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面对面的沟通,共同建设新课程 - 教材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教材论坛
面对面的沟通,共同建设新课程
——访东北师大出版社总编辑吴长安
2003-07-03 16:13:15  来源: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如火如荼地展开,新课程师资培训教材的开发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此,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东北师大出版社总编辑吴长安。

 问:东北师大出版社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开发方面走过了怎样的历程?
 答:东北师大出版社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开发方面已经走过了10年的历程。从1993年到1997年,我社开发了以中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和教学技能训练为核心内容的继续教育教材,例如《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丛书》由于针对性强、容易操作,在当时受到了广大小学教师的欢迎。从1998年到2001年,我社又依据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为主要依据,开发了一系列公共课和学科继续教育教材,其中的《邓小平理论概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从2001年的下半年开始,我社又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势的发展,迅速地转入新课程师资培训教材的开发上。

 问:在新课程师资培训教材的开发上,贵社是怎样形成自己的选题思路?
 答:为了开发出真正满足广大教师教学需求的新课程培训教材,我社要求有关编辑和发行人员深入教师培训的第一线,向课程标准研制的专家请教,向各级培训者请教,向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请教,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共同建设新课程。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应该在广大中小学教师和新课程之间架设一座便捷、顺畅的桥梁,这就是《聚焦新课程系列丛书》。

 问:《聚焦新课程系列丛书》包括哪几个系列?
 答:《聚焦新课程系列丛书》包括以下几个系列:课程标准解析系列、创新教学设计系列、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类、典型课示例系列和学科教学评价系列。为了让教师掌握新的课程标准,设计了“课程标准解析”系列;为了让教师能够按照新课程理念去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创新教学设计”系列;为了让教师了解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异同,设计了“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系列;为了让教师能迅速地上好一堂新课程理念下的典型课,设计了“典型课示例”系列;为了让教师掌握新课程全新的评价理念,设计了“学科教学评价”系列。

 为了使《聚焦新课程系列丛书》更加完善,更加贴近教学实际,我们还对这套丛书进行了延伸开发,设计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新课程资源库”两个系列,为广大教师奉献一套完整的、全新的新课程培训资源。

 问:这套丛书在整体上有什么特点?
 答:这套丛书在整体上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个是深人到学科这一个层次。我们的想法就是把新课程培训教材在学科层次上做深、做细、做出特色。另一个就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每一个系列在讲述理论内容的同时,都安排了许多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的案例。而且,这些案例都来自国家级课程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级培训者培训班,具有鲜活、典型和示范的特点。即使在“课程标准解析”这一系列教材的编写上,作者也十分注重安排许多实际的教学案例,以帮助广大教师理解理论性很强的内容。

 问:这套丛书的作者队伍情况如何?
 答:这套丛书的作者绝大多数都是课程标准研制组的知名专家、学者,有15位之多,分布在几乎每个中小学学科,他们撰写书稿使用的都是课程标准研制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明显的权威性和前瞻性。

 问:最后,您能否为广大的新课程实施者谈一下贵社的设想和希望?
 答:我们愿与广大的新课程实施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共同建设新课程,开发出一流的、实用的新课程师资培训资源。 (李 挥)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3.7.2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