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半半哲学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半半哲学
2002-07-12 14:23:32 来源:
在以西方文化为车头的商品社会里,竞争、拚搏、奋斗,等字眼使人感到—种强烈甚至颇为残酷的气息,人们似乎在比赛准最聪明,谁跑得更快,谁所获最多。也正因此,各式各样的评比,各式各样的考试。比如争着进世界富豪五十人;围棋、拳击等扦种高奖金的赛事;原子弹的生产与数量的日益增多;克隆动物的出现;电脑改朝换代的加速度等等。人们似乎进入了一个失控的“场”里,仿佛坐在一列无人驾驶的高速火车上,越跑越快,危险之极。可以说,整个世界都陷入了一个怪圈、一座迷宫.过于追求外在的东西,而将丰富的人生忽略了。人生当然需要物质上的极大便利,生活上的舒服适意,甚至竞技所带来的“刺激”,但人更需要安全、平和、充实和饱满的精神,需要一种内在的幸福感。这就是,生活是一种态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哲学,在其中包含着深刻的辩证关系。
如果有人今天倡导“半半”的生活态度,反对大福、大富、大成、大贵的生活追求,肯定会被人视为
愚不可及,甚至被认为是矫情。如今是什么年代了,谁不认为钱越多越好,名气越大越好,权力越大越好,女人越多越好,房子越多越宽越好,美食越多越精越好,用度越华越奢越好,这就是所谓“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然而,古人云,若无远虑,必有近忧,这种穷淫奢华的生活追求表面看来是聪明人的明智之举,实际—上潜含着非常大的危险,而这种危险一旦发生,那真是如江河倒悬,不可收拾。认识到这一点,就容易理解“盈满”追求的危险性,确立一种新的人生追求,即“半半哲学”。
所谓“半半哲学”就是既不追求高不可及,也不甘于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而是取中庸的态度,处处以适、以中、以和为好。这种半半生活态度可表现在许多方面:上与下,左与右,前与后,大与小,多与少,厚与薄,阴与阳,刚与柔,快与慢,强与弱,富与贫,贵与贱,成与败,高与低等等。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半半哲学”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半一半,而是一种“界限”,一种“和谐”。矛盾双方具有双向的互动关系。如果”处于“半半”的状态,则人的心情易静而安,不会大起大落。
老子对“半半哲学”之“道”颇有探究,他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就是说,天道,总是让有余的人受损而补偿那些不足者。这里老子向世人警示说,追求盈满的人要注
意,过盈过满必会走向亏和空,所以不可无限度地不满足。老子还说:“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犬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谁能够在混浊中宁静下来并慢慢地得到澄清;谁能够在久处安静之中,使生动活泼慢慢地产生
?
葆有此道的人不追求盈满,因为不满,所以衰退了却能新生。可见,在老子看来,清与浊、安与动,亏与盈、空与满是辩证统—的,不可偏废。老子又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这段话意思是:握得满满的,不如放下为好;捶尖打磨得锋利,不能长久;大富大贵之家,没有能够守得住的,因为富贵之人往往骄而自得,必然自取其祸。在老子看来,满面溢,刚而折,骄而败,富而咎,这是天道,所以他告诫人们不可贪婪不知满足,而应该慎之又慎
!
孔子信奉的是“中庸之道”
,这与老子比较接近。只是老子偏于从自然之“道”的角度来谈盈亏之理,而孔子多从社会、道德和人伦的方面来阐述“中庸”。在《中庸》一书中,
记录了孔子关于中庸的论述。
孔子这样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说:“有喜怒哀乐之情而未表现出来,这叫作“中”;感情表达时合乎节度,这称作“和”。“中”,是天下事物的根本;“和”,是天下遵循的通则。如果人们能达到中和的境界,那么,天地间的一切就会各得其所,万物也会各遂其生了。这里,孔子详细地论述了“中和”的内涵。
之所以没有多少人能够实行中庸之道”,在孔子认为,主要是因为:“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就是说:聪明的人过于聪明,认为它不值得去实行,而愚蠢的人又理解不了。这就造成了“中庸之道”缺乏社会基础,难以推广起来。
“半半哲学”更重要的表现为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生活的艺术,它是以其外表的愚拙朴质而内里的大智大慧为特征的。比如清人李模
(
密庵
)
曾作了一首《半半歌》谈到他的中庸哲学,这个半半歌十分概括和生动地表达了他的人生哲学理想:“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丰读半经廛,半土半姻民眷;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章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饮酒半醋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东单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这首“半半歌”是对中庸哲学的形象阐释,它将天地、人生的种种现象与关系描绘得有声有色,一展无余。其中在对天地万物的悲悯中又有着达观超然的人间情怀。
没有对世界人生的本质性理解,如何能深刻、透彻以至于此。
作者的描写真是妙笔生花,他将天地人间的冷暖、得失、出入、是非、进退、乐悲等都和盘托出,表现出—大智若愚的境界与品位。
今天,人们越来越追求表面的东西,他们往往简单地理解矛盾的两个方面。对满足、成功、富贵、权力等,总是期望达到顶峰,人人在我脚下才好,而对空虚、失败、贫穷、低下等,则惟恐降临于己身。
这样,他们处高位还不自足,处低位却一蹶不振;这两个极端都不会使人安宁和快乐,并且,对高者言,他们难以守成,很快会转人低下
;而对低者言,他们欲速不达,永难成功
。这就造成一种“失败情绪”,成也败,败亦败,一切都在不安与笑意之中。这也可能正是所谓“世纪末情绪”吧
?
(
摘自《逍遥的境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10
月第
1
版,定价:
9
.
00
元。社址:北京海淀区学院路
15
号,邮编:
100083)
来源:书摘
2002.6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