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否存在“禁区”,这是一个年代久远的话题,从“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的老俗语,到现在人们视为洪水猛兽的各种文化“毒草”,无论是哪个时代和哪个国家,都存在一定的文化禁区,有些书籍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并不适合全民范围的阅读和传播。那么,作为一个心智健全且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读书人,该如何面对文化中的禁区和阅读过程中的禁书呢?
读书无禁区
文/ 张鸣 本文摘自张鸣老师在北大中文系的演讲片段
简单谈谈一个关于读书的话题,那就是关于“读书无禁区”的问题。
这个话题有它的时代性。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书还是阅读的禁区,很多文学作品仍然是禁书。回到八十年代的历史现场,这个话题很重要。在当时的北大中文系,无论师生,大家对“读书无禁区”的观点都有共识。到了现在,虽说基本上没什么禁书了,但有些书是不能在大陆公开出版的,这也等于是禁书。所以即使抛开时代因素,这一话题对今天而言,还是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
我觉得书好不好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读书人的眼光高不高。能不能形成你自己的眼光、你自己的看法,这一点对读书的影响是最深远的。要形成自己的眼光,生活的阅历非常重要。除了生活阅历之外,你还要读一大批的东西,有了丰富的阅读经验之后,你才能形成你自己独到的眼光、独特的读书趣味,才能对一部书的优劣下判断。古人有句话说“雪夜闭门读禁书”,这是人生一大乐事。我想,那种乐趣来自阅读的过程,来自你自己独立的发展和判断。有些书,说是不让读,但如果你读了,你有不同于流俗的想法,那其实是一件能让你非常有成就感和满足感的事情。
我记得,1979年我上二年级的时候,沈天佑老师给我们讲宋元文学史,布置课堂作业,我打算以柳永的词为主题,去图书馆借书,却借不到,说柳永词集有黄色内容,不开放外借。也就是说,柳永词集在那个年代还是禁书。
我当时觉得很奇怪,文学史说他是很重要的大词人,但他的词集却不让看。我觉得应该搞清楚是怎么回事,于是就去请教图书馆文科阅览室的李鼎霞老师,她是中文系文学专业毕业的老学长,当时负责文科阅览室的管理,对专业非常熟悉。我去找她,说为了作业,要看柳永的《乐章集》,她跟我说,柳永的词集图书馆规定不开放,但你可以去看丛书。她帮我挑了比较生僻的《山左人词》这部丛书,里边就有柳永的《乐章集》。因为丛书的名儿不叫《乐章集》,所以可以看。
《乐章集》我读完以后得出一个结论,说柳永词有黄色内容,完全是小题大做,无非就是形容一个女孩子如何美、怎么打扮,形容两个人怎么卿卿我我、怎么交头接耳之类的。总的看下来,与许多古代作家相比,柳永对女性的态度其实还是比较真诚、尊重的,也是比较平等的。
而且通读《乐章集》,还有一个收获,我发现虽然苏东坡反对学柳永,但是他其实受到柳永很深的影响。苏轼有不少的词,无论形式还是写法,还是语言,都明显受到柳永的影响,都有学习柳永的痕迹。当然,苏轼是大才华,学问见识都很高,他的高明之处不是停留在学习柳永,而是以绝大的才力改变了词的境界,大大提升了词的地位。但是,如果你仔细看,二者之间的关联还是非常清楚的。
于是,我就根据柳永词集的心得,写了一篇作业。沈天佑老师看了以后,批了很长的一段话,还到32楼学生宿舍来找我们聊天,表扬了一番。沈老师跟我说,你这个文章,得益于通读了柳永的词集。他真是一眼就看出来了。
《众妙之门:重建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016-1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