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经济学百年》(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专家推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专家推荐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经济学百年》(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06-20 11:21:35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对于一个历史上是自然经济、集权的社会,又搞了几十年计划经济,不可能产生现代经济学,而又必须脱胎换骨、步入市场经济,准确地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和社会,学习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践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现代经济学,其意义无论如何估计都不会过分。一旦选择了市场经济,我们更需要经济学,在历史上,这是我们的短边。

  一、学习在先期发展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现代经济学,对我们而言无异于免费午餐

  人类的很多认识都是后发的,是在经历了以后的认识。我们是后发展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具有后发优势,而且在经济学的学习方面同样具有后发优势。先期发展的市场经济国家其发展过程有最初的探索、有波澜壮阔的发展,有顺利、有曲折、有成功、有失败、有经验、有教训。作为记录、反映、归纳、总结、前瞻的现代经济学虽抽象而栩栩如生,虽具理论特质却彰显着实践的精髓。先期发展的经济实践基础上诞生和发展的现代经济学,像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的成就一样,是人类共同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光照人类的。当我们从马克思的《资本论》里不仅了解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了解到市场经济运行的相关规律的时候;当我们从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感受到了市场经济的魅力和必然性的时候;当我们从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理解了宏观调控的时候;当我们从马歇尔·罗姆尼(Marshall B.Romney)的《经济学原理》中把握了微观经济运行和个人决策的基本原理的时候;当我们从布莱恩·贝克尔(Brian E. Becker)等的《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中明白了经济学是理解人生的艺术的时候;当我们从新制度经济学中了解了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的时候,我们感到了经济学内容的博大、精深、丰富、饱满、枝繁叶茂和生命力,今天的经济学已经成为了经济学帝国。基于此,我们也感觉到了在学习经济学方面的后发优势。我们可以学习,可以借鉴,可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经济学,我们不必所有的事情都从头走一遍。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深刻地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学习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走向——市场经济不仅有特殊性,而且有共同性。学习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不可能产生的,对于我们又十分重要的现代经济学,无异于免费午餐。面对着发展中的经验,特别是教训,我们更应当充分认识到学习经济学的迫切和重要。

  二、经济学的研究帮助人类选择了市场经济,学习经济学有利于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从大的方面、社会方面而言,经济学在比较中选择了市场经济。现在看来,市场经济确实如亚当·斯密所言,可以富其国而裕其民。三次伟大的工业革命都发生在市场经济国家。凡发达国家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无一例外的都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地区。选择市场经济必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之所以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因为实践证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效用最大,原因在于:其一,各种资源的所有者都会在给定的条件下把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率的地方去,从而使总体资源配置的效率最大。其二,资源配置是通过交易和竞争的方式完成的,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种资源的潜能。其三,市场配置资源的信息是横向传递的,内容真实,传递速度快,社会组织成本小。在行政力量主导的情况下信息是纵向传递的,不仅失真,而且有时滞。其四,市场经济下配置资源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精神使他们最清楚应当如何配置资源。政府需要做的,只是在最少,从而也可能最佳的职能范围内高效地发挥作用。市场和政府各自在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更好地发挥作用,二者的有机组合可以实现体制效率的最大。当然,“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如何组合取决于一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当时面对的任务。“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在给定的条件下发挥好作用。

  三、经济学揭示了规律的特质,告诫我们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

  如果说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首当其冲的条件是选择了什么样的经济体制,那么,几乎和这个条件并列的就是是否遵循了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什么时候人们遵循了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包括人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在不知不觉中的遵循,经济就健康发展,人与自然就和谐相处。人的总福利,即经济福利、社会福利和自然界赋予的福利就会最大。而任何有意无意地对规律的不敬和违背,都会毫无例外、或迟或早地遭到规律的惩罚,并最终由人民群众承受惩罚的后果。由于计划经济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思维方式,人们在无知和不断夸大自我能力的情况下,丧失了起码的规律意识,不断违背经济规律,最终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低效和贫穷而淘汰了计划经济体制本身。而不计自然成本,片面追求GDP,一些地方政府血拼GDP的做法则违背了自然规律,严重的污染造成了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就是对违背自然规律的惩罚。人们在心灵深处对规律必须有最高的敬畏,在实践中必须有规律意识和自觉地遵循规律。

  经济学揭示了规律的特质。规律深藏在现象的背后,在无数偶然中展示着必然,在无序中潜藏着有序。所谓的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可谓一语中的。人们即使限制了“自发”在某一方面、某一时空的表现,“自发”还会从另外的角度、另外的时空表现出来,这就是通常所讲的遭到了规律的惩罚。

