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不是力量,思考才是!

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会和那些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人在一起,这就是说我们的朋友和家人非常可能更加肯定了我们的信念和愿望,而不是挑战它们。研究也表明,当有机会搜寻证据时,人们偏向于搜寻那些证实他们信念、满足他们愿望的证据。更重要的是,当人们发现了证实他们的信念、满足他们的愿望的证据,他们一般就停止搜寻,但是当他们发现那些反对的证据,他们会继续搜寻更多证据。
心理学实验证明,当我们仔细考虑证据时,我们看到什么取决于我们期待看到什么。我们的信念和愿望、偏好和偏见、自负和憎恨、渴望和梦想都会影响到我们优先考虑哪些证据。人们很自然地考虑那些我们看到的证据,但是从不,即使有的话,也是极少考虑我们看不见的证据。忽略缺失证据的倾向会导致我们得出各种各样错误的结论。
以上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学(第三版)》中的内容。书中除了给读者提供心理学经典内容与最前沿地带的完整画面,最重要的便是“批判性思考”。批判性思维或者解释过程的第一步是质疑你所看到,第二步是仔细考虑你所没有看到的。心理学研究有两个主要部分:发现人们做什么(观察),发现人们行为表现背后的原因(解释)。该书作为认为读者不仅需要学习事实,同时也需要学会如何像一名真正的心理学家去思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心理学(第三版)》被称为哈佛大学版,由哈佛大学四位知名心理学家亲自撰写:丹尼尔·夏克特,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前主任,哈佛心理学系历史上少有的“讲座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全球知名的“快乐教授”,他的著作《撞上快乐》被译成25种语言,开设的“哈佛幸福课”,是受欢迎的哈佛课程;丹尼尔·韦格纳,对于思维抑制与意识控制的研究享誉心理学界,“白熊实验”已经成为心理学最经典的实验之一;马修·诺克,麦克阿瑟奖获得者,是自我伤害行为研究领域的世界领先学者。
他们在书中致力于讲述心理学的故事——去整合内容而不是单纯地罗列,去展示想法而不是单纯地描述。他们将写作当成一门艺术,一门将复杂变得简单、将严肃变得有趣的艺术,旨在让心理学“成为学生背包里最有趣的东西”。正是他们在心理学领域的高深造诣,以及他们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写作风格,让本书成为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的心理学教科书。
这本书着重展示心理学家如何思考、定义以及分类各种心理障碍。独具匠心的专栏设计,提供了将本书内容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大量范例,展现了心理学与日常生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这门科学在公共生活中日益增长的重要性。
【精彩试读】
莱昂纳多(Leonardo)5岁了而且非常可爱。他能做许多其他5岁的孩子们能做的事情:玩拼图、搭积木,以及和成年人一起玩猜谜游戏。但是与其他5岁孩子不同,莱昂纳多从没有为他的能力感到自豪,也未曾对他妈妈生气,或者厌倦他的功课。那是因为莱昂纳多处在一个无法感受任何情绪的状况中。他从来不会感到高兴或者伤心、快乐或者失望、害羞、嫉妒、恼怒、兴奋、感激或者悔恨。他从来没有笑或者哭过。
莱昂纳多的状况严重地影响了他的生活。例如,由于他不能感受情绪,他对那些能带给大多数孩子快乐的事情都不感兴趣,比如吃曲奇饼干、玩捉迷藏或者看星期六早晨的动画片。而且因为他不能感觉情绪,他不能凭直觉了解别人的感受,这使他的人际交往遇到困难。他的妈妈花了好多年教他做出表达情绪的面部表情,例如惊奇和伤心,以及怎样觉察他人的表情。莱昂纳多现在知道,当有人对他说友好的话时,他应该微笑;而且他应该时不时抬起眉毛,来表达对别人所说的话感兴趣。莱昂纳多学习得很快,而且他表现得很好,以至于陌生人在和他交流时难以相信他的内心深处什么都感受不到。
所以当莱昂纳多的妈妈对他微笑的时候,他经常回报以微笑。然而,他妈妈敏锐地发现,莱昂纳多只是做出妈妈教他的表情,而且他不是真的爱她。
不过没关系,虽然莱昂纳多不能回报她的感情,辛西娅·布雷齐尔博士(Dr. Cynthia Breazeal)仍然认为他是她所设计的最伟大的机器人之一(Breazeal,2009)。
是的,莱昂纳多是一台机器。他能看到和听到,他能记忆和推理。但是尽管他有可爱的微笑和会意的眨眼,他还是没有任何感觉,这导致他和我们极其不同。我们爱和恨的能力,感到好笑和烦恼的能力,感到兴高采烈和极为震惊的能力,这是我们人性的基本元素,而且对其他人来说,一个不能感受这些情绪的人更像是个机器人。但是这些我们称为情绪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它们为什么如此重要?在本章中我们将探讨这些问题。首先我们将讨论情绪的本质,并且理解它们怎样与我们身体和大脑的状态联系起来。接下来我们将看看人类怎样表达情绪,以及他们如何使用这些表情与其他人交流。最后,我们将分析情绪在动机中的重要作用——它们如何告知并迫使我们去做从发动战争到性爱的一切事情。
情绪体验:有感觉的机器
莱昂纳多不知道爱是什么感觉,而且没办法可以教他,因为试图对一个从没有体验过爱的人描述爱的感觉,有点像试图对天生的盲人描述绿颜色。我们可以告诉莱昂纳多是什么引起了这种感觉,[“每当我看到玛丽莲(Marilynn)时它就发生了。”]而且我们可以告诉他这种感觉的结果(“我呼吸急促并且说愚蠢的话”),但是最终这些描述都没抓住重点,因为爱的本质特征——像所有情绪的本质特征一样——是体验。感觉好像要去爱什么东西,这种感受就是爱的定义特征(Heavey,Hurlburt和Lefforge,2012)。
什么是情绪?
