该努力做到最好

  - 知道如何让一个国家稳定

  - 拥有游说、谈判的能力

  如果和当今的政治学相比较,亚里士多德更多的是在讲述统治的能力,针对的受众是大众以及统治者,关心共同的善;而当代的政治学则是抽离的,关注纯粹的政治学术,似乎是从另外一个星球来看我们这个世界,力争中立。

  在亚里士多德的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影子:宪政,分权。

  接下来,我要开始读马基亚维利的《君主论》。

  说到读书,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很有感触:读书就是要读原著,依靠吸取二手知识,是不可能真正读懂一本书、一个理论,从而学会自己来理解的。

  所以,任何人的读书笔记都是参考,觉得有意思,那就自己捧起书,读一遍。别人是无法代替自己读书的。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