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一颗心》,斯蒂芬·韦斯塔比 著,高天羽 译,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11月版
本书讲述英国牛津一位心脏外科医生刀下救人的故事,不仅有奇遇,还有许多奇为。敢在心脏上动刀子,不仅需要职业勇气,还需要高精尖的技术与辅助设备。其实,“打开心脏”是心脏外科大夫的入门手艺,也是标准动作。不同于百姓口中的“开心”或“打开心扉”,这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职业操作,具有决定生死的神奇转圜意义,因此,心脏外科医生都有“惜生死”“达生死”的徘徊与忧伤。但面对生命危局,千钧一发、命悬一线之际,不作为必死无疑;敢作为、勇作为也可能九死一生,还可能令家属背负巨大的情感、债务压力。
手术室本是非常之地,既是解除病痛的地方,也是咀嚼苦难和孤独、遥望生死的地方。既是追求生命希望的地方,也是体验悲剧与悲情,思考生存意义的地方。手术室里有一份特别的感悟:由神秘抵达圣洁,由信念、意志的圆满抵达过程、操作的圆满。患者命若悬丝,是那么脆弱,却又志如磐石,非常坚强。正是这样一份职业,令作者韦斯塔比感受到了某种无与伦比的愉悦,令他矢志不移。他将这份职业愉悦命名为“肾上腺素效应”:一看见救护车驶入,一听见患者呻吟,一置身危机场面就兴奋无比,无论先前是多么疲惫,都会杂念全无,一心赴救,毫不迟疑。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