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要想当律师 先学高尔夫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要想当律师 先学高尔夫
2003-04-30 13:55:45 来源:
一个中国人进入美国,成为一位颇有成就的律师,他从美国的经济、历史、文化和法律角度零距离接触美国,分析了美国发生金融丑闻的原因,美国走向强盛的背后智慧,普通美国人的社会人生等种种国人非常关心的问题。
下文摘自由李兆阳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的《感受美国——一位华人律师眼中的美国》。
几年前,我还在上法学院时,有两个中国学长,一周两次结伴去学打高尔夫球。看他们每次都兴冲冲去上课,上完课后也每次兴冲冲门前门后地比划着各种挥杆手势,心里说不出有多纳闷:干吗要这样装模作样、舞手弄脚呢?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便问其中一位高尔夫球好在哪里?为什么要花那么多心思去学高尔夫球,活受洋罪?
答案倒有点出乎意料——为了找工作方便。据说大款们都喜欢打高尔夫球,不学高尔夫,以后在律师界将度日如年。我是个随性的人,自认为上法学院,以后干上了律师这一行当已经受尽了委屈,让我去学高尔夫,则断断不能。后来,又来了一个我认为也同样随性的女孩,谈起学高尔夫球一事,她与我大有同感。总而言之,我们两个不愿去学高尔夫球这个劳什子。
不久,法学院找工作的季节到了,在法学院诸多帮助学生找工作的材料中,声称自己喜欢打高尔夫球是法学院学生必备的求职诀窍之一。与美国同学交流找工作的经验时,也常常提到自己的业余爱好,无一例外,所有的人都煞有介事地宣称自己如何爱好高尔夫球,如何能挥出弧度的击球,又如何打出几杆几杆的水平。而到了真正找工作、与雇主面试时,才知道美国的律师事务所在法学院招人时,都会拐弯抹角打听你是否会打高尔夫球,几乎没有例外。所以说,“我喜欢打高尔夫球”常常成了我和那位女孩对同学的打趣笑料。
其实,法学院诸同学都喜欢打高尔夫球吗?非也。最少本人观察过几位自以为很喜欢打高尔夫的同学,从他们平日的言行和对著名的高尔夫球员“老虎”的关注,以及他们挥杆的姿势看,这些人说不上很喜欢高尔夫球,最多只能说这些人和我的学长一样,为了要作律师而学高尔夫球,骨子里其实远谈不上对高尔夫球有什么大不了的兴趣。说他们喜欢打高尔夫球,无非就是一种形象包装,一种自我推销术而已。当然,其中有些人开始时为了当律师而学打高尔夫球,后来或许真的喜欢上了打高尔夫球也未可知。
在美国,一所好法学院的学生说得上是美国社会的精英。在美国政府各阶层管理精英中,法学院出身的人物占了大多数。比如说,美国国会议员中大部分都是律师出身,美国最近的政界名人如前总统克林顿、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前总统尼克松、副总统戈尔,包括目前驻中国大使雷德,都有法学院学习背景。克林顿和希拉里是耶鲁大学法学院出身,尼克松毕业于杜克大学法学院,而戈尔和雷德都是我在范得比尔特大学法学院的学友。我们甚至可以说,美国各法学院相当于中国的各级党校,无论台上台下的总统是谁,管理美国社会的,大约都是一大群大大小小的律师。至于社会上以“独善其身”为人生宗旨的律师们,我们对美国小有了解的读者们知道,更是遍布纽约、华盛顿、加州、亚特兰大等美国各大城市,就连小地方如阿肯色州的小石城(little rock,arkansas),也有一个很不错的律师事务所。至于曾经跟踪过美国前足球明星辛普森(simpson)杀人案件的读者,可能其中有些人认为美国律师有人们所认为的“翻云覆雨”的本事。可以这么说,美国的律师这一行,永远是招人恨、招人羡慕,又招人眼红的行业。招人恨者,因为社会上每个人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价值或道德判断,又因为律师代理争议双方或正邪双方,永远有一半律师是他们所认为的“恶势力”的帮凶,恨律师便成了自然情感的流露。辛普森杀人案件的审讯过程是一个很明显、很有说服力的例子。其实,“恶势力的帮凶”是律师这一行的职业“原罪”,有其天生摆脱不了的宿命——这是我对不喜欢律师的人说的;对喜欢律师的读者或律师们,我要说“恶势力的帮凶”是律师这一职业的“十字架”,有其不得不行的悲壮。就这点而言,律师这一职业,和希腊神话中的尤利西斯一样,虽没有为天下偷盗圣火的美德,但每天为“恶势力”辩护,和尤利西斯每天往山上推巨石有同样永恒的意义。美国人常说“阳光照好人也照坏人”,这里有很深奥的政治、法律、文化和宗教理由,我在此先不深谈,但有一点,如果将律师的帮助(legal assistance)理解成像阳光一样的生命必需的东西,相信读者不再会为律师成为“恶势力的帮凶”而耿耿于怀,反而能看到律师这一职业的光辉。这是我对读者的期望,因为我是美国的执业律师,这种期待也算得上是我的心愿。
