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从文物古迹里,打捞失落的历史《燕园:文物、古迹与历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从文物古迹里,打捞失落的历史《燕园:文物、古迹与历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一本北大校园的穿越指南手册,一部常读常新的燕园记忆留存
□宋晨希
2018-06-25 10:19:43  来源: 北京大学出版社 
 

    《燕园文物、古迹与历史
    作者:何晋
    版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年5月

  燕园,指的是现在北京大学校园所在地,因为这里以前是燕京大学,故由此得名。1952年全国大学院系调整,北京大学从北京城内旧址迁到西郊燕园,与燕京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北大。

  因燕大和北大学人辈出,数十年来,讲述燕园的书籍为数众多。如侯任之的《燕园史话》,苏勇、樊竞的《燕园史话》,唐克扬的《从废园到燕园》,舒衡哲的《鸣鹤园》,方拥主编的《藏山蕴海——北大建筑与园林》等。每本著作都在探寻燕园建筑、古迹、文物的历史。

  有人说,北京大学约7000亩土地上的建筑与古迹历史已经被发掘殆尽。当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何晋的《燕园:文物、古迹与历史》出版后,首先让人担心的是,它是否在“炒冷饭”,或者仅仅是将前人的研究结论进行总结,然后推出一个通俗易读的简洁版本。

  不过,打开书本之后,读者的顾虑就可以打消了。研究古迹文物就如同研究历史,对于一个话题,任前辈有多少研究成果,但总是能在细节之处寻找到未贴合的缝隙。

  建筑和文物古迹虽然无法在短期内有较大改变,但与之发生关系的人事却不断更迭,不断有新的记忆叠加其上。如果说此前有关“燕园”的书籍发掘的是历史记忆,那么这本书就可以看成是沟通历史与当下的桥梁。

  该书介绍了北大校园里的“淑春园”、“静园”、“燕南园”、“勺园”、“鸣鹤园”、“镜春园”、“朗润园”、“蔚秀园”、“畅春园”和“承泽园”。如果将这本书的目录与侯仁之的经典作品《燕园史话》作对比,会发现二者从目录上来看大体一样,互有涵盖。不过,何晋关注更多的是园林里那些鲜有人注意的古迹和文物细节。

  比如,北京大学西门的石狮。很多人来北大参观,必然会与西门上悬挂的“北京大学”牌匾合影。对于门口矗立的石狮,往往会一扫而过,毕竟,几乎所有深宅大院的王府门口都有类似的石狮。但是,作者却钩沉了这两尊石狮的前世今生。这两尊石狮原为燕大在1924年花费700银元从民间购得,左雄右雌,石狮的基座是典型的四方束腰须弥座。须弥座的构成又分为“上枋”、“上枭”、“束腰”等七个部分。北大校园内虽然还有不少其他的石狮,但无论大小还是精致程度,都不如这一对。

  除了注重讲述文物细节外,作者更加注意将校园中许多文物建立横向联系。比如,在写三孔圆券石拱桥的时候,作者着重分析了中券的“蚣蝮”设计。“蚣蝮”为传说中龙的九子之一,其余的还有椒图、螭吻、狻猊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装饰中最常见的元素。在北大校园里面,除了“蚣蝮”之外,在其他地方,如西校门的门环上、才斋的房顶上、杭爱碑的石座底部等,也可以看到其他龙之子的形象。这一分析,可以让读者了解到北大校园文物古迹在空间上的联系,从而更加完整地体会到文物古迹的装饰之美。

  众所周知,“燕园”里的很多地方曾是清朝王公贵族的王府,有些则是以前圆明园、皇家园林所在之地。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之后,这些园林焚毁殆尽。不过,劫后余生的很多文物遗迹却仍旧保留在燕园内。其中,有些因为后来者的疏忽,造成了无法改变的差错。

  在淑春园内的校友桥和办公楼之间,有一对气势恢宏的华表。这对华表原来是圆明园安佑宫门外的遗物,华表原有五根,1925年燕大建校的时候,有三根运至燕园。后来,燕园中的一根和另一根,被安置在了今天北海之西国家图书馆分馆门前。令人遗憾的是,当年燕大管理者因为没有仔细甄别华表装饰的细节,导致将成对的两根华表中的一根送了出去。现在,燕园内的两根华表和国家图书馆分馆门前的华表都不是真正“成对”的。

  燕园不同于文物博物馆,除了有北大的学生穿梭其中之外,每天也会迎来为数众多的旅游者。文物的保护就成为现在北大管理者必须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此前,因为保护不善,有些建筑已遭破坏。如未名湖畔的石舫,因为岁月久远,再加上游人驻足和冬季冰冻膨胀,在2009年春节期间突然坍塌;未名湖南岸的慈济寺山门,遭到游客的涂鸦;临湖轩院内的一件汉白玉鱼洗在2008年被盗。

  作为北大校园内的一分子,作者在最后呼吁,校方在维护校园环境与秩序之外,“让燕园的文物古迹免遭盗窃、破坏,也是应该考虑的问题。此外,校方自身在校园的拆除、扩建中,也应有长远眼光,充分考虑到对相关文物、古迹的保护,对历史多一份尊重。”(新京报2018-06-23 )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中国上古神话 我们的文化基因——读严优《诸神纪》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02.27 9:07:12)
  • 哈燕社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北京大学出版社《文化工程》序言 (2018.01.22 14:04:05)
  • 读懂现在的中关村——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关村模式:科技+资本双引擎驱动》 (2017.12.15 9:47:06)
  • 年度思想奖——北京大学出版社《假如海洋空荡荡》获第二届“大鹏自然好书奖” (2017.12.14 17:32:21)
  • 《粉丝文化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10.19 13:35:50)
  • 英国为何丢掉了美国?——读《谁丢了美国——英国统治者、美国革命与帝国的命运》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09.28 8:42:47)
  • 《大观红楼:欧丽娟讲红楼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09.27 13:05:23)
  • 《寻路阿富汗: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09.11 11:28:11)
  • 那一代读书人随身携带的“故乡” 《名联观止》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09.04 15:48:40)
  • 一部手绘的草原交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蒙古游牧图》评介 (2017.08.31 9:27:58)
  • 更多...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