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探秘巧克力的悠久历史,可可豆曾作为货币使用——《改变近代文明的六种植物》重庆大学出版社 - 编辑荐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编辑荐书
探秘巧克力的悠久历史,可可豆曾作为货币使用——《改变近代文明的六种植物》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9-05-31 16:48:11  来源: 重庆大学出版社 
 

  巧克力是深受大众喜爱的甜品之一,其口感细腻甜美,具有浓郁的香气,在浪漫的情人节,它更是表达爱情少不了的主角。巧克力具有悠久的历史,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阿兹特克帝国高贵的饮品

  巧克力的历史要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的中美洲。最先种植可可树、利用巧克力原料可可豆的人,是最先建立起中美洲最初的文明,即奥尔梅克文明的族人。考古学家在玛雅族的遗迹中曾发现过描绘有可可树的陶器。另外,在他们留下来的象形文字中,也有记录在平整的石板上用杵研磨可可豆的场面。

  阿兹特克族如同玛雅族一样,把可可豆当作制作饮料的原料,但那种饮料与我们现代社会所说的巧克力饮料或者朱古力饮料是截然不同的东西。那时的人们将烘焙后磨碎的可可豆溶于水中,再往里面加上玉米粉、辣椒、香草等,使用专用的打泡器打出泡沫后饮用。

  在阿兹特克帝国,饮用可可豆制成的巧克力饮料是身份高贵的王公贵族以及战士的特权;而且像欧美国家的晚宴在餐后提供白兰地和波特酒那样,巧克力也是在晚餐的最后才提供的饮料。据说阿兹特克帝国最后的国王蒙特祖玛二世特别喜欢这种可可豆做的饮料,每天都用他的黄金酒杯大量饮用。

  可可豆曾用于货币的流通

  在一开始的时候,西班牙人并不习惯喝这种巧克力饮料,大部分人都觉得“巧克力与其说是给人喝的还不如说是喂猪的更合适。我来到这个国家已经一年多了,一点也不想喝巧克力饮料”,甚至还很反感,但是一旦喝习惯之后,又会觉得“只是微微有些苦味,十分滋补,让人倍感精神却又不会醉倒”,评价有所反转。率军攻打阿兹特克帝国的科尔特斯是最早发现巧克力功效的人,他甚至说,“只要喝一杯巧克力,就算不吃东西也可以有充足的体力来持续步行一整天”,还强制性地要求部下都要饮用巧克力。

  阿兹特克族与玛雅族一样,也将可可豆用于货币的流通。根据1525 年的物价情况,买一个南瓜需要4 颗可可豆,买一只兔子需要10 颗,买一个勤劳肯干的奴隶则需要100颗。有鉴于此,我们可以看出可可豆是十分贵重的东西,所以用其加工而成的巧克力饮料不是任何人都能喝到的,在没有许可的情况下喝巧克力的话,甚至有可能会丢了性命。

  哥伦布与可可豆的相遇

  欧洲人中最初看到可可豆的是哥伦布一行人,记录他第一次航海过程的《哥伦布航海日记》中曾描述了当时的状况。1492 年在该书的注解中,有一条“(碗中放入的可饮用的树木果实是)可可豆”的解说,这便是欧洲人与可可豆的初次接触,而当时的哥伦布并不知道这种树木果实对原住民来说具有怎样的价值。

  欧洲人认识到可可豆的价值是在哥伦布最后的新大陆之行中,即在他第四次航海的时候。距离洪都拉斯50千米左右的海面上有一片海岛,也就是现在的巴伊亚群岛,哥伦布一行人抛下了船锚,登上了群岛之一的圭那亚岛。1502年8月15日,他们缴获了出现在圭那亚岛海域的玛雅族的大型贸易船,装载的货物中有镶有黑曜石刀刃的棍棒武器、棉布衣物等,其中还包括可可豆。

  虽然哥伦布直到离开人世前都不知道只有高贵的人才能被允许饮用可可豆做成的饮料,也不知道可可豆可以用于购买物资,具有货币价值,但根据他所目击到的情况能了解到的是,这种“杏仁”对原住民而言是十分贵重的东西。

  第一个往巧克力饮料中加糖的人

  据说第一个往巧克力饮料中加砂糖的是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他发现,将砂糖与巧克力饮料混合以后,巧克力从一种只有苦味的饮料变成了一种甘苦相融、比例完美的魅力饮品。当时的砂糖都是甘蔗的原产地印度所生产的,每次进口砂糖时,货物都要从伊斯兰国家经过,每次经过都必须支付高额的税金,因此,当砂糖抵达欧洲时,价格都居高不下。

  可可豆由中美洲进口,砂糖由印度进口,因此这两样东西都价格不菲,只有上流阶级的贵族才能享用。对他们而言,饮料的滋味自不必说,也没有比这更能炫耀自己身份的东西了。

  进入17世纪以后,欧洲人开始在新大陆利用非洲人当奴隶,建立起完整的砂糖生产体系,大量砂糖进入欧洲市场。从此,饮用加了砂糖的巧克力饮料的习惯迅速在欧洲的上流阶层中普及开来。

  巧克力饮料风靡法国宫廷

  巧克力在法国一举夺得上流阶级饮料这一宝座是在1615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和西班牙公主安妮• 达• 奥特里奇结婚以后。由于公主早已养成饮用巧克力饮料的习惯,于是她带着昂贵的可可豆嫁到了法国。巧克力跟着公主翻越了比利牛斯山脉,在法国扎根之后被称作“chocolat”,然而巧克力饮料完全风靡法国宫廷是在1660年,同样来自西班牙的公主玛丽• 泰蕾兹嫁给了有着“太阳王”之称的路易十四时,随行的甚至还有专职为公主制作巧克力饮料的女仆。以此为契机,巧克力成为路易十四宫廷中最高级的饮料,开始广泛流行于上流阶级之间。

  路易十四执政时,在凡尔赛建造了豪华宫殿,华美的宫廷文化进入全盛时期。玛丽• 泰蕾兹在世时,在所有的皇家例行活动和接见等正式场合,她都会用巧克力饮料宴请客人。如此一来,到17世纪60年代末,巧克力饮料不止是在西班牙,在法国、意大利等国的贵族阶级之间也广为流行。

  贵族阶级通常都是在早晨饮用巧克力,从而可以优雅地打发从床上睁开眼睛到去往起居室的这段时间。在当时的绘画作品里,也不乏有晨浴中一边让仆人刮胡子,一边饮用巧克力的男人,还有仆人将巧克力和情书送到围着长袍刚出浴的美女面前等画作。当时的贵族将其视作一种健康的晨间生活方式,而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当时饮用巧克力的TPO1背后,隐藏着一丝怠惰的阴影。

推荐图书



  《改变近代文明的六种植物》

  酒井伸雄 著 张蕊 译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改变近代文明的六种植物》以马铃薯、玉米、可可豆、辣椒、橡胶树、烟草六种植物的传播轨迹为纵轴,以饮食文化、政治和产业为横轴,从食用、医用、实用、商用等多个角度展现了它们与人类近代文明密不可分的、对文明演进影响至深的传播历程和应用关联,为读者讲述了藉由人类对这些小物种的发现、传播、利用所构建的人类近代社会与文化的历史。

来源:重庆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