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为增进人类幸福而思考与实践的思想家:孔多塞 ——读《一个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为增进人类幸福而思考与实践的思想家:孔多塞 ——读《一个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宏图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2017-05-04 09:12:57  来源: 凤凰读书 
 

    孔多塞是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是见证了法国大革命爆发并在大革命当中受到党派斗争的迫害,最终自杀而亡的最后一位启蒙思想家。18世纪被称为“理性的时代”“启蒙的时代”,但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启蒙运动就结束了。很幸运的是,孔多塞在大革命时还活着,他参与了法国大革命很多重要的历史进程,但最终受到雅各宾专政的迫害,死于革命。这在我们今天看来是一个自相悖论的问题:他用思想推动了革命的到来,最后又被革命所吞噬。从这点来说,今天阅读他的传记,品味他的一生饶有意义。

    这种意义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学术研究上的,另外一个是现实意义。从学术意义上来说,这本书的出版弥补了我们对孔多塞研究的不足。国内对启蒙思想家的研究,经常会提到伏尔泰、卢梭、狄德罗这样的人物,对孔多塞的关注不多。研究这样一个人非常有意思,可以让人理解一个思想家的命运不仅是他个人的命运,而且跟历史进程密切联系在一起。而启蒙思想与革命之间有复杂的关系,为什么孔多塞的理念在革命当中一开始推进了革命进程,最后又反过来被革命的力量吞噬?研究这样一个过程,也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发。其次,这本书也见证了一个思想家的实践历程,具有现实意义,即怎样成为一个知识分子。当然,在启蒙运动时期,这些知识分子不被称作“知识分子”,他们被称为“哲学家”,正是这批哲学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这样一个群体怎么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这对于今天的人来讲,不仅是知识分子,对每个人都有现实意义。
   

    孔多塞

    孔多塞作为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一员,和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等人开启了启蒙运动,要让光明播撒在黑暗的世界。这个黑暗的世界就是当时的“旧制度”。所谓的旧制度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第二个层面是等级特权制度,等级特权制度是指没有流动的、所有官职都由贵族担任的制度,当时法院的法官、军队的军官,这些都由贵族担任。启蒙运动主张让这样一个封闭的等级之中有必需的流动。第三个是针对天主教的不宽容与宗教迫害,提倡宗教宽容。针对旧制度的三个特征,启蒙运动又发展出了三个指向。首先,针对旧制度的专制统治发展出的自由,就是今天所说的人权;其次,针对当时封闭的等级制度发展出平等,提倡不能阶层固化,需要创造社会流动性,让每个人都有上升的空间,所以法国大革命当中有一句重要的口号叫做“为才智之士开创前程”;最后,针对宗教迫害,洛克、伏尔泰都写过论著提倡宽容,后来到1848年革命时,它发展成自由、平等、博爱,这也是到今天为止法国的政治文化或者是法国文化的特质。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具体到孔多塞而言,作为一名启蒙思想家,又和其他在革命前都已去世的启蒙思想家不同,他参与了革命进程,而他在18世纪的思想运动和革命实践中对法国做出的贡献,可以归纳为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孔多塞是科学家,他年少成名,二十几岁就发表了广有影响的积分论文,后来被选为科学院院士,这表明他的科学成就非常高。科学的后面隐含着理性,这是启蒙运动的一个传统,或者说也是法国从笛卡尔以来的一个传统。笛卡尔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倡导人应该去怀疑、去思考,这样才能称为人。而理性是天赋的,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因此也是平等的,这也是启蒙思想家主张平等的一个原因。孔多塞提倡让所有人都知道理性、运用理性。

    第二,孔多塞把科学原理应用到解释社会政治上。他曾经写过《政治算术》,提倡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政治、社会问题,这对实证科学有很大影响。法国19世纪一个重要的思想家奥古斯都·孔德提出了实证哲学,由此诞生了社会学、政治学等等一些科学。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孔多塞也做出了很大贡献。

    第三个贡献,在笔者看来是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起草《人权宣言》。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后,8月26日颁布了《人权宣言》,《人权宣言》很短,只有17条,但在《人权宣言》正式颁布之前,有很多思想家都提交了不同的提案,最后通过国民制宪议会反复、激烈的辩论之后,才有了综合各家的版本,即今天所见的《人权宣言》。孔多塞实际上是在《人权宣言》颁布之前起草了其中的一个版本,在他起草的《人权宣言》中,实际上很多的条文都被后面的《人权宣言》所采纳。这是孔多塞对法国革命的一个贡献,也是他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

   

    《人权宣言》

    第四个贡献是就政治体制的设计上,如果要保障人权,在政治体制的安排上就不可能存在君主专制,因此必须寻找到一个有效的政治体制。孔多塞在大革命时,提出建立共和体制来保障人的权利。

    第五个方面是孔多塞提出的公共教育。这个概念非常重要,也就是说教育不是某个有钱人的事,而是公共的,这对后来欧洲实行的义务教育有深远影响。通过这种公共教育,能够让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权利,或者让每个人都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使个人从奴役、无知、愚昧当中得到解放。因此,这是实现自我解放,实现整个社会解放的一个最重要基础。

