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偏爱学问》(订购) 作者:俞可平 策划编辑:刘佩英 刘旭 责编:刘旭 定价:38.00 元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6年7月 装帧:精装圆脊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图书系列:文治堂 页码:191 字数:138千字 ISBN: 978-7-313-15324-1 CIP:Ⅰ. ①偏… Ⅱ. ①俞…Ⅲ.①社会科学-文集 Ⅳ. ①C53
精彩书摘:
看中国
在中国,政治意识形态对现实政治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观念的转变是改革的前提,思想的解放是进步的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就是一个新旧思想观念的碰撞过程,是一个新的思想观念战胜旧的思想观念从而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
说政治
一种良好的政治制度,可以使政府享有足够的权威,同时公民也享有充分的自由。一个有足够权威的政府,是维持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条件之一,没有社会政治的稳定,人民就不能安居乐业,就难以发展经济,社会的物质利益就不能正常地增长……而人一旦失去自由的创造性,就有使自己降低到一般动物水平的危险,即只有基本物欲的需求和满足,而没有个性和人格的发展。
谈民主
当然,我们正在建设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吸取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包括民主政治方面的优秀成果;但另一方面,我们不照搬国外的政治模式。我们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必须密切结合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条件。只有这样,中国人民才能真正享受民主政治的甜蜜果实。
论治理
治理不同于统治,它指的是政府组织和(或)民间组织在一个既定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威管理社会政治事务,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满足公众需要。治理的理想目标是善治,即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善治意味着官民对社会事务的合作共治,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最佳状态。
品学问
历史的偏爱深刻地反映了知识分子对社会进步应当担负的崇高责任。立足当今中国的现实,充分吸取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创造性地传承、改造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文化,推动我国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全面进步,正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