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莫言:只有慢慢地写、慢慢地翻译才能出精品 - 名家访谈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名家访谈
莫言:只有慢慢地写、慢慢地翻译才能出精品
刘硕 张丹
2016-08-18 10:32:54  来源: 中国出版网 
 

  正在长春举行的第四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上,作家莫言表示,翻译应该“慢工出细活”,译者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背景,并与原作者充分互动,实现高质量的翻译。

  “我认为在生活的快节奏面前我们应该慢下来,翻译也应该慢下来,我们不要像动车组那么快,要慢下来,‘慢工出细活’。”莫言表示,只有慢慢地写、慢慢地翻译才能出精品。

  除了“慢工出细活” ,莫言认为,翻译是语言的艺术,在文字转换的过程中,如何把原作的语言风格转换过去,让异国的读者领略到原作的语言个性,是复杂的技术活儿。“这就要求译者不仅是他要翻译的那种语言的专家,而也应该是他的母语的专家,这样才能使他的工作有丰饶的选择材料。”莫言说。

  高质量的翻译,仅靠语言能力显然是不够的。莫言表示,译者对被译文学的国家的历史、人民的生活要有深入的了解和细致的体察,否则是无法把作家的本意传神地译过去的。

  近年来,莫言的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海外出版。如何让自己作品被翻译得放心,莫言认为,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与原作者应该密切联系,多多沟通。

  “那些问我问题多的译者让我觉得放心,那些从来不问我问题的译者让我担心。”莫言认为,他希望在这个翻译过程中我们的翻译家和作家能够互动起来。“译者在与原作者充分沟通,讨论并经作者同意之后,译者对原作做一些章节合并、压缩等技术性的调整是可以的。但不经原作者同意就大幅度地删改,甚至是重写,那当然是不可以的。”莫言说。

  在莫言眼中,好的译本还应是具备创造性的。“我一直认为翻译是创造性的工作,忠实于原著与创造性并不矛盾。”但创造性对译者提出了更高要求。“翻译是带着镣铐的舞蹈,是被限制的创造,但天才在限制中依然可以创新,庸才即便不被限制,写出来的或译出来的依然是平庸之作。”莫言说。

  本文原载于新华社

来源:中国出版网 2016年8月17日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