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大西岛》的魅力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大西岛》的魅力
郭宏安
2003-07-08 11:15:44  来源:  
 
 《大西岛》,这是一本1919年出版的法国小说,作者是彼埃尔·博努瓦,法兰西学士院院士。小说不长,译成中文仅200页。如果你有一整夜的空闲,我建议你翻开它,激情或狂热会攫住你,使你不忍释手,非一气终卷不可。当你合上书本、恢复平静的时候,你会问:一本近百年前出版的小说,今天读起来仍不失新鲜,它的魅力来自何处?

 大西岛,又名大西洋岛或大西洲,或音译为亚特兰蒂斯,传说中是一个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文明昌盛的岛屿,柏拉图说,它于公元前9600年某日忽为海浪所吞,从此杳无踪迹。人们在希腊的克里特岛,在撒哈拉,在德国的赫尔戈兰岛,在墨西哥,在其他许多地方,寻找蛛丝马迹,试图确定它的方位。近有考古发现,说它就是希腊在爱琴海中的桑托兰岛。此聊备一说而已。不过,由此引发出一系列的名著,不可不知,例如培根的《新大西岛》。博努瓦的《大西岛》则另有说法,它不是为海浪所吞,而是由于水的簇拥,在古撒哈拉海中“浮现”出一岛,围着两圈陆地和三圈干涸的海水,中间是一块肥沃的绿洲,住着美艳而冷酷的女王。他的这种说法,不具考古实证的意义,但是出于大胆瑰丽的想象,却是一个演绎小说的绝妙舞台。出手便奇,配得上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

 《大西岛》的魅力来自何处呢?

 一氛围。让·斯塔罗宾斯基说:“被隐藏的东西使人着迷。”大西岛就是一个“被隐藏”的地方。随着德·圣-亚威的叙述,人们不由自主地一步步接近大西岛,大西岛的秘密被一层层揭开,但是他如何杀死莫朗日上尉仍如一团迷雾,细节被隐去了。6年之后,背负着弑友之名的德·圣-亚威上尉又要和费里埃中尉一起重返大西岛,拼得一死也要品尝昂蒂内阿的爱情,甘愿被制成希腊铜的铸像,编上号放在红石厅的壁龛里。为什么他们要像飞蛾扑火一样地靠近燃烧的火苗?为什么他们要背叛“家庭、祖国、荣誉”而倾心于噬人的爱情?整个小说周围荡漾着一重神秘的氤氲,而这神秘由一种忧郁的语调叙述出来,犹如一片冰冷的薄雾弥漫在闷热的大地上,仿佛有一双凄凉而执着的眼睛在望着你。

 二风景。我们是在撒哈拉,我们的眼前是一片沙漠和戈壁的景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西岛》的风景描写给人一种单调而又阔大的感觉,风景的构成非常单纯,而元素的描绘却异常丰富。孤烟直上,落日浑圆,大漠的景致只是在天上,于是“天空”成为《大西岛》风景的主体。且看博努瓦对于天空的描绘,就看他使用的形容词吧:玫瑰色的,银色的,紫黑,白色的,苍白的,紫色帷幔,火红的,殷红的,橙色的,深蓝,淡黄色,泛白的,淡丁香色,等等。大西岛的中心霍加尔高原,景色则判若天壤,一派青山绿水花团锦簇的风光。《大西岛》的风景描写是简约的,与古典小说中大段的景物描绘不同,往往只是一、两行文字,却与人物的行动紧密相连,对气氛的烘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历史。《大西岛》的情节是在一个真实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这个背景就是法国的殖民扩张。德·圣-亚威中尉的探险活动主要是“看看南霍加尔”,“确信阿西塔朗的图阿雷格人与塞努西教团的关系是否一直像他们同意杀害弗拉斯泰尔考察团那个时候那样友好”。弗拉斯泰尔是一名军官,1881年在撒哈拉沙漠考察时被图阿雷格人杀害,而塞努西教团是反对基督教的,其时正与图阿雷格人联合,试图结束法国人的统治。书中的一位少校说得好:“有朝一日,可以写一部法国殖民扩张的不寻常的绝妙历史。法国的殖民扩张,如果不是迫使政府,那就总是背着政府来进行的。”然而,德·圣-亚威中尉的冒险经历,与法国政府的殖民扩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极具讽刺意味。

 四人物。《大西岛》的人物主要有三个:德·圣-亚威中尉、莫朗日上尉和大西岛女王昂蒂内阿。德·圣-亚威中尉勇敢而略带忧郁,对现代文明的庸碌充满了恐惧和厌恶,宁愿在孤独的探险中寻求逃避;莫朗日上尉坚强而不乏渊博,对知识的追求充满了向往,却在死亡的威胁下守护着友谊;昂蒂内阿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对男人的始乱终弃恨之入骨,自认为背负着为天下多情女子复仇的使命。其他人物亦有可说,例如勒麦日先生,他表面滑稽而实际上非常严肃,因为他的博学给小说和昂蒂内阿的心理动机提供了存在的基础,塔尼-杰尔佳对故乡的眷恋则有一种悲剧的意味。还有一个人物我们不要忘记,那就是费里埃中尉,虽然着墨不多,却是贯穿始终的人物,因为他是德·圣-亚威上尉的倾诉对象。