我们如何来研究一个很难描述其定义特征的东西?心理学家开发了一项聪明的技术,这项技术利用了一种现象:虽然人们并不总能说出某个情绪体验是什么感觉(“爱是……嗯……呃……”),但是他们通常可以说出一个体验和另一个体验有多相似(“和愤怒相比,爱更像是高兴”)。通过让人们评价很多情绪体验的相似性,心理学家已经能使用一项名为多维尺度的技术绘制一张这些体验的地图。
这项技术背后的数学是复杂的,但逻辑简单。如果你拟定一个美国六个城市之间距离的列表,把它拿给一个朋友,要求她把这些距离变成一张地图,你的朋友就会画出一张美国地图。为什么?因为没有其他地图能让每个城市和其他城市之间的距离是恰好正确的。
相同的技术可以用来生成一张情绪的地形图。如果你列出很多情绪体验的相似性(给那些感觉相似的情绪分配较小的距离,给那些感觉不相似的分配较大的距离),然后要求一个朋友把它们整合到一张图上,你的朋友将只能画出一张像图8.2所示的图。这是能使每一个情绪体验彼此之间的距离恰好准确的唯一的图。这张图有什么好处?事实证明,地图不仅表示事物之间有多接近:它们也提示了这些事物在哪些维度上不同。例如,图8.2的地图显示情绪体验在两个维度上不同,这两个维度叫做效价(这个体验有多积极或者多消极)和唤醒度(这个体验有多主动或多被动)。研究表明所有情绪体验都可以用它们在这张二维地图上独一无二的坐标来描述(Russell,1980; Watson和Tellegen,1985; Yik,Russell和Steiger,2011)。
这张情绪体验图提示,任何情绪的定义必须包含两方面:第一,情绪体验是好的还是坏的;第二,这些体验有特殊的身体唤醒水平。记住这两点,我们可以把情绪a定义为
情绪(emotion) 一个与特定生理活动模式联系在一起的积极或消极的体验。一个与特定生理活动模式联系在一起的积极或消极的体验。正如你即将看到的,理解情绪的第一步就是理解这个定义中的体验部分和生理活动部分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情绪躯体
你也许可以想一下,如果你现在走进厨房并且看到一只熊在闻橱柜,你会感到恐惧,你的心率开始加快,而且你双腿的肌肉做好了逃跑的准备。但是在19世纪晚期,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提出,引起情绪的事件实际上可能是以相反的顺序发生的:首先你看到了熊,然后你的心脏剧烈跳动,你的腿部肌肉收缩,然后你感到恐惧,恐惧只不过是你对躯体反应的体验。如詹姆斯(1884,第189-190页)所写的,“躯体变化直接跟随着对兴奋的事情的知觉……当这种躯体变化出现时对该变化的感觉就是情绪”。在詹姆斯看来,每种独特的情绪体验都是特定的生理反应模式的结果,而且他认为如果没有心率加速和肌肉紧张,就不会有任何情绪体验。大约在同一时期,心理学家卡尔·兰格(Carl Lange)提出了相同观点,所以这个观点被称为情绪的詹姆斯-兰格理论a,即一个刺激引起躯体活动,然后产生大脑中的情绪体验。根据这个理论,情绪体验是我们对外界的物体和事件的生理反应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詹姆斯以前的学生,沃特·坎农(Walter Cannon)非常不喜欢这个观点,他和他的学生菲利普·巴德(Philip Bard)一起提出另一个观点。情绪的坎农-巴德理论b是指,一个刺激同时引起躯体活动和大脑中的情绪体验(Bard,1934; Cannon,1927)。坎农提出他的理论优于詹姆斯-兰格理论的几个原因。首先,他指出,虽然躯体经常反应较慢,但情绪发生较快。例如,难堪的躯体反应是脸红,需要15秒到30秒才发生;但是,人们在注意到某件事情(比如他们的裤子当众掉了下来)的几秒钟内就感到难堪了。所以脸红怎么可能是这种感觉的原因呢?第二,人们常常很难准确觉察到躯体反应,例如心率的改变。如果人们不能觉察他们心率的改变,他们怎么能把这些改变体验为情绪呢?
