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应用宏观经济学导论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应用宏观经济学导论
2003-07-23 16:51:22  来源:  
 
什么叫做“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与联系?有的人认为,微观经济学是探讨单个消费者的需求行为以及单个生产者的生产行为。这种观点不完全正确。在微观经济学中,在探讨单个消费者行为的时候,我们总是认为在给定收入M的约束之下购买各种商品达到满意度最大。但是,如果消费者得到一笔收入M,首先必须上交个人所得税 ,然后再储蓄其中的一部分,余下的才用作购买各种消费品的开支。在微观经济学中并没有讨论交税的问题与储蓄的问题。如果讨论具有交税与储蓄的单个消费者行为,则是宏观经济学的任务了。如果讨论交税的问题,必然与宏观经济财政政策有关系,如果讨论储蓄的问题,必然与银行的利息率有关系,同时也就与宏观经济货币政策有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微观经济学是讨论没有税收与储蓄情况下消费者的需求行为以及生产者的生产行为,讨论这种情况下产品市场的供求平衡问题。宏观经济学则是更加深入地考虑具有税收与储蓄的产品生产与需求问题;不仅讨论产品市场的供求平衡,而且还讨论劳动市场、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供需平衡问题。在资本市场当中,如果进一步地考虑固定资本的投资与经济增长问题,这属于动态宏观经济学问题。一般地说,如果仅仅讨论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问题,这称之为“封闭型宏观经济学”;如果讨论国际环境下的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问题,这称之为“开放型宏观经济学”。一般在《应用国际贸易学》、《应用国际经济学》的教材中单独讨论“开放型宏观经济学”。本书属于“封闭型宏观经济学”。由于宏观经济学考虑变量更多,如果讨论具有税收与储蓄的多品种的产品市场平衡与增长问题,那么将牵涉很多的变量,所以在一般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总是讨论一种产品或者一个部门的总量模型。对于具有税收与储蓄的多品种的产品市场平衡与增长问题一般放在《数理经济学》或者《可计算一般均衡》教科书当中进行讲授。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经济学研究的是:有限的资源(比如土地、森林、矿山、厂房、设备、劳动工时等等)如何在生产者中分配,生产出的产品又如何在消费者中分配,达到人类现在与未来的最大满足。所以,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如何生产,生产什么,如何分配,以及什么是人类或个人的满意度。 生产什么首先要根据人们的需求,人们的需求来自人们享受一定数量产品之后所获得的满意度。其次要根据生产产品所付出的代价来决定。因此,“需求、供给、需求与供给的均衡以及协调发展下的增长速度”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或者,简单地用八个字“需求、供给、均衡、增长”来表示。在《应用微观经济学》中,我们讨论了没有税收与储蓄情况下多品种产品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境界与马克思最优境界。由于多品种产品的配置问题涉及到很多的变量,所以本书仅仅讨论单品种产品或者一个部门的总供求平衡问题。同时讨论固定资本投资与积累的动态宏观经济增长模型。如果采用完全放任自流的自由经济,那么宏观经济系统可能会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同时伴随着经济萧条,所以,必须采用相应的宏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系统,使之运行在健康的增长轨道上。本书将介绍宏观财政政策与宏观货币政策,并且利用我国的实际数据来探讨宏观经济政策作用下的总供求平衡模型,以及经济增长与波动周期分析。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与自然科学所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自然科学所采用的方法是比较严谨与准确的,而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加艺术”的学问。比如说,人造卫星围绕地球转一圈所带来的误差也许仅仅有几十米,与地球的周长比较起来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再高明的经济学家预测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所带来的误差相对也会比较大。所谓的“艺术性”强调的是人们的经验与感觉的重要性,而所谓的“科学性”强调的是逻辑推理与数学计算的重要性。比如说,在高中的物理学当中有众所周知的“欧姆定律”,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用万用表去测量一个电阻(电阻率为R)的两端电压U与通过这个电阻的电流I, 那么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为:U=I×R 。无论你走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这个数量关系都具有极高的准确度。但是在宏观经济学中,你很难找到一个能经得起反复推敲的数量关系式,而且所给出的计算准确度不仅不高,还随着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不同。但是我们不能抛弃这些数量关系式,因为这些数量关系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系统运动的某些规律。好比是一个画家在画一棵大树的时候,它可以几笔就可以勾画出这棵大树的基本形状。这一张画抓住了这棵大树的某些特征,但是与这棵大树真实形状相去甚远。因此,当我们学习经济学的时候,不要过多地去强调某个数学公式的准确程度,只要这个数学公式确实反映了现实经济变动的主要特征就可以了。

关于宏观经济学的教材

目前宏观经济学的教材种类很多,但是内容统一性尚比较缺乏。宏观经济学的教材统一性比微观经济学更差。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宏观经济学内容十分广泛,而且基本内容仍然在不断地发展变革当中。在自然科学领域,这些问题相对要小。比如说,高等数学的教材在全世界都比较统一,如果一个人在某个大学高等数学考了90分,在相当难度的要求下,在其他大学考试当中也会得到基本类似的分数。但是经济学的情况不是这样,如果一个人在某个大学经济学考了90分,在相当难度的要求下,在其他大学考试当中可能不及格。另外,目前相当数量的宏观经济学教材中反映的实用性不足,有意义的习题相对比较少。本书尽量给出较多的实际应用的例子,让读者感觉到经济学的知识可以应用在日常的实践中。读者还应当注意努力完成本书后面所给出的习题(有些有一定的难度),以增加实践应用的能力。本书还尽量采用深入浅出的叙述方法,使读者尽量地掌握深奥难懂的经济学概念,以便得到迅速广泛地阅读其他经济学书籍的能力。



摘自《应用宏观经济学

来源:清华社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