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宋逢明:《无套利均衡分析》 - 专家推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专家推荐
宋逢明:《无套利均衡分析》
2003-07-29 16:13:37  来源:  
 
金融工程原理 无套利均衡分析》作者说明

在写作本书时,我给自己规定了三项要求:

第一,本书的内容应使文科背景的读者也能理解,从而广大财经类院校的金融专业也可用作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对于理工科背景的读者则更是如此。

第二,内容体系要形成特色,即不但国内没有类似的中文著作,也没有现成的英文著作可以直接翻译引进。

第三,尽可能包含最新的研究成果,尤其是90年代以来的新发展。还应介绍我们结合中国实际所做的一部分研究。

现在,本书已经交付出版了。我希望本书第一版至少能够部分地符合以上要求。

金融学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它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不到半个世纪。无疑,经济学是金融学的基础,金融学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必须不断地从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中汲取营养。但是,金融学从内容、方法到工具,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学科特色。它不但已经是一门科学,而且在向工程化方向发展,直接地、大规模地创造经济和社会的效益。

金融学从50年代奠基到六七十年代成形,在整个这段时期中国都处于封闭状态,当时中国的经济学者没有机会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金融学的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后,现代金融学才被逐渐地介绍到国内。至于金融工程的引进,则还是最近几年的事情。由于这种历史原因,目前国内金融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体系,还存在与国际规范不接轨的地方。国际上金融学科的发展主流在商学院,教学和研究的内容集中在企业和市场的层面,主要由公司财务和资本市场两大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因为金融系统只有通过企业的财务活动才能真正和实物经济发生联系,而企业的价值又要经过金融市场的交易才能得到正确的评估。由此出发,因为金融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金融/财务决策,尤其是强调实际的交易和运作,所以数理工具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国内现在大部分金融学专业还是以文科设置的。

金融学和经济学一样是从文科发展而来的。文科背景的研究人员以他们艰苦而巧妙的思辨方式,在经济学和金融学的早期研究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对后来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在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发展过程中,数理工具是逐渐被引入和融化在其中的。金融系统是由人参与的复杂系统,与工程方面的复杂系统有很大的不同。对于这一类复杂系统的研究,文科的思维方式依然起到核心的作用。事实上,国际上第一流的金融学家在他们的研究工作中,都是将定性的思维和定量的分析高水平地统一到一起的。我并不认为现在金融学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数学训练的不足,相反,我们反对采用非常高深的数学把经济学和金融学搞成只有少数数学专业工作者看得懂的东西。自80年代以来,国际学术界也对在经济领域的研究中曾经过度使用数理工具进行过反思和批判。对于金融学的研究来说,最重要的仍然是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理念和意识。我非常有兴趣在金融学研究的方法论方面与同行学者进行探讨,并在本书的序言中提出了一些抛砖引玉的意见。

国内金融学界对数理工具的重要性已经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明显的例证是大部分文科财经类金融专业已经开设了许多数理方面的课程来弥补以往教学的不足。现在的问题是数理训练还未能与经济学和金融学的教学和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现在文科金融专业的师生要阅读规范的金融学文献资料,在数学训练方面并没有严重的欠缺,而仅仅是习惯的问题,即不习惯于比较抽象的数学表达方式。我们在本书中只用到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初等知识。对于现在文科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知识都是具备的。而且,我们把稍微难一点的数学推理都放到了数学附录里。不阅读这些附录基本不会影响对内容的理解。因此,如果文科背景的读者在学习本书时一时感觉到困难的话,只要有耐心,稍稍坚持一下,就一定能跨越所有的障碍。而且,这将帮助读者逐渐适应阅读带有数理模型的经济学和金融学文献资料。

金融工程作为一门学科确立只是90年代以来的事情,国外也只出版了十来本冠以金融工程名目的书籍。国内已经有了两个比较重要的译本。一本是马歇尔及其助手编写的《金融工程》(宋逢明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系统而全面介绍这一新兴学科的著作。马歇尔教授原来是国际金融工程师学会的执行主席,是国际上创立这一学科的先驱之一。另一本是格利茨著的《金融工程学》(唐旭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在技术层面讲得相当好。但是这两本书都没有讲解原理,因为他们认为读者是已经掌握了原理方面的知识的。而讲述原理的内容,在英文教科书里,又都散见于公司财务和投资学的教程里,或者在一些写得相当艰深的专著中,还没有发现一本适合金融工程教学的系统讲解原理的书籍。正因为如此,才促使我下决心来写一本这样的著作。

在本书的内容取材上,尽可能地选取了一些最新发展的研究成果。金融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金融工程诞生以后,各种新的产品(包括技术、工艺和工具等)层出不穷。我只是尽自己所知来做介绍,难免挂一漏万。我指导自己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对新兴的中国金融市场开展了部分金融工程课题的研究,获得了一些颇有意义的结果,本书中对此做了一些简单的介绍。这些研究成果在整理后将以其他的方式发表。

我特别感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是基金委的支持和鼓励,才使我在金融工程的研究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也使我有勇气为在中国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现代化金融学科呐喊。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和数理学部以大无畏地创导科学的精神,设立了“九五”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金融数学、金融工程及金融管理(项目编号79790130)”,为推动我国金融学科的现代化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本书也是我所主持的该重大项目中“金融工程”课题的一项研究成果。

本书的部分内容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讲授过。我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梁洪昀、唐俊、田萌为本书设计了部分练习题,谭慧和齐莹的部分研究成果已被吸收入本书中。

鉴于自己的学识和水平,本书中难免存在许多错误与不当之处,敬请读者和同行批评指正。

宋逢明

1999年7月于清华园

来源:清华社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