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护士在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
“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针中的重要内容,把人民健康作为“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当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已由疾病治疗转向疾病预防,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是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更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手段。
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球约50%的人口需要医疗保健,而其中90%的医疗服务需要由护士提供。护士承担两大类主要工作内容,一类是临床护理活动,即帮助患者保持生命、减轻痛苦和促进健康的恢复;另一类则是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活动,即帮助患者、家属和社会人群获得健康相关知识、预防疾病发生、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建立健康相关行为。护士在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目前该内容已被列入全国等级医院评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
高校作为培养未来护士的摇篮,护理继续教育的重要场所,为适应新形势,开设护理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课程,提供科学、系统、有效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校期间,具有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能为服务对象提供恢复健康、健康维护、疾病预防精准教育的方法,这是护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要求,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培养复合型护理人才的需求。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护理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新兴的护理教学,是护理教育领域新突破及传统护理教育模式的重大创新,它对护理教育和健康中国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
历史回顾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护理界不断接受国际先进护理知识的传输,特别是1994年后,应教育部及卫生部邀请,世界卫生组织护理顾问、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护理与健康科学院教授袁剑云博士来华帮助中国护理教育及临床护理改革,提出了系统化整体护理,强调把健康教育与护理理念、护理程序等护理过程环环相扣,形成系统的整体护理。1997年5月中华护理学会邀请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健康教育专家来华讲学,首次将“护理健康教育”概念引入我国,并连续3年在国内各省市多次举办了此项内容的培训,同时成立了护理健康教育研究学术组,指导各医院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工作。1998年10月卫生部医政司在北京举办了“世纪健康行总动员”,会议倡导全国各大型医院护理人员参与健康教育工作,之后把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等级医院护理评审指标、护士执业资格和主管护师晋升考试内容。
三
现实迫切需求
我国护理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起步较晚,目前高校开设该课程尚不普遍,临床护士对该领域知识相对匮乏,一些医院的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仅停留于向患者和服务对象发放健康宣传单的层面。距离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人们的认知,建立健康行为,提升民众健康水平的管理目标尚有较大差距。
四
探索和创新
2003年3月,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包家明教授,在引进国际护理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经验,积累10余年研究与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于2008年在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我国首部《护理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教材,系统阐述了护理健康促进的理论、方法和策略,特别对护理健康教育程序及教育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现国内各高校也逐渐开设该课程,选用该教材,为全国开设本课程提供了及时的教学手段,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为适应新形势需求,推动“互联网+”护理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教学改革,包家明教授组织教学一线教师和科研人员,于2016年启动该书“互联网+”修订工作,并于2018年正式出版第二版——数字化融媒体特色教材,这又是一次有益的创新成果。
图书信息
《护理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 ISBN:978-7-308-17813-6 主编:包家明 字数:449千 定价:49.00元
来源:浙江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