律师让美国人羡慕的理由很多。美国的法律大体可以说是律师们起草,也是律师们通过的,加上政府各级管理人员又多是律师出身,而且美国各级法院又是律师在坐镇,因此美国律师这一行集立法、执法和释法三个角色于一身。可以说,律师这个职业是美国社会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和仲裁者,律师是美国社会的主导。这种职业一般人不羡慕才怪。
其实,和一般人对律师的刻板印象不同,美国的律师实际上是最循规蹈矩的行业,美国律师行行规重重,各州都有自己律师协会的行业行为准则,如果有违规行为,轻则警告,登报告示天下,重则吊销律师执照。读者大概都还记得克林顿的故事。克林顿贵为总统,在法庭上作了伪证,当他家乡阿肯色州最高法院要吊销他的律师执照时,他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赶忙作出妥协,换取暂停律师执照的处分过关。美国的律师爱惜律师执照至少有三重原因:一则律师执照之于美国律师,一家大小生计系于斯;二则律师为社会精英,自有不错的政治前途,因此,律师执照之于律师,一生前途系于斯;其三,美国的律师执照自有持照人一生清白的标杆意义,因此,美国律师执照之于律师,一生荣誉系于斯。克林顿不必靠律师执照生活,但不能不顾一生荣辱,因此贵为总统也不敢不低头。
因此,美国的律师既主导美国社会,有好的收入,又有强烈的职业荣誉感。美国的律师一行体现了美国的价值观。因此,我可以说,法学院诸公“喜欢打高尔夫球”不单是律师一行的标签,也是美国整个社会的标签。我的同学们,包括我的中国学兄学弟爱说自己“喜欢打高尔夫球”自然是为了迎合美国各律师事务所,或者说美国社会对律师这一行业的价值或行为的预期(anticipation)。
为什么美国人会崇尚“打高尔夫球”呢?或者说,为什么美国的律师会真真假假说自己喜欢打高尔夫球呢?这自然与高尔夫球这一运动的特性有关。高尔夫球场不仅占地辽阔,更是绿草如茵,要维护一家高尔夫球场,费用之高可想而知。打高尔夫球,费用自然也就高昂。因此,打高尔夫球者,不是自己有钱,就是有权势,让有钱的人为你出钱打高尔夫球。所以,高尔夫球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金钱和权势。读者大概熟悉一些喜欢打高尔夫球的人,美国的篮球飞人乔丹喜欢打高尔夫球,因为他打篮球挣了很多钱。
让我觉得有趣的是美国律师行的择人方式,可以说简单、粗暴得近乎天真,但这种择人方式有时又有效得出奇,如果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看美国人面试准雇员,会觉得这些面试人员俗得可爱。要雇佣一个人,无非要看此人是否有能力,是否能与同事相处合作,是否有为雇主创造生意的决心、能力,是否忠诚,等等。而这种种能力,很难在面试的短短20分钟看出来。于是,一些专门靠为人找雇员的猎头公司或研究雇佣关系的专家们便自以为是地创造一些自认能揭示一个人能力的简单的几个问题来和人对答,依据准雇员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来判定一个候选人是否应该雇佣。好玩的是,所有帮人找工作的服务机构,包括法学院的学生雇佣办公室(placement office),对雇主爱问的几个问题早就摸得滚瓜烂熟,并早已为任何一个特定问题找出了几个合适的应对答案。这就导致了法学院的毕业生都说自己喜欢打高尔夫球这样一种趣事。
这种说自己喜欢打高尔夫球的现象,实际上是美国社会的常态。一批有任用权的人用了一些简单和直接的物化标签来为人分类分等级,而深谙此道的人也乘势将自己以为最好的标签往自己脸上贴。
这就是美国,一切以金钱来衡量:金钱和权势是衡量一个人价值大小的惟一标准。如果读者曾经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开车,肯定会感触美国人在车上的花费,也会感受美国人在开一辆自己得意座车时的乐趣。我有一天在上班途中,就发现一辆崭新的奔驰车,在亚特兰大第八十五号高速公路上来回转悠的情形。第八十五号公路专为1996年的奥运会而拓宽,左右各有6条车道,这辆奔驰车一会儿左一会儿右,左摇右摆走之字型,好不快意,那神情就像是要昭告天下——看吧,我今天开的可是一辆崭新的奔驰。自以为见过世面的我为这辆奔驰车所吸引,急踩了几下油门从这辆奔驰车前驶过,并往这辆奔驰车内看了一眼,发现这辆奔驰车的主人是一个40多岁的女性。我当时心想,大概这个女车主早想买一辆奔驰车而不得,今天终于一车在手,不由得她不高兴,因此恨不得让天下开车的人都知道她买了这辆崭新的奔驰车,与她一同分享心中的喜悦。
这就是美国。粗俗、但简单得可爱的物质化社会。我一定请读者记住美国的法学院学生面试时的标准答案之一:“我喜欢打高尔夫球”。
来源:中华读书报2003.4.30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