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8-05-18有一个地方,记录着世界古往今来的变迁,它是人类历史和文明的缩影。通过它,我们可以穿越时空,聆听遥远时代的回声。
故宫、卢浮宫、大都会、大英博物馆,对于那些世界级的博物馆,也许你能不假思索报出很多名字来,但博物馆中的一些奇妙故事,或许你从未探寻。

 
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
来一场博物馆奇妙旅吧~

大英博物馆的故事
1759年1月15日
大英博物馆成为全球第一家对公众开放的综合性博物馆
由此成为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 
博物馆历史上最令人惋惜的事
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后不到10年,因为农作物歉收,英国社会面临饥饿的威胁。饥饿时代中的1845年,发生了博物馆历史上最令人惋惜的事件。
英国相当重视历史记录,所以这个事件留下了明确的时间记录。2月7日下午3点45分,一个年轻人持刀将展示室一只非常优美的壶砍得粉碎。那只壶是汉密尔顿爵士在罗马取得、后来让渡给波特兰德公爵夫人的,因此被称为“波特兰德壶”。大英博物馆从公爵夫人处借来展示,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
根据警方调查,犯人自称是住在耶卡街的爱德华•罗伊德,据他本人说,他是都柏林名校圣三一学院的学生,但调查后证实是谎称,其实他只在圣三一学院念了几个月便遭退学。19岁,爱尔兰人,真正的名字是威廉•劳埃德。
这只壶在大英博物馆的古代美术品中被认为是最优美的收藏品,它是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世纪左右的作品,壶上有精巧的玻璃浮雕,结果这只精致的壶惨不忍睹地化成两百多片碎片。
事件发生的那天相当寒冷,展示室中没有任何一位监视的馆员可以来阻止这位疯狂的青年。

劳埃德在法庭上辩解道:我的确破坏了那只壶。我之所以犯下这桩罪,是因为这个星期我心烦意乱,想要发泄苦闷。当时我的情绪变得很亢奋,看到任何东西都想破坏。
他因毁损器物罪,被判罚款3英镑与重劳动2个月,但因为他全部财产只有9便士,于是便被关进监牢,但是由于一位无名的善心人士代他缴了3英镑的罚款,2天后他就被释放了。世人认为那位无名的善心人士是波特兰德公爵。
馆长亨利•艾利斯爵士知悉后赶紧写道歉函给公爵,旋即收到下列的回信:理事诸公请放心,壶被破坏是因为博物馆事务当局的警备漏洞而导致的不幸。当局无法对不特定多数的参观者仔细限制,理事会也不可能采取滴水不漏的保安措施,不管破坏壶的人是谁,那个人一定是精神失常。我很高兴那个精神失常之人生命无虞。
历史学家证明,18世纪40年代的饥荒在爱尔兰状况最悲惨,谁能断言这位疯狂爱尔兰青年的犯罪与他母国社会的不安无关?若从这点思考,法庭对犯人的一连串宽大处分,可以说是充满人情味。就如公爵所说,这个事件没有危害到人命是值得庆贺的。
木乃伊诅咒的传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23年,大英博物馆的年度参观者超过100万人。加上霍华德•卡特发掘出埃及第18代国王图坦卡门(公元前1370-前1352)的陵墓,引起英国社会很大回响,间接地也使得古代埃及相关展示室的参观者大幅增加。之后,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之外,大英博物馆参观者人数逐年增加。在古代埃及展示物之中,有一具于1889年收藏的木乃伊,传说放置那具木乃伊棺木的棺盖与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有神秘的关联。那具木乃伊被称为“阿蒙•拉”,放在博物馆的埃及木乃伊展示室。
传说搬运这具木乃伊的时候,发生很多死亡与意外事件。为这具木乃伊照相的摄影师,冲洗底片时发现底片上有一张表情恐怖的女性脸孔,那位摄影师因太过惊吓而自杀。也有人说亲眼目击有幽灵从棺木出现,打扫展示室的人也说曾看到遭遇意外事故去世的人影。
由于接二连三发生这种不祥的事,埃及部门的部长就把那具棺木的棺盖卖给一位美国人。这美国人带着棺盖于1912年从南安普敦港搭泰坦尼克号赴纽约。4月14日,船在北大西洋撞到浮流冰山而沉没。当时棺盖浮在海上,好几名乘客或扶或乘坐其上而获救,但是最后棺盖却在加拿大的圣劳伦斯沉没。
不过,这则传言却遭大英博物馆全盘否定。根据当时发言澄清的巴吉部长的说法,真相是这样的:大英博物馆所拥有的并非引起那桩事件的木乃伊和棺盖。理事会也没有卖任何收藏品的权限。既没有卖棺盖给美国人,棺盖没搬上泰坦尼克号,自然也没运到美国。馆藏的棺盖现在还在二楼埃及展示室里。
谣言本来就容易夸大、添油加醋。尽管如此,位于大英博物馆北侧二楼的木乃伊展示室,可能还是会让参观者毛骨悚然也说不定。我也曾经数度参观过那间展示室,参观者多的时候不觉得有任何怪异,但是只有我一人时,老实说,心里也感觉很诡异。

大英博物馆的木乃伊种类丰富,绝大部分被包裹完整并施以彩绘,但也有的被打开了包裹,完全暴露在空气之中。除了成人的木乃伊外,这里还藏有儿童和猫的木乃伊。
埃尔金伯爵的苦难
在大英博物馆250年的历史中,评价最高的收藏物应该是希腊帕台农神殿的大理石雕刻群。这项伟大的世界遗产是在拿破仑帝国没落后的1816年,英国以国家经费向埃尔金伯爵购买的,相当于卢浮宫美术馆里米罗的维纳斯像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大英博物馆最骄傲的馆藏。

