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学以致用———读姚传德先生的新作苏州大学出版社《日本近代城市发展研究》有感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学以致用———读姚传德先生的新作苏州大学出版社《日本近代城市发展研究》有感
苏州大学出版社 刘海
2016-11-23 16:38:59  来源: 苏州大学出版社 
 

  我同传德先生是多年的朋友,他是一个现实感非常强的学者。早在南开大学就读世界史专业时,他就关心现代化问题。在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就是“李鸿章与大久保利通近代化思想研究”,试图给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提供借鉴。论文发表后,引起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堪称经典之作。在南京大学就读博士研究生时,他又将研究领域拓宽到了整个东亚,对东亚现代化之路进行探讨,其毕业论文经过扩充后,在我国台湾出版,蜚声海内外。来到苏州大学任教后,传德先生一方面从事中国近代化思潮的研究,在试图回答困扰人们有关中国未来发展的中国近现代史一系列问题的同时,面对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迅速推进的高速城市化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如缺乏规划、浪费土地资源、交通拥挤、城市雾霾、噪音污染、居住拥挤、房价高涨、食品安全事件等,也在思考解决方案。日本系中国近邻,人多地少,同属东亚儒家文化圈,在发达国家当中,其国情同中国最为接近。日本已经完成了城市化的工作,因此,他们在城市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中国而言非常具有借鉴价值。所以,在十多年前,传德先生就开始了日本城市问题的研究,陆续就日本近代城市交通、治理城市污染、近代城市规划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俗话说“十年磨一剑”,这部《日本近代城市发展研究》是传德先生十多年来日本城市研究心得的总汇与结晶,填补了国内日本城市史研究的空白,目前国内对日本城市问题的研究,大多是从社会学、文化学、经济学等视角的探讨,缺乏日本城市史方面的研究论著。

  本书研究的是日本近代的城市化,尽管如此,由于这一时期正是日本处于高速城市化过程当中,而现今的中国也正处于高速城市化过程当中,所以,日本当时所面临的很多问题,也正在中国上演,因此,相较现代日本城市化而言,这一阶段日本在城市发展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尤其值得中国学习借鉴。本书分五章,第一章分析介绍了日本近代城市化的背景——日本古代城市发展历程与特征、近代西方的城市发展、明治维新所开创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格局,从而使人们对于日本近代城市发展的必然性有了一定的认识。第二章分析介绍了近代城市发展的历程——日本近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变迁、民众的生活、三大都市圈的形成等,从而使人们对于日本近代城市的发展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第三章分析介绍了日本都市圈的交通问题、尤其是轨道交通的建设,使人们对于日本三个庞大的都市圈的形成以及成功运行的关键所在有了深刻的认识。第四章分析介绍了日本的近代城市管理体制——地方自治体制、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体制的演变,从而使人们认识到日本之所以能够解决近代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有一套科学、民主的城市管理体系。第五章分析了日本近代城市发展的五大基本特征,并结合日本近代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对我国现阶段城市发展的启示性建议,发人深省!

  由于作者在写作本书时,怀着强烈的现实感,因而本书章节布局在考虑到学术的涵括与周延性时,处处都折射出学以致用的色彩。通读全文后,我觉得日本近代城市建设经验中,以下几点尤其值得中国人认真思考。

  首先是都市圈内的交通问题。现在居住于都市的很多中国人都苦于城市交通的拥挤以及雾霾,都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所以,作者在这部书中,用整整一章的篇幅重点分析介绍了日本在都市圈形成以及运营过程中,民营的轨道交通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在日本的京阪神都市圈,在近代经济发轫之初,就以大阪为中心,向神户、京都、奈良、和歌山等方向建设轻轨,从而形成了以大阪为中心的八条轻轨主轴为骨干,辅之以公共汽车、出租车、自行车等庞大的交通网络。由于轻轨交通运量大、快捷、准时、经济、环保,从而成功地解决了这个庞大都市圈内的交通运输问题。而且更让人称奇的是,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的公共交通基本都需要国家大量的财政补贴,而日本的民营轨道交通却自始至终能够独立运行、自负盈亏,原因在于这些民营轨道公司都不局限于客运,而是以轨道客运为中心,进行了多种经营,从而使轨道交通的利益达到了最大化。这一模式引起了整个世界的关注,1980年代以后,欧美发达国家纷纷派员来日本考察,试图借鉴效仿日本的经验模式。当今的中国,由于人多地少的国情同日本相似,所以要想解决大城市以及都市圈内的交通拥堵以及汽车废气排放导致的大气污染,学习日本的经验、发展轨道交通是不二的选择。

