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一场对于“工”的立体式呈现——同济大学出版社《百工》 - 专家推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专家推荐
一场对于“工”的立体式呈现——同济大学出版社《百工》
徐腾
2016-11-24 09:08:15  来源: 同济大学出版社 
 

  摘要: 自从“工匠精神”一词引发关注,社会上对于“工”这一群体的关注与讨论似乎也愈演愈烈。然而,除却在宏大叙事语境下对国家制造行业的深刻反省和殷切期望,人们似乎还很容易忽略那些起于民间的,根植在大地之上的手工艺类的“工”。

  《百工》的出版大概是源于发起人对于这类“工”的意义的深刻洞见,我们了解工匠,了解工匠精神就要先了解“工”的含义、“工”的形象、“工”的前世和今生。不同于以往我们所看到的手工艺文献,一般是对某种或者几种手工艺的制作流程或者历史传承的呈现,《百工》所展现的东西更加全面,它将“工”作为一种学科的门类来叙述,里面涵盖了历史和当下,理论和实践,实物和评论,总体上更是一场对于“工”的立体式呈现。

  全书除去卷首和卷尾一共分为八个章节,每个章节一般有1-3篇文章。章节名称分别命名为《考工》《传承》《新知》《田野》《行动》《图像》《格物》和《批评》。我按照内容大抵将其概括为“历史维度”、“当下视角”、“实践实例”、“评论话语”四个部分。

  在“历史维度”中,第一篇文章就对我国的“工”的历史进行了考证,论述了“工”自古以来在我国社会文化中的地位,也探究了形成这种现象的文化根源。

  在“当下视角”即《新知》的部分,编者分别选取了“乡野建筑学”和“艺术家邵译农的创作实践”来展现当代工匠在各自领域对历史和传统的探寻以及对于创新的思考;在“实践实例”部分,编者则先是选取了两篇手工艺田野调查报告和一篇手工艺传承观察报告,细致地记录了手工艺的原始形态以及传承状况。

  令人欣喜的是,编者还在卷尾的文献集部分编排了数本手工艺相关的书籍介绍,将《百工》作为一个链接平台直接拓宽了读者的阅读视野。

  《百工》整体读下来,信息量非常大,角度非常广,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没有过多精美图片的罗列和过多渲染性故事的熏陶,在文艺类书籍出版流于表面化、猎奇化的今天,《百工》的出现为深度阅读类书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这不仅是一本难得的介绍“工”的知识工具书,也是一本将阅读拉回“格物致知”本质的启智书。

来源:同济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