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生活在别处,为梦想而努力——评《中国纽约客》清华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生活在别处,为梦想而努力——评《中国纽约客》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喵发财咪
2018-12-04 15:15:12  来源: 清华大学出版社 
 

    纽约是伴随着直耸云霄的大厦、闪烁变幻的霓虹灯和蓝色大海上高擎火炬的自由女神而浮现在大多数人脑海中的。关于它既是天堂、也是地狱的说法,更让人心神恍惚。当你乘坐的大巴士还远在新泽西州的高速公路上飞驰的时候,嘴里一直嚼着口香糖的黑哥忽地回头“嘿”一声,向你指着前方高兴地喊道:“纽约、纽约。”一时间,可以让被时差折磨得疲惫不堪的每个人都跃起身来,兴奋地趴在车窗上眺望。

    《天堂电影院》里有句名言: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世界上的风景,千差万别,各有千秋。但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如果长久地待在同一个地方,便会对周围的风景视而不见,而自己便会被禁锢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所以,年轻人开始前赴后继地走出家乡,走出国门,去别处旅行、学习、生活。这成为了开拓视野、体验人生的重要渠道。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我们能够看到与自己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的异域风情,以及完全不同的风景。所以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异国他乡生活的日子里,不但会观看到与自己世界不同的风景,更能找到曾经迷失于世界的自我。
 
    现代社会,留学成为一种潮流,国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很多人行色匆匆,将风景留在了相机和手机里,反而错过了挖掘自己的内心世界,领略异国文化氛围,找回最真实的自己的绝佳良机。曾任《凤凰周刊》执行主编、凤凰卫视出版中心主笔的玛雅,在1992年只身前往美国留学,在纽约获取了政治学博士学位。10年的时间,她在纽约耳闻目睹了纽约的文化、制度、历史、社会、国家、民族的发展与变迁,同时还附加了一位异乡异客无处不在的比较眼光。她将这段经历——人物风情以及内心感悟,以文字的形式展示出来,形成了《中国“纽约客”》一书,记录了生活在纽约的点滴和感悟。

    有人说: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在纽约这个陌生的地方生活十年,想要发现能够引起共鸣的情感,就要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每一分钟。年轻的玛雅能够在这段时间内亲身参与到异国他乡的生活,从家庭、社会、政治三个方面体会到另一番风味和另一种人生,算得上是人生幸事。

    比如在书中,她提到“平生第一次经历这种民主竞选的生动场面,我无法预料谁将最后胜出,只盼着老布什能打败克林顿。然而,克林顿在竞选中的出色表现,着实令我叹服。”美国人一边“骂克林顿蠢货”,一边“对他情同己出”的生动形象被玛雅刻画得淋漓尽致。

    说到社会上广为人知的为了拿到绿卡而与美国人假结婚的事,玛雅写了昔日的俄国佳丽塔玛拉为一纸绿卡屈嫁美国穷汉保罗的遭遇。一开始,因为“美国社会以金钱论成败,塔玛拉看不上保罗是嫌他没出息,说一看他的家境就知道他是个懒汉,这样的男人岂能托付终身。”而保罗也在屡次试图假戏真做追求无望后,沮丧地对玛雅说“天鹅虽美,吃到嘴却不容易,塔玛拉追求高雅,爱看芭蕾、听交响乐,可一张门票好几十美元,他就是不吃不喝也买不起,塔玛拉要的生活不是他所能给的。然而却战胜不了自己的懒惰。”最终,塔玛拉一家如愿以偿,拿到绿卡,一年后,与保罗离婚。玛雅用朴实而自然的笔墨,把这个在美国当时很普遍的现象详细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世界是多姿多彩的,风情万种的,但同时也是相似的,同样的情感、同样的人情世故会在不同的地方一一上演。在纽约生活的十年间,玛雅遇到的每个人、每件事都藏有一种启示,如同一杯苦咖啡,只有细细地品味,方能咂摸出其中的滋味。玛雅正是以这种心态,怀着开放的思想和开放的心胸,融入到纽约这个造梦工厂,聆听他们的故事,也做自我的反思和思考,最终完成人和目的地的对话和交流。她在付出时间和体力的同时,完成了生活的交换。

    一辈子是场修行,短的是旅行,长的是人生。无论是旅行还是人生,其中的挫折和痛苦都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经验,以不同的心态看待,便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在玛雅的字里行间里,我们能够感受到那种洒脱和乐观,在旅居纽约十年期间遇到的每件事,她都能以潇洒的心境予以解读,体现出了磊落的胸怀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书的最后,她说,讲完美国的故事以及对中国的启示,我送给年轻的读者朋友们一句话:“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这是引自“四月青年”的一句话,送给你们,是因为国内唱衰中国、追捧美国的人很多。我希望你们不论身在中国,还是身在美国,都能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看待美国。要用比较的眼光去看,既看到自己的优长,也看到人家的优长;既看到自己的问题,也看到人家的问题;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读到这里,我认为,与其说《中国“纽约客”》是玛雅踏走纽约留下的印记,更不如说这是玛雅精神世界的历练。在书中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她对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的深刻认知和对生命的真切体会。打开《中国“纽约客”》,便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精神世界的大门。

    所以,不要拿《中国“纽约客”》当一本遥不可及的传奇故事来看,更不要拿它当一种茶余饭后的消遣。生活是一场幸福的苦修,成功的意义不是要得到什么,而是你从奋斗的起点走了多远。




    来源: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