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古道仙霞,赴一场散漫的行走——《古道仙霞》同济大学出版社 - 编辑荐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编辑荐书
古道仙霞,赴一场散漫的行走——《古道仙霞》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7-02-13 08:58:42  来源: 同济大学出版社 
 

  摘要: 一个热爱行走的建筑师,在古道上,边走、边拍、边写。

  有一条古道叫“仙霞”。浙闽赣三省交界处,山脉连绵起伏,仙霞古道就曲曲折折地藏在这片群山之中。大山横亘,古道蜿蜒,成片的绿茵茵植被之间,走着走着,忽然看到一树花朵燃烧。

  我在秋天走上古道,从路的这一端走到那一端,自始至终。有几日,太阳坐在白云上面陪我,将我行走的影子留在路上;也有几日,太阳不知躲哪儿了,我穿行在雨雾之中。南方的山就是好看,天际线舒缓涌动,一直流向辽远。古道在山峦间逶迤,到了山与山之间的小块平原,一脚伸直,蹬了下去,继而又沿山坡而上,继续逶迤,直至抵达大河,戛然止步。

  马春明,建筑师。热爱大地,热爱大地上简单的生活,并且,热爱着在大地上散漫地行走。

  他在仙霞古道上,边走、边拍、边写。 以当代人的脚步、象征现代科技的数码相机、古老的笔,以及建筑师的眼光,以古道上的基本节点为单位,串联起一条地理事实与人文意义的古道,平平仄仄,音节清脆,音韵有致。

  走进老街,像是电影镜头的节奏突然转换成慢镜头,迈腿甩臂都被拉得悠悠款款,仿佛置身于一部轻声细语的黑白老片,隐约有一道旧时光的划痕。 

  午后,我进入这条略显倦意的老街,被这阵胡琴演奏的乐曲吸引。演奏者是一家理发店的理发师。一间简而陋的门店,老式的西洋理发椅,墙壁残旧剥落,一面大镜子却是明亮亮。没有顾客上门,理发师取下一把胡琴,捻轴调音,吐气开声,琴筒里流出了悠扬的旋律。 

  店主把铺子开到了一面墙上,墙上挂着他经营的商品:锅子、饭铲、汤勺、菜刨子、蒸屉、水壶、锅盖、水管,厨房的日常用具。店号招牌被省略了,用不着,陈列的商品胜过文字说明。店主不去照管他的商品,不在意买卖,而是喊了一个朋友,支一张小桌,下棋。     


  他在销售日常用具,也在享受日常生活。光线柔和,如同这个平常的日子。   

  屋檐在滴水,滴得很慢,慢得足以将我拉回到小时候自家老宅的时光。         

  下雨了,不出门。取一本书握一管笔端一杯茶,坐到厅堂里。原木桌子,略显粗糙但温暖;藤制椅子,刚够装下我的身子。

  木头的梁柱,木板的墙,木门,门外是院子,院子里有树,砖砌的围墙和瓦叠的花窗,墙上爬着草,院子外面不远是一条河,河上有桥。这个场景很熟悉,跟我家的老宅一样。光线也没有走样,与儿时一致,幽幽的,半明不暗。   

  这个午后,我在这家叫“和睦大院”的民宿旅馆,生发的感触,应了“触景生情”的意思。   

  土地时时刻刻接受太阳的温暖和风雨的恩泽,无限珍惜地保存在内心深处,按时献出青草、鲜花、蔬菜和粮食。         

  漫无目的地在大地上行走,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村子,在一个自然村落走到了路的尽头,折返,再走过另一个又一个村子。很多年以来,我一直对“乡土”一词怀着无限敬畏。走过的一个个村庄,哪一个不是丰满的鲜活的生命?     

  其生命质量的构成,既有物质性的田垄、阡陌、小桥、水渠、场院、屋舍、篱笆、水井、石磨、水碓、牛羊鹅鸭、屋顶上的炊烟、村口浓荫匝地的大树,也有精神性的族群血脉、文化延宕、制度结构、习俗风情、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人类与大地相处的关系。费孝通先生曾说,搞清楚乡土社会这个概念,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

  “廿八都”三个字,无论用普通话或者方言念出,都像是越剧或黄梅戏里的韵白,或者是像唱了一句清爽的民谣。         

  早晨推开旅馆的窗,“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廿八都古镇携着远山扑面而来,高低错落的屋舍瓦脊,犬牙交错的封火山墙,远处的山只露出峰巅,中间被一缕缥缈雾岚缠绕着。昨晚下了一场透雨,屋面青瓦湿湿濡濡,水墨效果,线条飘逸色彩灵动,设色纸本。     

  我看见一个女孩坐在一个大宅子门前的黄昏里。大宅子气象森严,调子灰沉,台阶上女孩的红衣服鲜亮夺目,令人联想起一株老树上萌出的新芽。女孩玩着手机,对着手机说话,屏幕的光映出一张稚嫩的脸。  

 

  故乡,既是空间也是时间。故乡是个容器,它装着你的一切,乡土的记忆,就像那口井。         

  只要水不竭井不枯,井台永远是生活现场,上演的却是史诗。史诗是由无数的生活碎片集合而成的。

  大地上还残留着一些井。一个黄昏,我走到这个井边,一个少妇在汲水洗衣。她说这口井打她睁开眼时就存在,她爸爸爷爷睁开眼时也已存在,不知道多少年头了。探头看去,水中映出一张怅然的脸,那是我。井台像是一张旧唱片,录着许多声音,而现在,它渐渐黯哑了。       

  太阳出来,大地就响亮了。         

  一连几天的雨,乌云一直在密集抱团,严严实实地遮住整个天空,不给太阳一点儿露脸的机会。昨夜,风和太阳密谋赶走乌云,重见天日。     

  村口的古树将繁茂的枝叶探向水面,刀刻斧凿般沧桑,布满老年斑的树皮里藏着一部村庄的历史。但它不言说,金子般沉默着,细眯着眼,偶尔扬起手遮挡一下刺眼的阳光。     
  我转过身子,踏上回程。一条挤满了阳光的路。

阅读推荐

古道仙霞》(订购

作者:马春明

责任编辑:吕炜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7年1月出版

来源:同济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