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教育技术的力量【《翻转课堂与高校教学创新》序】厦门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教育技术的力量【《翻转课堂与高校教学创新》序】厦门大学出版社
邬大光
2018-11-30 12:54:13  来源: 厦门大学出版社 
 

   

    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深水区,也是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义。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要提高,课堂是根,是主阵地。只有转变师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达到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目的。目前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断彰显,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以本为本,以本为根,重视本科教学逐渐成为共识。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教学被科研“绑架”,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人才培养,尤其是本科教育。要真正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从源头入手,深入课堂,研究课堂,研究教学,开展微观的课堂教学研究,这正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最为缺乏的。以至于若干年前,就有学者提出“课堂革命”的呼吁;近期,教育部长也提出了“课堂革命”。由此可见,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然而在我国,教学改革的动力一直不足,且有严重下滑的趋势。大学教师几乎什么都研究,却唯独不研究自己的教学。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抨击了大学教师对教育教学研究的漠视:“我们看到了这样荒诞的一幕——无论在备课还是教育评估时,这些毕生致力于研究事业的教授们,竟‘掩耳盗铃’地将有关教与学的实证研究成果束之高阁。”他强烈呼吁哈佛大学的教授们要研究自身的教育实践,因为“很多教师对教学研究中使用的实证研究方法非常熟悉,他们经常用同样的方法去研究其他人类活动和制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博克校长出版了《回归大学之道》一书,而台湾学者将该书译为《大学教了没》。该书出版之后,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极大影响。

    教学与研究孰轻孰重?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研究的关系,一直困扰着高校管理者和教师。高等学校职能的拓展,尤其是科学研究的开展,既给大学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大学职能的异化,即挤压了教学。这一现象在不同国家不同的时间节点,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来。在过去若干年,评价导向的偏移,科研冲击教学在我国尤甚。我一直认为,重视科研是大势所趋,但科研要做到“反哺”教学,如果仅仅是为了“科研而科研”,那就偏离了大学的使命。同时我也坚信:教学也可以“反哺”科研。回顾我国大学的一些老先生,他们的学术起步都是从教学开始,上好一门课,就可以成就一本好教材,出版一本好专著。以至于我一直认为,上一节好课,就相当于写一篇好文章。

    事实早已证明,教学与研究可以做到相互促进,方法就是研究自己的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幸福道路上来。”对于本身就是研究者的大学教师来说,研究自己的教学责无旁贷!研究自己的教学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乐趣,而且也可以转化为研究成果。对于大学教师而言,教学与研究应该成为一体。

    过去二十年,教学技术的变革十分迅速,乃至于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感受到了教育技术的压力。可以说,不同年龄的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有不同的起点。几十年前的老教师对教育技术的了解是从幻灯片开始的,现在的新教师则是从慕课和翻转课堂开始,几乎每一个教师都面临着教育技术的挑战。但真正把教育技术用到课堂上,把翻转课堂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作为长期分管教学的人,既为教学技术的推进迟缓感到无力,也为勇于挑战的年轻人感到高兴。郭建鹏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自从他来到厦门大学工作,就一心扑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不仅自己在教学中尝试翻转课堂,而且还带动其他教师运用翻转课堂,积极参加校内组织的翻转课堂比赛,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工作坊,成了厦大第一批勇于吃螃蟹的年轻人。作为一个年轻的教师,在残酷的科研压力的大背景下,能够“逆潮流而动”,不忘初心,实在难能可贵。

    面对不断弱化的教学,面对没有师生互动的课堂,面对不记笔记的大学生,如何让他们动起来,实在迫在眉睫。感谢郭建鹏在这种背景之下,坚守自己的追求和职业道德。今天大学里面流行一句话:教学就是一个良心活。在我看来,他对翻转课堂的探索,就是在尽自己的良心,他是为数不多的研究自己教学的大学老师。作为一名研究者,郭老师长期以来研究教与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了大量的教育实证研究,研究成果颇丰,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包括10多篇国外教育类SSCI论文。据我所知,这在国内从事实证教学改革研究的学者中是比较少见的。作为一名教师,他热爱教学,没有满足现状、墨守成规,而是勇于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取得了不少的成绩。郭老师近年来积极尝试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他长期在厦门大学以及其他学校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讲座和工作坊,参加教学比赛,开展翻转课堂教改课题实验。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到郭老师的团队中,一道探讨改善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翻转课堂与高校教学创新》一书就是郭建鹏长期探索的成果。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研究即教学,教学即研究。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当前已成为我国教育界尤其是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不可避免会受到一些非议和质疑,但却必须引起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当前高等教育正受到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传统教育的基本要素和关系都面临着一些系统性和革命性的变化。未来高等教育何去何从?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对此作出回应。《翻转课堂与高校教学创新》一书向我们展示了一名大学教师和研究者是如何从实践和理论的角度进行探索的。郭建鹏老师基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系统剖析了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在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检验、修改、完善这一模式,并从理论的高度提炼出一个改进的翻转课堂模式,再把这个模式应用于不同学科的翻转课堂教学之中。教学实验和研究始终贯穿其中,理论和实践如影随形。与其他同类著作不同,本书的一大特点是,书中提出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并非只是作者的经验总结,而是都有相应的研究成果和文献作为支撑,显得十分可信和严谨,既反映了作者深厚的研究和理论功底。也使得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兼具理论科学性和实践操作性。总体而言,全书既有丰富深入的理论分析,也有详细实用的教学案例,对理论研究者和教学工作者都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今天,传播知识的方式和学习知识的方式都在发生变化,而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互联网技术,教育技术开始“倒逼”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人们都认识到了教育技术的重要性,许多学校也都采取了积极措施为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供硬件支撑,如开始建设智慧教室。但是据我的调查,在我国开展翻转课堂和利用智慧教室做得最好的高校,能够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比例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有的学校迄今还没有一门课是翻转课堂教学。由此看来,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的路还很长,实现教育技术与教学改革相结合,最终彰显教育技术的力量更是任重道远。

    邬大光                 
    2018年10月15日     


    来源: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融合出版+社媒分销 实现教育出版转型升级 (2018.11.30 10:59:25)
  • 孙玉社长、总编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推荐《译海拾零》 (2018.11.29 13:01:12)
  • 黄红丽总编辑(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推荐《传承与发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初论》 (2018.11.28 10:55:20)
  •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探索主题出版侧记 (2018.11.26 11:16:09)
  • 智教未来亮相第75届中国教育装备展人工智能基础教育课程备受关注 (2018.11.21 9:48:17)
  •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材的问题与转型对策 (2018.11.21 9:39:40)
  • 重温经典 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 《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8.11.08 10:19:56)
  • 《比较教育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11.05 11:44:48)
  • 教育部批复清华大学等6校立项建设6个前沿科学中心 (2018.11.02 10:43:11)
  • 孙玉社长、总编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推荐《译海拾零》 (2018.10.31 7:58:38)
  • 更多...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