    孔多塞的最后一项伟大的贡献则是在革命的流亡期间所写的《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这是他思想理念的集大成,也有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这本书有三个关键词,“人类”、“精神”、“进步”。第一,因为他是思想家,他首先考虑到要有精神的进步,也就是通过观念解放才可能实践,才可能筑建现世的一些制度。第二,这种解放不仅是针对法国人的解放,这些思想家都是普世主义者,他们所期待的是全人类的解放。第三,人类会从愚昧无知的黑暗状态逐渐走向光明。孔多塞认为人类有十个阶段,到了法国大革命,人类进入最高的阶段,也就是实现了人的权利,实现了人的解放,获得了进步。孔多塞怀着对人类进步的理想,饱含着热情呼吁必须改善人类的境况,要让所有的人都得到幸福。他相信的进步不是只有法兰西民族的进步,而是指全人类的进步,这恰恰是启蒙思想家一致的目标,也是今天理解孔多塞的一个重要内涵。这才是今天我们思考孔多塞的意义所在,也就是说要把人放在一个核心位置上,确立个人的权利,实现每个人的价值,让他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所以,想要了解孔多塞,除了读这本书之外,笔者觉得最好的一个方式,就是读《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读完之后能够对认识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以及18世纪观念如何转化为对社会体制的建构,有帮助作用。

   

    《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

    读完此书,掩卷而思,没有比孔多塞,作为一个悲剧性的最后一位启蒙思想家的形象更能激发起人们的思考。孔多塞在他的《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描绘了人类的不断进步,把他所亲历的法国革命视为人类发展的一个最高阶段。当他写完这本书之后,他却遭到革命的迫害,被雅各宾派关进了监狱,最后服毒身亡。革命者最初设想的革命是以自由、平等、博爱为目标的,最后怎么就走向了反面?为何最初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人民的权利最后却走向了人民的反面,扼杀了人权?甚至连这样的思想家也不放过?实际上吉伦特派共和体制被雅各宾派专制取代的时候,雅各宾派用自由、人权的名义,把革命者全部摧毁。而这恰恰是一种历史的悲剧。好在经历了这一悲剧之后,人们发现防止这一悲剧不断重演的秘密即在于确立起人的权利这一理念,同时时刻牢记自由的保障是法律。任何个人和团体不能以人民的名义凌驾于法律之上。也就是说从今以后必须通过法律的途径判定一个人是否有罪,就此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原则。同样,尽管还有党派纷争,但都不能以消灭肉体作为前提条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法国大革命雅各宾专政悲剧引发的反思,当然也算启蒙运动的一个遗产。

    读完这本书笔者还有个最大的感受:孔多塞是一个很专注的人,他专注自己的思想世界,在那里讨论、演算,进行科学研究,最后勾勒出人类精神进步的宏伟蓝图。同样,笔者还认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不仅在于通过自己的理想改变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更重要的是在参与和改变政治之前,拿什么去参与政治,拿什么去改变世界。我们必须要很专注地进行思考,这种专注的思考才是我们从孔多塞以及启蒙思想中获得的最大启示。如果每个人都开始专注地思考,每个人都把自己的面包做到最好,繁荣就会到来。思想的繁荣会到来,物质的繁荣也会到来,这个世界才会真正成为一个文明繁荣的世界。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启蒙思想家的精神遗产直到今日也没有过时,或者说我们依然在享受与沐浴在这样的遗产之中。

   

    书名:一个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

    作者:﹝法﹞伊丽莎白•巴丹德、罗贝尔•巴丹德

    译者:马为民、廖先旺、张祝基

    定价:55.00元

    装帧:平装

    页码:392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ISBN :9787567558175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伊丽莎白·巴丹德(Élisabeth Badinter,1944年— ),法国历史学家、巴黎理工学院哲学教授、女权主义作家。她在2010年因其著作《冲突:女性与母亲》而被法国《新闻杂志》评为当年法国富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在法国公众心中对伊丽莎白的尊崇不亚于摇滚明星。迄今为止,她已出版了20多部著作,每本书一经推出,都会引发热议。

    罗贝尔·巴丹德(RobertBadinter,1928年— ),法国大律师和政治家,曾任法国宪法委员会主席,在密特朗担任总统的七年任期中先后在皮埃尔·莫瓦和洛朗·法比尤斯政府任司法部长,他使国民议会和参议院分别通过了废除死刑的法案。在西方他是废除死刑的象征,其回顾为在法国废除死刑而奋斗的历程的著作《为什么要废除死刑》于2000年获得费米纳评论奖。他还是众多历史和政治评论文章和书籍的作者。

    孔多塞是两位作者的精神导师,相隔两百年,他们的诉求相通。两个时代以奇特的方式交融在一起,使得这部传记成为了解、研究孔多塞以及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物和思想绕不过去的著作。

    来源:凤凰读书2017年04月20日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教育者最应懂得和创造幸福——《教师幸福追求之道》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03.28 9:46:21)
  • 《海豚育儿哲学:养育健康、幸福、有学习兴趣的孩子》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6.12.22 14:09:58)
  • 拆掉幸福思维的墙——读清华大学出版社《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 (2016.09.26 15:16:20)
  • 读清华大学出版社《吾心可鉴》:创新是为了救赎,幸福是为了生存 (2016.08.17 9:37:23)
  • 编辑手记丨创新是为了救赎,幸福是为了生存——清华大学出版社《吾心可鉴》带来的澎湃福流  (2016.08.11 10:28:39)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幸福在哪里?》 (2016.07.25 9:12:25)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编辑谈如何做出让0-3岁孩子感到幸福和有趣的书?  (2016.07.20 9:06:25)
  • 轻盈的生活,幸福的人生——《断舍离———正能量翻倍的生活整理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6.06.13 14:34:12)
  • 爱情教育奠定人生温婉的幸福底色——《爱情的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6.02.22 10:54:38)
  • 如何认识幸福——《幸福经济学》上海大学出版社 (2015.12.14 14:55:50)
  • 更多...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