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James-Lange theory) 关于一个刺激引起躯体活动,然后躯体活动产生大脑中的情绪体验的理论。
坎农-巴德理论(Cannon-Bard theory) 关于一个刺激同时引起躯体活动和大脑中的情绪体验的理论。第三,非情绪刺激——例如室温升高——能引起和情绪刺激相同的躯体反应。那么为什么人们发烧的时候不觉得恐惧呢?最后,坎农指出,并没有足够多的独特的躯体活动模式来解释人们经历的所有独特的情绪体验。如果很多不同的情绪体验都和同一种躯体活动模式相关联,那种活动模式怎么能是情绪体验的唯一决定因素呢?
这些问题都很好,大约在坎农提出这些问题之后的30年,心理学家斯坦利·沙赫特(Stanley Schachter)和杰尔姆·辛格(Jerome Singer)提供了一些答案(Schachter和Singer,1962)。詹姆斯和兰格是正确的,在于他们将情绪等同于对躯体反应的知觉。但是坎农和巴德也是正确的,在于他们注意到没有足够多的不同的躯体反应能够解释人类能体验到的广泛多样的情绪。尽管詹姆斯和兰格认为,不同的情绪是对不同躯体活动模式的不同体验,沙赫特和辛格提出不同的情绪仅仅是对同一躯体活动模式的不同理解,他们称之为“无差别的生理唤醒”。
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二因素理论a指出情绪是基于对生理唤醒的原因的推理。当你看到一只熊在你的厨房里,你的心脏开始剧烈跳动。你的大脑快速扫描环境,寻找心率加快的合理解释,并且首先注意到了一只熊。同时注意到一只熊和剧烈跳动的心脏之后,你的大脑做了大脑擅长做的事:它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做了一个合乎逻辑的推理,并把你的唤醒解释为恐惧。换言之,当你面对某个你认为会吓着你的东西而被生理唤醒时,二因素理论(two-factor theory) 关于情绪是基于对生理唤醒的原因的推理的理论。你把这唤醒标记为恐惧。但是如果你面对某个你认为会使你高兴的东西而产生完全相同的躯体反应时,你可能会把这唤醒标记为兴奋。根据沙赫特和辛格的观点,人们对所有情绪刺激有相同的生理反应,但是他们在不同的场合对生理反应的解释不同。
过去的半个世纪,二因素模型进展得如何?该模型的一个观点发展得非常好。例如,在一项研究(Schachter和Singer,1962)中,被试被注射了肾上腺素,引起了生理唤醒,然后面对一个可笑的或者一个令人讨厌的合作者。正如二因素理论所预期的,当合作者表现得可笑时,被试认为他们感到高兴,但是当合作者表现得令人讨厌时,被试认为他们感到愤怒。后续研究表明当人们被其他方式唤醒——假设让他们在实验室里骑健身自行车——他们随后感觉漂亮的人更加漂亮、讨厌的人更加讨厌、有趣的动画片更加有趣,似乎他们把他们健身所引起的唤醒解释为吸引力、恼怒或者愉悦(Byrner等,1975; Dutton和Aron,1974; Zillmann,Katcher和Milavsky,1972)。实际上,甚至当人们仅仅是认为他们被唤醒时——例如,当他们听一段心脏快速跳动的录音并且被引导相信他们听到的心跳是他们自己的(Valins,1966),这些效应也会出现。二因素模型认为人们对他们被唤醒的原因进行推断,而且那些推断影响他们的情绪体验,就这点来说二因素模型看起来是正确的(Lindquist和Barrett,2008)。
但是,研究并未对该模型的观点宽容到认为所有情绪体验都仅仅是对同一躯体状态的不同解释。例如,研究者测量了被试体验六种不同情绪时的生理反应,发现愤怒、恐惧和悲伤都引起了比厌恶更快的心率;恐惧和厌恶引起了比悲伤或愤怒更高的皮电反应(出汗);并且愤怒引起的手指温度提高幅度比恐惧所引起的大(Ekman,Levenson和Friesen,1983;见图8.4)。这些研究结果已经在不同年龄、职业、性别和文化群体中得到重复。实际上,一些生理反应似乎是独特对应于某种单一情绪的。例如,脸红是面部、颈部、胸部的皮下毛细血管中血容量增加的结果,研究指出人们只在感到难堪的时候才会脸红,而当他们感受到其他情绪时不会(Leary等,1992)。同样,自主神经系统的副交感神经分支(负责放慢和镇定,而不是加快和兴奋)的某些活动模式似乎只和亲社会情绪有关,例如同情(Oately,Keltner和Jenkins,2006)。
那么,哪个两人组合所提出的理论是正确的呢?当詹姆斯和兰格提出并非所有情绪对应的生理反应模式都相同时,他们是正确的。但是当坎农和巴德提出人们对这些反应模式并非完全敏感,因而人们有时必须对当前的感觉进行解释时,他们是正确的。我们的躯体活动和我们的心理活动既是我们情绪体验的原因也是结果。我们尚不清楚它们相互作用的本质,但是,正如你将在下文中所见,通过沿着从心脏跳动到活体脑的情绪之路,在过去几十年里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来源:百道网 2016年7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