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德国物权法概述与实体土地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德国物权法概述与实体土地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8-04-18 10:11:40  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日前,2017年上海版权“走出去”扶持项目评选揭晓—— 《中国能源新战略--页岩气出版工程(第一辑)》(英语版)等30个项目入围。此次评选主要资助三类作品:一是重点扶持已签订出版合同的“走出去”项目,有21个项目获评;二是对已“走出去”的项目采取回溯性资助,有5个项目获评;三是对有输出意向的“走出去”项目,主要从体现中华历史文化主题以及国际影响力等因素作考量,有4个项目获评。本次评选共收到全市14家出版单位申报的48个项目。

    著者前言

    德国物权法属于德国私法核心领域之一,和立法、判例、法学研究相辅相成,历经了长期发展。在实践应用中,物权法不论对私人、企业,还是对信贷经济等都有重要意义。

    非常高兴中国政法大学王强副教授翻译了我写的物权法著作当中很重要的部分,即物权法的基础和实体土地法。王先生缜密、审慎的翻译给我印象颇深。在我们之间频繁的谈话交流中,我们多次探讨了德国物权法中一些概念及术语的中文译法。另外,王先生还多次指出了本著作德文原著中不清楚之处和一些小错误。从这一角度而言,本著作的德文原文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王先生。

    王先生计划继续将本著作其他一些部分译为中文,令我非常高兴。衷心希望他未来的译介能继续为促进德中之间的法学比较和司法对话做出贡献。

                                                                    Urs Peter Gruber乌尔斯·彼得·格鲁贝尔

    译者前言

    《德国物权法概述与实体土地法》(以下简称译著)是德国美因茨大学民法学教授格鲁贝尔博士(Univ. -Prof.  Dr.  Urs Peter Gruber) 倾数年心血撰写而成的《德国物权法》(以下简称著作)的一部分。该著作由格鲁贝尔教授在其已故先师,原美因茨大学民法学教授,德国法学家穆勒博士(Univ. -Prof.  Dr.  Klaus Müller)生前于1997年撰写的物权法教科书基础上,彻底扩展并改写而成,由德国法学界久负盛名的专业出版社贝克(C.  H.  BECK)出版社2016年审校出版。著作一书结构依傍以《德国民法典》(以下简称BGB)物权法编为核心的德国物权法脉络体系,与其相辅相成,环环相扣。全书由下列内容构成:

    第一编“物权法基本原则及总则”,包括: 第一章“物权法的基础”、第二章“所有权”、第三章“占有”、第四章“基于所有权的返还请求权”、第五章“所有人与占有人之关系”、第六章“除去和不作为请求权 ”、第七章“共有”。

    第二编“动产物权法”,包括: 第八章“动产之交付”、第九章“交付方式外所有权之取得和丧失”、第十章“关于拾得之权利”、第十一章“动产用益权”、第十二章:“动产质权”。

    第三编“不动产物权法”,包括: 第十三章“土地之概念”、第十四章“土地程序法和土地登记簿的更正与异议 ”、第十五章“实体土地法 ”、第十六章“作为土地定限物权的用益物权”、第十七章“土地质权(主要包括抵押权、土地债务、物上负担)”、第十八章“地上权”、第十九章“住房所有权”。 

    著作(包括译著在内),无论是阐释法学内容,还是分析论述之方法,都值得我国物权法及其他民法领域借鉴。但鉴于著作篇幅巨大,内涵深奥,征引浩繁,若全部译完,必将耗时巨大。而且德国物权法各分支领域内在逻辑联系虽然明晰,但毕竟错综复杂; 并且各分支领域皆蕴含精深奥妙的法理内涵,有不同历史渊源与独特之处。因此,译出整部著作,对读者而言难以纲举目张,亦难面面俱到地领会,更无法有的放矢地再现著作对不同专业领域的深度诠释。按相关逻辑体系选择著作中的章节译出,可较好地解决上述矛盾与问题。而之所以将译著作为系统译介著作的切入点,首先是因为整个译介策略拟从不动产物权法出发,再者译著所针对实体土地法(著作第十五章)系不动产物权法基础之基础,上承土地概念、土地程序法、土地登记簿等实务性基本内容,下启用益权及包含抵押权、土地债务、物上负担在内的土地质权等德国物权法核心法律机制。译出物权法的基础(著作第一章),则旨在使读者对德国物权法,尤其对分离原则、抽象原则等物权法框架结构和典型原则先有概览。

    译著主要围绕德国物权法第2章(土地权利通则)BGB第873条以下、第5章(先买权)BGB第1094条以下、《德国土地登记法》及《德国土地登记法执行条例》中相关条款展开阐释与分析。和著作其他章节一样,译著交代条款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对条款完成法学阐释,再以其为铺垫,进一步推进论述分析。此点使译著和著作其他章节具备类似物权法专门详注之功能。就此而言,著作包括译著既是缜密系统的物权法著作,一定程度上又可充当对物权法(包括实体土地法)的专门详注。著作包括译著具体有以下优点:

    1宏观层面上,著作一方面将物权法作为完整法学体系整体阐释; 另一方面,鉴于德国民法,尤其是BGB的法典汇编逻辑体系,在论述分析过程中,包括分析相关法学、判例立场观点的过程中,著作又适时有效地同BGB的总则、债务关系法、亲属法、继承法等领域相关内容有机联系,而不是把物权法问题孤立看待。这一论述理念也显著体现于译著中。

