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厦门大学出版社《余光中传》编辑手札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厦门大学出版社《余光中传》编辑手札
王鹭鹏
2018-07-18 09:24:22  来源: 厦门大学出版社 
 

    《余光中传徐学

    七十年来,余光中挥笔不歇,诗、文、译、论已逾百种,近一千万字,雅俗共赏的品质,在海内外读者中影响深远,成为华文文学世界一道多年不衰的风景;七十年来,余光中诲人不倦,一直站在大学讲台与各地讲坛上;七十年来,余光中奔波不止,他频频穿梭于两岸,为中文这座文化长城添砖加瓦,是两岸乃至全球华人文化良性互动的推手;七十年来,余光中求索不息,为中国文化把脉招魂,他描述与不断阐发的“乡愁”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关键词。

    然而,余光中也是个多侧面的人。近距离观察,你可以看到,一个认真的学者,不苟的翻译家,写起字来,总是一笔一划方方正正;而在腐儒和道学家眼中却是十足的浪子,不道德的文人。

    一个喜欢开快车的诗人,喜欢一切高速的节奏,在诗歌中赞美飚车;同时也是瑜珈功的修练者,先后养过十多头小鹦鹉并为之精心撰写食谱。

    他酷嗜民族文化,自幼浸淫其中,发掘弘扬,终身不渝;而批评和剖析自己的民族和国人,比谁都坦白、锐利。

    他是浪漫的,写缠绵悱恻的情诗,从不间断,对可爱的女性有用不完的柔情;他又是科学的,搜集古今中外的地图册,钻研大部头的天文书,对地球的画像,世界的脸谱,天象的分布,宇宙的流转十分专业。

    他是平易的民间的,有许多朗朗上口的童诗民谣为证;他又是深奥而神秘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时常有出神入化的创造。

    他并非任何一个教派的信徒,但也不是一个理直气壮的无神论者。总是觉得神境可亲,喜欢瞻仰大教堂,看寺看庙,在那里琢磨一些灵魂的问题。

    他喜好在家中静静欣赏地图,画册和唱片,他也更愿意用脚去丈量世界山川。亲人和朋友视之为诙谐的交谈者,他自称是女生宿舍的舍监……

    种种矛盾集于一身,而这一切描述都不足以表现出他全貌,我们只能说,凡方块字延伸所及,华语汉文流播之处,一提到余光中,总会引起人们敬佩的眼神和会心的微笑,为了他那向星空看齐的生命,为了他那彻夜不熄的桌灯,为了他一篇篇脍灸人口的诗文,为了他一场场锦心绣口的演讲;或者,仅仅为了他在你的《余光中诗选》上那平直方正一丝不苟的签名,虽然他知道这只是一本盗版书……

    今天,已经没有多少人会怀疑中国文学殿堂将要为他辟出一席,由于他对自己的民族和人民,始终坚定不移全心拥抱;由于他的诗文论译在艺术上的卓越超拔,开拓了方块字的表现力。他的抱负和胸襟构成了他名气的骨干,他的文学艺术是他名气的血肉。他的地位是那么坚固和饱满,在经历过那么多兵荒马乱的年代,见证了太多浮游的情感和短促的艺术流星,有这么一支挺立的笔半个世纪屹立不倒,真是中国人的幸事。

    一个多才多艺气度恢弘跨越世纪的生命,需要一本扎实详尽的传记来传扬。

    《余光中传》一问世马上引起各界读者的关注。读者对这本《余光中传》的感受不一,或将其作为伟人传记观赏,欣赏余光中对艺术和时代的挑战。个性的张扬不羁生命的超拔坚毅与艺术的升华与蜕变;或着重于余光中的文学批评和文化论战;或关注余光中的文学创作实践,关注其对抗汉语恶性西化的成绩;或汲汲于吸取余光中翻译观念和技巧。

    《余光中传》的不同凡响有以下三方面。其一,引用材料丰富详实准确。作者徐学为祖国大陆最早从事台湾和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资深学者,三十多年,徐学与余光中过从甚密,该书许多材料观点来自作者与余光中往来的书信,来自作者和余光中多次面谈交流。该书许多内容都经过余光中的校订。《余光中传》不仅有可靠扎实的事例,还有饱满的现场感,可以看到传主许多生活细节创作习性。其二,精雕细作,不是草率匆忙之作。作者与余光中交往二十多年。这本书从写作酝酿到初版到修订再版,前后也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中,作者阅读了余光中的所有作品和绝大部分的访谈和评析,总量超1300万字。其三,努力兼顾传主生命与艺术统一,遵循的是学术性和艺术性合一的写作准则。

    坚持学术性就必须与历史文学、传记文学划清界限。对传主的人生轨迹、主要事迹和思想观点不作任何虚构,言必有据,尽可能避免悬拟对白和“合理想象”的场景描绘。凡传主的言行举止都力求与可资核查的作品、访谈和回忆录完全一致。虽然,传主没有出版过日记、自传书信等私密性的文件,但传主作品前序后跋和自叙自剖的散文极其丰富。熟读和消化这大量的材料,将传主的诗、文、论、译以及文学活动日常生活、熔为一炉,相互生发,细针密线地将其融入传主生命蜕变进程中去。作者在撰写之前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是将这一时期传主所有的文字集中起来,编出每年每月的写作年表,并与所有该时期的回忆口述相参照,以求得真实和立体的观照和评述。

    学术性的另一面是述中有“评”,力戒泛述草评,力求细述精评。学术性当然不排斥主观性,选择、理解、分析、评论都需要主观臆断,不言而喻地含有某种假定性,这无损于学术。相反如果不坚持“评”,以作者之是为是,以作者之非为非,甚至将作者的自剖全然照搬生吞活剥,那才是对学术的伤害。本传在这方面也用力甚勤。

    艺术性指的是对艺术作品的分析要能通透个中玲珑文心。传主诗文双绝,即便是评文论译,也灵动绝妙。要将其丰富的诗文在小小的一本书中艺术再现,除了忍痛割爱,斟酌引用,也需要生发和引申。为此,作者哪怕面对的是一首小诗,有时也反复阅读不下十遍,瞻前顾后,琢磨字句,不敢姿肆,唯恐唐突。即便只是概述和论说事件与背景,也力求行文活泼精当。另外在章节的安排和标题选用上,也煞费苦心,甚至多番改动,力求完美。(本文刊于《中华读书报》2016年11月23日第19版)



    来源: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余光中诗丛》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3.09.04 9:36:13)
  • 入境问俗——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眼中的《麦克米伦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07.11 16:10:46)
  •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