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最重要的超越是人对自身的超越——读清华大学出版社《习惯学》有感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最重要的超越是人对自身的超越——读清华大学出版社《习惯学》有感
清华大学出版社 张立红
2019-07-19 15:11:45 来源: 清华大学出版社
十几年前,我开始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我常常感慨,人工智能看似是解决很多问题的不二良方,但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人类在自然界中的状态。如果我们不加以限制,人工智能甚至会在未来取代我们——一如当年我们的祖先在三种黑猩猩中脱颖而出,把其他同类远远甩在了后面。
刘轩鸿
(著有《
三国六大家族列传
》)说,他中学时代的物理老师曾经说过,机器人只要在围棋上赢不了人类,就不用担心它们取代人类。所以,当2016年人工智能在围棋上战胜韩国“战神”李世石、中国围棋新领袖柯洁后,整个世界震惊了,人类面对人工智能第一次心虚了。如今,它们更加强悍,可以为新闻网站提供简洁而富有逻辑的简讯;可以在dota2中挑战Ti8冠军OG——这是至少那一年世界上所有的dota2玩家都没能做到的事情;甚至可以在网络文学网站上开户,然后给读者们编故事。
那么,我们凭什么能够保证自己——人类这个 “在危险边缘疯狂试探”的种族最终不会消亡于人工智能呢?有关这方面内容的专业书籍有很多,观点不明确。而对笔者真正有启发的,却是一本与人工智能领域毫无关系的书——周士渊的《习惯学》。
这本书虽文笔简洁却内容丰富,首先重点介绍书中的一个新词汇——习惯闹钟。什么是习惯闹钟?书中是这么讲的:周士渊是从来不用手机的,这对现代都市的职业人士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有一天,他在太太的手机上发现了一个我们常用的功能——闹钟。他竟然把这个功能用于培养习惯!每天,定时、定音乐、定提醒,然后准时反思闹钟所代表的习惯的养成情况。书中还配了图——满满的一屏幕,密密麻麻的习惯闹钟。
根据周士渊的实践,借助这一时尚的智能化工具,原本21天艰难养成一个习惯,变成了轻松地一天同时培养三五个习惯、一个月内养成七八个习惯、一年内养成30~50个习惯。事实上,他本人从2017年11月11日到2018年4月6日的150多天里,极轻松地又养成了100多个小习惯、微习惯!而在这之前,他用了近10年时间养成了168个习惯。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通过《习惯学》中的种种良方培养好习惯,我们将可以和我们创造的人工智能一样,快速而高效地优化我们自身,不断更新。那我们对人工智能还能有什么畏惧呢?它不过是伴随着我们自身一起优化的一个工具而已!
或许,很多年后,当人类社会中已经充满人工智能,生活愈发绚丽多彩之时,人们回首往昔,还能记得,曾经有一位开创了习惯学的古稀老人,向我们呈现了《人生可以美得如此意外》,并研究让自己脱胎换骨的方法,著成了一部《习惯学》,影响了这个如同脱缰野马般飞速发展的世界。他叫周士渊,他认为自己是清华园败得最惨的人,但他的书令我们明白了人的历史从来都是驾驭工具的历史,而非被工具驾驭的历史。
我们依旧会期待并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奉献精力,但也依旧会在心底对人工智能有一丝恐惧。周士渊老师的《习惯学》,让我们有了战胜恐惧的希望。我坚信,我们所期待与恐惧的终将被我们自身超越,人类将可以把握人工智能时代。
来源: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