著名的帕台农神殿坐落于希腊的卫城当中。它是雅典政治家Perikles(于公元前429年逝世)设计的宏伟建筑群的中心。该神殿规模宏伟,使用了大量的大理石,意在展现这座城市在其帝国鼎盛时期的实力和财富。
帕台农神殿的雕刻长期以来被称为“埃尔金大理石雕刻群”,现在收藏在馆内西端的杜维恩展示室。埃尔金伯爵从帕台农神殿带回这件大理石雕刻品的经历,简直就是一出高潮迭起的戏剧。
戏剧的演出者埃尔金伯爵的正式名称是第7代埃尔金伯爵,1766年出生于苏格兰,由于哥哥去世,便由他于6岁时继承家系而成为伯爵。在哈罗、西敏寺等公学毕业后,伯爵进入故乡苏格兰的名校圣安德鲁斯大学就读。之后前往巴黎大学继续深造,25岁成为外交官。1799年,埃尔金伯爵在33岁时赴君士坦丁堡担任驻土耳其大使。这样的出身与经历很类似威廉•汉密尔顿。
当时的奥斯曼土耳其是东欧的大帝国,希腊也在其统治之下。如前所述,在威廉•汉密尔顿的影响下,埃尔金伯爵对希腊的古代美术也有浓烈的兴趣。
但是15世纪以来,许多希腊古都雅典的历史遗迹都被信仰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破坏殆尽。矗立在雅典卫城的帕台农神殿是约公元前450年建立的,用来祭祀雅典的守护女神雅典娜。这座神殿经常遭受伊斯兰教徒的掠夺,有一阵子还被充当火药库,后来被废弃而无人闻问。
1801年,埃尔金伯爵为了记录下这座神殿的实际状况,在雅典募集画家和石膏模造工。他甚至邀请祖国的风景画家威廉•透纳,虽然因为透纳不愿意而作罢,但经由汉密尔顿爵士的介绍,那不勒斯的画家乔凡尼•卢西耶里和伊万诺维奇等画家和工匠也加入他的工作行列。
埃尔金伯爵获得土耳其政府让他搬出大理石雕刻群的许可后,便将这些文物用船运回祖国。1803年,当船要进入地中海的基西拉港时,不幸遭遇风暴,运送船因此沉没。埃尔金伯爵只好自掏腰包5000英镑雇请一大批潜水员,花了长达3年时间打捞沉入海底的17个装货箱。
名人约翰逊从未踏入博物馆
18世纪中期,伦敦的文学界和社交界最有分量的人是谁?首屈一指的应该是山姆•约翰逊博士吧。他虽然痛失爱妻,依然在46岁时完成可称为国学的《英语辞典》。国王乔治三世认为他贡献不凡,赠与他年金300英镑,他的后半生身边围绕着很多文人画家,是英国当时文坛的中心人物。
他住在离大英博物馆不远的格福街。他常常带着晚年时为他写传记的弟子波兹威尔到咖啡馆、酒馆或朋友家,和好友高谈阔论,但是不可思议的是,他几乎没去过大英博物馆。
他与大英博物馆最著名的事迹,是他曾经严厉批评博物馆开馆当时的两位副馆长马修•马蒂与查尔斯•莫顿。前者是有名的开业医生,也是作家,写过《伽斯塔•费鲁德伯爵传》等书;后者也是医生,在荷兰莱登学医,于伦敦开业,医术颇获好评,他还曾经发表以“埃及象形文字和中国汉字的关联性”为题的有趣论文,在学术界颇有名声。
约翰逊博士骂马蒂说:“那只黑色的小狗,我真想把他丢到泰晤士河!”又批评莫顿说:“他完全无能,每天无所事事,从来不想发挥指导力,是个投机分子。”
姑且不论他对后者的批评,他对前者的谩骂显现出他个人的情绪。约翰逊博士生活艰苦,埋首编篡《英语辞典》时,曾经去乞求贵族伽斯塔•费鲁德伯爵的经济援助,却吃了闭门羹。而马蒂居然为那种人写自传去拍他马屁,或许因此引起约翰逊博士的不悦。
但是马蒂和莫顿后来都担任大英博物馆馆长,也担任学士院和考古学协会的官员,称得上是当代第一流的人物。事实上记录显示约翰逊曾于1761年取得图书室的入馆证,但是好恶相当强烈的他,大概不愿踏入有这两人任职的大英博物馆。
托马斯•格雷每天都在大英博物馆的图书室里,孜孜不倦地涉猎历史文献,与他成对照的是约翰逊博士,但约翰逊既然致力于编篡辞典,想必不是否定知识之人。他或许是认为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更重于学问吧。

以上摘自《大英博物馆的故事》,修订版即将上市。
大英博物馆有1000多万件藏品、250多年历史。本书以生动的细节故事,描绘了有关世界顶级博物馆的文明瑰宝与历史记忆,充满知性和智慧,却也充满神秘:十九世纪,狄更斯和达尔文在此思索,拜伦、济慈和雪莱因它写下不朽名作;二十世纪,马克斯和列宁在此阅读,甘地、泰戈尔,还有落难的孙中山,陆续来访;十八世纪文坛祭酒的约翰生博士,为何死也从不踏入该博物馆?电影《窈窕淑女》和大英博物馆的关系密切……
出口保夫,1929年日本三重县出生,早稻田大学教育学部英语英文学科教授,牛津大学上级客员教授。现在是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专攻英文学。著有《伦敦塔》、《英国文艺出版史》、《伦敦的夏目漱石》、《伦敦桥物语》、《英国四季历(2卷)》、《英国生活志(2卷)》、《英国红茶的故事》《女王陛下下午喝红茶》、《伦敦小旅行》、《探访南英格兰》、《英国的世纪末》等多种。
来源:浙江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