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1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主办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高校外语教材建设与发展高层论坛”。本次论坛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建社4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外教社向共和国生日献礼的一次活动。来自全国高校的16位专家齐聚上海,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高校外语教材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成就,未来教材建设的理论方法、价值导向、融合创新和评价标准等展开充分的研讨,共同勾画我国高校外语教材建设和发展的新方向。
上海外国语大学姜锋书记出席并讲话,他对外教社举办本次活动表示祝贺,并代表上海外国语大学欢迎各位专家莅临。姜锋书记深情回忆上世纪80年代在教育部外语处工作时参与教材编写的经历,指出教材在现代化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知识体系、哲学体系、思想体系都可以通过教材来传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外语教材还需要往前再进一大步。

随后,16位专家围绕相关主题分别做了精彩发言。
上海外国语大学戴炜栋教授分析了英语教育发展的现状、英语教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新时代我国高校英语教材建设提出中肯而富有远见的具体建议。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黄源深教授的发言围绕英语教育现代化语境下教材建设应持有的顺变和坚守的辩证观展开。复旦大学李荫华教授从多年的教材编写经历出发,提出“教材编写的‘变’与‘不变’”,与黄源深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的发言以“新时期大学外语教材育人观”为题,强调了英语教育、教材的育人功能。
南京大学王守仁教授指出,国家把教材建设上升为国家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高校教材要“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发挥高质量外语教材的引领作用”。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教授通过梳理近两年国家对教材建设的重要举措,提出“外语教材建设的价值导向与评价标准”。上海外国语大学查明建教授分析了“英语专业的改革发展与教材开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刘建达教授提出“基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大学英语教材建设”的新思路。
北京开放大学常红梅教授在发言中总结了“高等职业教育外语类教材的成就、挑战与对策”。上海外国语大学束定芳教授指出,教育现代化将对未来大学英语教材编写产生影响。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曾用强教授针对职教学生的特点,提出新时代外语教育改革背景下教材开发的新思维。上海外国语大学陈坚林教授近年来一直研究中国外语教材发展史,他阐述了中国早期外语教材研发者的理念变化。
北京语言大学王立非教授提出商务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的四个面向,和教材开发要处理好的几组关系。上海外国语大学胡开宝教授认为,语料库在大学英语教材编写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克服传统英语教材编写中所存在的诸多缺陷,为英语教材编写理念和方法带来重大变革。首都师范大学王志教授阐释了“新时代赋予公共英语教材的新内涵”。上海外国语大学金慧教授总结并展示了基于混合型学习模式的教材特征和教材设计。
专家的发言从不同领域、不同视角,高屋建瓴提出了对新时代高校外语教材建设的深度思考,每一个发言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孙玉社长作了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论坛有三方面重要意义:加深了对外语教材出版研发重要性的认识;坚定教材的研发要走专业化道路;坚定了产学研一条龙的信念。
 本次论坛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谢宇副总编主持。
外教社聘请与会的16位专家担任外教社外语教材咨询专家。
外语学科正面临挑战,外语教学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教材建设也被提到空前重要的地位。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对中国高校外语教材的建设和发展进行回顾和展望,有着特别的意义。相信本次论坛的召开,必定会对我国高校外语教材的建设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来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9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