  经济学中的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告诫人们,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报告《增长的极限》震惊世界。报告认为快速的、为了增长而增长的经济增长已经严重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平衡。1992年,英国学者理查德·杜思韦特在其《增长的困惑》中再一次详细论述了快速的增长对自然界,从而对人类自身福祉的冲击。该书反思了GNP,认为作为一个交易额的GNP没有反映自给自足的部分,掩盖了无奈的购买、掩盖了对环境的破坏以及分配不公,一些不好的东西,例如车祸也能增加GNP。在此基础上,该书提出了新的衡量发展的标准。这些标准不仅包括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教育、文化活动的水平,以及公平的享有权、人们获得工作的难易程度、用于休闲的时间以及社区的和谐等,新标准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清新的空气、卫生的饮用水、优质的食品以及动植物的多样性。人类与自然界是一个大系统,丰富多彩、充满生机的自然界本身就是人类福祉,破坏了自然界不仅破坏了当代人的福祉,也破坏了子孙的福祉。

  经济学的研究告诉人们,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更容易遵循经济规律,原因在于分散的个体谁也不能左右市场,只能顺应市场,这就在冥冥中遵循了经济规律。前提是把政府职能限制在最小从而最好的范围内。如果不是这样而是行政力量强大到无所不能、为所欲为的程度,又觉得自己“似乎有知识”(哈耶克语),违背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就成了逻辑必然。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必须靠制度。靠着制度的制约和平静而自然的心态最容易遵循规律,没有制度制约的亢奋和头脑发热,最容易违背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不仅在国家和社会层面上要遵循经济规律,作为个体的人也要了解大势,遵循经济规律。就微观层面而论,包括企业和个人,必须把思维方式转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从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基本要求出发去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简单地说,这些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法则可以概括为:(1)只有在社会承认你的产品和服务的时候,生产者才能实现价值和盈利。这是一个惊险的跳跃。你必须以清醒的头脑前瞻性地面对市场,而不是政府。(2)你必须发挥你的比较优势,在社会、组织、市场中寻找到你的最佳位置,但你不能故步自封,陶醉于低层次的比较优势,而要不断地提升自己。(3)你必须有核心竞争力。工业文明的基因是精细化,如果没有市场需求,没有核心技术,仅仅有资本是支撑不了一个产业和一个企业的。(4)你必须遵循投入和产出的定律,如果不能盈利,而是一直亏损,那将难以为继。(5)你必须了解大势,认识大势,把握大势,顺应大势。经济学是理解人生的艺术,除了上述谈到的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之外,经济学还探讨了婚姻、家庭、歧视、犯罪等等,经济学的学习可以使我们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

  四、学习经济学,有助于把人们特别是干部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转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

  美国学者查尔斯·都希格在其《习惯的力量》中指出,我们每天做出的大部分选择似乎都是精心考虑的决策结果,其实不然,这些选择都是习惯的结果。在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由于习惯的力量,一些人,特别是一些干部,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不协调,依然习惯于“拍脑袋”决策,动辄大手笔的政绩工程。由是我们必须改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习惯,塑造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学习现代经济学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市场经济,转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经济学百年》(第三版)选择和评介了百年来经济学的经典,涵盖了经济学的各个方面,相信会对理解市场经济体制,理解经济趋势,理解和把握经济规律、经济政策,塑造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极具帮助。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系统思维和全息视角下的经济学理论创新——评述独立学者甘润远新著《螺网理论》 (2017.06.01 13:59:43)
  • 系统的经济学与偏执的基因——简评甘润远专著《螺网理论》 (2017.06.01 13:52:04)
  • 浙江大学出版社《经济学的真理》: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弗兰克·奈特的重要文集 (2017.03.31 8:35:13)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李永强推荐《读懂中国发展的政治经济学》 (2017.03.01 9:25:16)
  • 8种图书入选第七届优秀通俗理论读物 其中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十五讲》  (2016.09.20 13:46:59)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复兴——人大社《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5讲》 (2016.05.26 9:06:38)
  • 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十五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05.16 13:44:10)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贺耀敏:中国的发展呼唤中国经济学的繁荣 (2016.05.16 8:58:21)
  • 跟经济学家一起去旅游——《山不转水转——一个经济学家的山河纪行》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04.25 8:49:46)
  • 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魅力——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十五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04.15 9:26:50)
  • 更多...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