    2微观层面上,著作论述脉络明晰,步步为营,层层深入,主次鲜明。例如,分析相关法学观点、判例立场时,译著尽量兼顾正反两面或多个视角,通过客观、综合论证指出该法学观点、判例立场之局限,然后提出著者自己的观点或结论。此外,译著中几乎就每一法条在实际应用中涉及的重点、难点问题,都举出例子或做出提示性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3著作引证周详,论证缜密。除适时、合理、频繁援用或类推应用BGB其他领域相关条款外,译著即广为参照《德国民法典施行法》《德国民事诉讼法》和其他专门法如《德国土地登记法》《德国土地登记法执行条例》《德国破产法》《德国建筑法》《德国公证证书法》《德国家事程序及非讼事件程序法》《德国强制拍卖与强制管理法》《德国建筑法》相关条款。译著所阐释的实体土地法条款的适用范围与弹性因而得以扩展。
        
    4译著另一显著特点是论述分析的时效性和实用性。译著实时跟踪和呈现了过去几十年中直至当前立法界、各级法院判例、法学界(包括德国最具影响力的主要专业学术期刊)     参见本译著的缩略语目录。涉及实体土地法各细分领域的最新发展。此外,译著还充分依托和开发德国民法体系中成熟完善的专门注解体系,如《德国民法典Bamberger/Roth注解》《德国民法典Erman注解》《德国民法典慕尼黑注解》《德国民法典诺莫斯注解》《德国民法典Palandt注解》等德国主要民法专门详注对实体土地法条款之注解。

    鉴于我国土地物权法,尤其是土地质权立法亟需进一步完善、系统、细分,译者遵循前述译介策略,计划在译著出版后译出主要包括抵押权、土地债务、物上负担在内的土地质权(著作第十七章),也可能会补上因时间仓促未包括于本译著内但十分重要的土地程序法(著作第十四章)。之后,将一并译出有关用益物权、地上权、住房所有权(著作第十六、十八、十九章)之内容。依照该脉络体系,译者希望将一部体系化的德国大部头物权法著作中关于不动产物权法之内容系统地译介到我国。

    翻译《德国物权法概述与实体土地法》对译者来说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既考验耐力、毅力,又考验目力、学力,绝非单纯借助语言转化完成重复性表达。虽然现在国内对各类译著的科研分值越降越低,但译者坚持认为,决不应因此而忽视或放弃译介,尤其是译介优秀的法学作品。BGB对世界诸国尤其是中国民法产生了并仍在产生着深远影响,与BGB有关的集大成法学著作更是比比皆是。在以科研分为导向的功利与浮躁的学术气氛中,沉下心来精读、精解、精学、精译一些有价值的法学著作或其中的重要内容已愈发必要。完成译著,对译者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一个精准理解和系统梳理相关概念、法理、术语语境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揣摩推敲、精准再表达法学内涵、法理逻辑的过程,甚至是对BGB进一步理解和诠释的过程。为便于读者阅读理解,译者在译著中增加了一些自己的脚注,并在方括号“[]”中对个别语句做了辅助性补充。本译著顺利出版,首先感谢著者格鲁贝尔教授抽出宝贵时间为本人详细讲解和澄清有关问题、概念,另外感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阚明旗主任、程传省、马旭、高露等编辑人员的支持。

    2015年3月,曾给予了译者严师慈父般关爱、支持,精神尊师般教诲、鞭策的德国原基尔大学法学教授、前基尔大学校长,德国著名法学家、法史学家汉斯•哈腾豪尔先生(Prof. Dr. iur.Hans Hattenhauer)不幸辞世。作为德国杰出的当代法学家,先生的人品、学品、学术造诣、治学态度、人格力量永远是本人效法之楷模。先生不在意译者驽钝浅薄,在做人治学上屡屡指点迷津。先生不仅在本人撰写博士论文过程中不厌其烦地悉心指导和修改,在人生重大关头,也给予引导、鼓励和关爱。每每忆起先生的音容笑貌和对本人的教诲策励,至今仍哀痛于怀,泪盈于眶。对于先生的教导,本人将终生受用,没齿难忘。感激之情,于此只言片语无法表其一二,只能将此微薄译著献给先生,以示对其纪念。

    德国物权法作为BGB的一部分,和整部BGB一样缜密复杂、博大精深,因此精准译出诸如著作包括译著在内的、兼有注解功能而扎实透彻的物权法专著也绝非易事。译者常感学力欠乏,能否精准传达其精髓,有待读者评判。译文谬误疏漏之处,系译者一人之咎。本人尊读者为良师益友,疏误欠缺之处,望不吝指教(本人电邮地址: wqlaufer@163.com)。

                                                                                    译者王强
                                                                                 2016年3月9日
                                                                                    于北京谨识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社会保障法请求权体系之架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8.03.13 15:18:22)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日本倒产法概述》 (2018.01.24 15:09:48)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日本倒产法概述》 (2018.01.04 15:14:20)
  • 听证制度维护当事人权益用程序化解兴奋剂争议《我国兴奋剂违规行为听证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7.12.28 15:24:27)
  • 《法律与文学:可能性及研究视角》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7.12.21 11:21:44)
  • 去除现实与网络管辖鸿沟 寻找网络安全之道《网络犯罪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7.12.21 9:27:58)
  • 《法院执行实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7.09.26 16:58:47)
  • 《考研英语写作高分进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7.08.10 13:11:50)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自然科学史》 (2017.08.07 18:34:41)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推荐书目(12种) (2017.07.21 15:25:02)
  • 更多...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