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谈谈宗教文化,《宗教学导论》(第三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谈谈宗教文化,《宗教学导论》(第三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
2019-10-23 11:39:31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 
 

   
    宗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在世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一般说来,人们对宗教并不陌生,神佛显灵的传闻、祭天祀祖的礼仪、五体投地的信徒、念念有词的祝祷、晨钟暮鼓的佛庙、香烟缭绕的道观、巍峨壮丽的教堂、残酷的宗教纷争等等,只要一提起宗教,这些现象就会浮现在人们的眼前,并在人们心中引起无限的遐想。

    然而,熟知非真知。诚如宗教学创始人麦克斯·缪勒所说:宗教信徒可谓对宗教十分熟悉,“成千上万的人信心之诚笃可以移山,但若问他们宗教究竟是什么,他们可能张口结舌,或只能说说外表的象征,但谈不出其内在的性质,或只能说说信心所产生的力量。”教信徒都如此,那么非宗教信徒对宗教的认识和了解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和研究宗教现象,还要思考宗教的本质。

   
    弗雷德里赫·麦克斯·缪勒

    宗教的历史非常漫长,从原始宗教算起,宗教至少已经有了数万年的流传历史,即使后来出现的若干世界性大宗教也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宗教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历史同步,它已经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对人类的思想意识、文化形态、心理素质、法律思想、政治制度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宗教打上了人类远古社会的各种烙印,又随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而不断充实,可以说,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载体。尽管今天人类文明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只要人类处于不断探索自然并发展自身的情况下,宗教的存在和影响仍将长期延续下去。

    宗教的分布极为广泛。迄今为止,宗教在一切社会形态、一切国家、一切民族、一切种族、一切阶级和阶层中,都有程度不同的存在和发展,具有无可比拟的文化继承性和社会适应性。近二十多年来,人类的科技进步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宗教并没有衰微的迹象,反而有迅速扩张的态势。传统宗教积极改革以适应新形势,新兴宗教大量兴起,宗教多样化的倾向日趋明显。一些新兴宗教走向极端,成为邪教,给社会和信徒造成了不小的危害。

    宗教的表现极为复杂,这不仅表现在宗教的教义、教理思想丰富,而且表现在教派划分、宗教礼仪的繁多等许多方面。撇开一切地方性的、古老的、原始的、形形色色的民族宗教不谈,单就世界三大宗教来说,每一宗教都在历史上形成了难以计数的宗派,每一个教派都有自己的教义、教规,每一宗派又组成了各种各样的宗教组织,创制了各种各样的宗教经典和宗教仪式。

    宗教的复杂性还表现在它与社会各个领域的关联,它们互相交叉、互相影响、相互作用,比如宗教与道德、宗教与文化、宗教与和平、宗教与科学、宗教与民族等等。对于教徒来说,宗教戒律就是道德规范。就信仰宗教的民族来说,有不同的民族信仰同一种宗教的,有同一个民族信仰几种不同宗教的。各民族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其宗教仪式、信仰程度、宗教心理、宗教感情都异彩纷呈、千差万别,宗教与民族习惯、民族文化互相交织、互相融合,表现出复杂的形态。甚至在当今国际格局下,宗教成为影响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宗教持批判与否定的态度,人们片面地将宗教意识形态化、政治化, 信仰宗教被打上“落后”“愚昧”“迷信”的标记,这不仅践踏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科学理论,而且否定了党和国家对宗教问题的正确方针政策,伤害了信教群众的感情,破坏了民族团结。

    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宗教状况有了根本改观,宗教工作步入正轨,中国宗教走上了一条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在我国传播的各大宗教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学术界关于宗教学的研究也空前兴盛,中国宗教团体与国外宗教组织的交往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997年10月16日,中国政府发表《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白皮书,就中国的宗教现状、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司法行政保障和监督、对独立自主自办宗教事业的支持、对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保护等五方面阐述了中国充分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态度和主张。

   

    尽管我国目前的宗教发展和宗教学研究盛况空前,但是就整个社会而言,对宗教的认识和了解并不是非常深入,特别是对世界宗教现象和状况的了解比较欠缺,因此本书的整体构架就是对目前世界主要宗教的介绍,以期增进当代大学生对宗教问题的了解,使大学生们有能力在掌握宗教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分析和认识各种宗教现象,正确对待和处理各种宗教问题,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宗教学导论(第三版)系统地对世界范围的几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犹太教等进行了介绍,并且对宗教与文化的关系给予探讨,对新时期党对中国宗教的指导方针有新的阐述和说明。

    书中有不少生动的阅读材料,非常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读者的普通入门读物。

   

    编著者王晓朝,男,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副院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国家宗教事务局专家库专家,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希腊罗马哲学、教父哲学、中西文化交流、基督教文化研究、伦理学史。



    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不朽——我的宗教》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12.13 18:24:14)
  • 在亚洲背景下重新理解中国——复旦大学出版社“亚洲艺术、宗教与历史研究丛书” (2015.11.02 14:15:50)
  • 美国高等教育:从宗教走向世俗《美国大学之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05.22 11:08:35)
  • 由史入心随心所译《在世俗与宗教之间走钢丝:析近代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翻译与诠释》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5.02.04 9:00:52)
  • 《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08.05 11:18:59)
  • 在耶路撒冷与雅典之间:宗教哲学之路 评傅有德等著《犹太哲学史》人大社 (2008.11.11 9:00:35)
  • 今读韦伯《中国的宗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03.04 8:58:48)
  • 一部探讨宗教与科学关系的经典——评A.D.怀特《基督教世界科学与神学论战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07.12 11:03:17)
  • 宗教节日和民众节日---关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人的快乐》 (2006.03.28 12:06:54)
  • “发现人身上的人”--北师大社《宗教文化语境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 (2004.06.28 16:49:49)
  • 更多...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