 五心理。对现实生活的污泥浊水的恐惧和厌恶,在孤独的探险中寻求解脱和快乐,这是德·圣-亚威上尉的一切行动的心理基础。但是,他欲得孤独而不能,不得已同莫朗日上尉一起上路,去撒哈拉沙漠的中部探险。在由铭文引导的、向着他们的命运前进的道路上,他由戒备、怀疑到信任、到产生裂痕直至因嫉妒而杀了莫朗日,他由试图杀了昂蒂内阿到逃离霍加尔、穿越干渴之国再到顶着怀疑的目光生活了6年、又一次迎着命运走上通向恐怖之国的道路,去追求“一种未经探察的、未被玷污的本质”,即“一种神秘的爱情”,这中间的曲折变化,小说都交代得清楚而细腻,要言不烦,点到而已,重要的是人物的行动,是建立在一定的心理基础上的人物的行动。

 六典故。大西岛中大量使用历史、文学、地理、考古等知识和典故,除小说中的人物外,奇遇诸人皆有来历,且赋予真名实姓,历史则实有其事,加以时间和空间上的巧妙配合,给人以身临其境、似真若实之感。《大西岛》的故事原有所本,作者又研究了大量的历史、地理、考古方面的有关专门著作,所以,小说完全是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展开,其虚构性和创造性是可信的,也满足了一部分文化修养较高的读者的需要,除了得到小说的愉悦之外,还有知识的享受。其实,《大西岛》的典故的使用并非为了可读性,而是在细节的荒诞可笑之外,暗含着深意,比方第十三章《基托米尔的哥萨克的公选首领的故事》,看似赘笔,实则暗示:那个昂蒂内阿可能是“一个波兰醉鬼和马博夫区的一个妓女的私生女”。

 七哲理。有没有一个深刻的哲理是优秀的通俗小说和普通的通俗小说的分界线,有,则使小说升华;没有,则只不过是讲一个艳情故事罢了。怀着九死一生、百折不回的激情追求“一种未被探察的、未被玷污的本质”,这就是《大西岛》的哲理。这激情,小说提供了形象化的说明:“一只大飞虫从窗子飞了进来,他嗡嗡叫着,撞在涂泥的墙上,又反弹到回光灯的球形灯罩上,最后,被依然很高的烛火烧着了翅膀,跌在白纸上。”这本质,小说概括为“一种神秘的爱情”:“展示他们的爱情秘密的人应该感到羞耻。撒哈拉在昂蒂内阿周围布下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因此,这个女人的最复杂的苛求实际上比你的婚姻更腼腆、更贞洁,……”其实,爱情,故乡之情,对于知识的追求,不都需要一种激情吗?

 八故事。加缪说,“故事”是一个小说读者的永恒需要。博努瓦作为一个小说家,其最主要的才能,就是善于编故事,所谓“善于编故事”,就是故事要编得好,还要讲得好。《大西岛》的故事编得好,好在两个探险的军官,一个冷静而笃于友谊,为了学问的探求拒绝了女王的爱情;一个浪漫而稍嫌卤莽,女王的爱情使他丧失了理智而杀了同伴。出乎意料的是,冒死逃出恐怖之国的德·圣-亚威中尉却在6年之后又走上了不归路。《大西岛》的故事讲得好,好在一个爱情故事在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却把笔墨用在达到高潮之前的过程上。塞格海尔-本-塞伊赫,勒麦日先生,卡西米尔伯爵,塔尼-杰尔佳,还有费里埃中尉,这些人的言论和行动无不投向一个方向,即昂蒂内阿的爱情,一种裹着温柔的外衣的“复仇”。氛围,风景,历史,人物,心理,典故,哲理,协力支撑着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而这个故事从小说开篇一封“卷首的信”即牢牢地抓住了读者,使之不能不跟着它的线索亦步亦趋,结尾则与之遥相呼应,大有“篇终接混茫”的意思。

 凡此八端,造就了《大西岛》的魅力。小说发表之初,著名评论家保尔·苏代颇不以为然,说它“只不过是一部冒险小说而已”。但是,作为冒险小说,《大西岛》与一般的冒险小说是不同的。小说的叙述弥漫着一种诗意,使它具有诡奇壮丽而疏朗劲健的美感。它于当年获得法兰西学士院小说大奖,看来是实至名归。


  《大西岛》[法]波埃尔·博努瓦著,郭宏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摘自《中华读书报》2003年5月28日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