  其次是城市规划问题。我们现今的中国的城市建设,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城市建设缺乏长期规划,导致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乱象百出,扰民不已。而日本近代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城市规划具有长期性,一个东京市区改造计划,从1889年制定实施,一直延续到1919年,长达三十年,这期间换了多届政府。日本这个城市改造计划之所以能够得到长期实施,关键在于其计划在制定过程中,遵循了科学民主的程序,因而非常周详实用,既照顾到了眼前的燃眉之急,又考虑到了城市的长远发展。规划在制定时,充分吸收了西方先进国家的城市建设经验,同时又照顾了各个利益集团的利益,最后以天皇敕令的形式颁布,以确立它的权威性。正因为该计划经历了千锤百炼,才能够得到长期实施。另外,城市规划科学性与民主性保障了城市规划实施的长期,也能够使社会财富不断叠加,从而避免了社会财富的浪费。

  再次是日本对于城市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在中国今天城市建设过程中,有一个重大弊病就是不顾国情、抛弃自身的文化传统,盲目走西方城市发展的道路,结果招致了极大的浪费,吃力不讨好。那么应该怎样走出一条既能现代化、而又符合国情的城市化的道路呢?日本近代的城市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样板。日本在明治初年,对于城市化的规律也不甚了解,对比西方近代的城市建设成就,产生了自卑情结,在东京银座改造过程中,就执行了全部西化的政策。这次改造虽然使东京的城市建设有了水平上的提升,但是却因为不符合国情而难以为继。自那以后,日本政府在城市发展方面执行了务实的政策,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有机地吸收西方城市建设的近代因素,融东西文化于一炉,从而逐渐走出了一条别具一格的城市化道路,铸就了今天日本城市发展的民族特色。这一点值得当今的中国学习借鉴。

第四是有关城市管理体制问题。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管理体制,日本能够形成一条具有民族特色、且自成体系的城市发展模式归因于其地方自治体制。日本早在明治年间的1878年就开始试行地方自治,到1889年君主立宪制的宪法颁布前夕,全面实施了地方自治。这种区域民主制度,使民众能够对地方政府的施政形成强而有力地监督,重大地方法规都要经过由选举产生的地方议会通过,地方财政预算案都必须由地方议会审核批准。这种体制,再加上相对自由的新闻与结社,从而有效地遏制的地方政府的官僚主义行为,遏制了地方行政机构的无限膨胀,保证了地方政府施政的科学与廉洁。所以,当今中国的城市建设与发展要想做到科学的决策,避免官僚的个人意志,必须建立完善的地方管理体制。

  当然,在日本近代城市发展过程中,也有不少教训值得我们吸取,诸如先经济后民生的模式导致了环境保护不力,同时也使下层民众承受了巨大的痛苦。权力中心优先发展,导致区域发展的不均衡。还有民众参与仍然不够等。

  由于传德先生在就学阶段,师承名门,受到了良好的、系统的史学教育,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善于以小见大。另外,又由于作者从事比较研究,精通多门外语,视野开阔,所以,本文将日本的近代城市发展放到在一个宏大的历史舞台当中,从而使人们对于日本近代的城市化的必然性、特点等有了非常明晰的认识。由于作者本人曾经长时间在日本学习讲学,因而对于日本城市化发展有切身的体会,并实地进行了调查,并收集了大量的珍贵资料。因而这部专著既有宏观现代化理论作指导,同时也有详实的资料作为依据,是国内一部不可多得的日本城市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传德先生的计划是要对日本近代、现代的城市发展历程进行系统的研究论述,现在《日本近代城市发展研究》已经面世,我在此对作者表示祝贺。同时也期盼有关日本现代城市发展研究的专著能够尽快完工出版,以飨读者。同时,我也相信在本书的基础上,传德先生的有关现代日本城市发展研究的著作会更加精彩。

  《日本近代城市发展研究(1868—1930)》(订购)

  ISBN 978-7-5672-1619-8

  姚传德

  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68.00元

来源:苏州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